电影《老男孩》背后,制片人柯利明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上周,他决定将自己的儒意欣欣影业——《老男孩》的第一出品方,卖给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他和哥哥柯久明将拿到15亿元现金。
这一年,他31岁。
与柯利明命运相同的,还有钟英武。他的两家游戏公司——点点互动控股和点点互动(北京)也要被中技控股收购,价格是60.21亿元。钟英武生于1985年,比柯利明还要小2岁,将坐享近27亿元的财富。
柯利明与钟英武的财富暴增,都源自上市公司中技控股的收购。但这家公司收购所需的75亿资金,并不需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自己掏,而是通过向A股的机构投资这募集86亿元来实现,完成收购后剩下的钱,将用来归还贷款。
“老男孩”们的故事,是疯狂的A股上市公司热衷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一个缩影。在他们的一生当中,应该忘不了这个疯狂的夏天。
卖掉公司,变身“亿万富翁”
在《小苹果》的“洗脑节奏”中,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赚走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在电影中,两个怀揣梦想的大叔跨国寻梦,最终找到了事业“第二春”。
在现实中,制片人柯利明也在经历“名利的诱惑”。
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生于1983年的“大男孩”曾不经意间提到:“现在有很多人来找我买公司,只有一种模式,就是把我公司全买了。你全买,我来给你做电影,做职业经理人。”
柯利明的公司名叫儒意欣欣,成立于2009年,他和哥哥柯久明分别持有20%、80%的股权。
儒意欣欣已参与策划出品3部电影——《致青春》、《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3》,每一部都“大卖”,《致青春》票房7.2亿,《老男孩》票房超2亿,《小时代3》票房接近6亿。
此外,儒意还策划出品8部电视剧,共270集,包括《铁齿铜牙纪晓岚4》、《北平无战事》等。
由于影视剧一般有多个投资方,儒意的营收数据并没有票房那样靓丽。2013年公司营收869.81万元,净利润-78万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092万元,净利润1759万元。
这样的一家公司值多少钱?疯狂的A股告诉我们,它值15亿元!
8月18日,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发布公告,将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儒意欣欣影业100%的股权。15亿元的定价,源于儒意影业对未来业绩的预期。这家公司预计2015年将实现净利润1.3亿元,15亿元的估值相当于11.54倍的市盈率,与近期被上市公司收购的影视公司市盈率相仿。
在出售儒意影业之后,柯利明将成为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他和哥哥柯久明对公司2014年到2016年的业绩作出了承诺,净利润必须达到7500万元、1.3亿元、1.85亿元,否则用现金向上市公司补偿。
上海一位文化产业分析师告诉新京报,对于柯利明来说,在市场好的时候高价卖掉公司绝对是一件划算的事,卖掉公司,就能拿到15亿元现金,利润补偿相对于收购对价来说微不足道。
游戏公司半年估值增加近八成
比柯利明收获更多财富的人是钟英武,他出生于1985年,比柯利明还要小2岁,他2010年创办游戏公司点点互动,比柯利明的儒意欣欣也要晚一年。
在这次中技控股的收购中,点点互动控股和点点互动(北京)分别作价59.28亿元和9300万元,钟英武在这两家公司分别持股44.12%和85%,收购完成后,29岁的他将拿到26.94亿元现金。
钟的2家公司比柯利明的儒意影业有着更好的盈利能力。点点互动控股2013年净利润2781.4万美元,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1648.09万美元。相比之下,他的另一家公司点点互动(北京)的利润要少一些,但也一直在盈利。2013年,点点互动(北京)净利润403.59万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352.29万元。
点点互动(北京)曾与点点互动控股有VIE关系,点点互动控股拥有游戏的知识产权,点点互动(北京)负责游戏的研发、市场等环节,目前,这两家公司的VIE协议已经解除。此次中技控股将同时收购这两家公司。
点点互动面对全球游戏用户,目前是Facebook上排名第23的应用开发商,也是除了全球社交游戏巨头Zynga之外,Facebook上最主要的模拟类游戏公司之一。
有媒体发现,点点互动的估值半年内增长了近八成。今年3月,点点互动的母公司趣加控股进行了B轮融资时,趣加控股的估值折合人民币约33.8亿元,而此次点点互动两家公司估值合计超60.21亿,估值增长了78%。
86亿的收购,中技控股老板只要掏5到10亿元
大手笔收购儒意欣欣和点点互动的上市公司名叫中技控股,这家公司是什么来头?
娱乐资本论发现,中技控股此前与文化产业并不相关,它的主营业务为预制混凝土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总部位于上海。
2013年,中技桩业通过借壳“ST澄海”的方式上市,登陆A股市场,今年4月3日,才正式更名为中技控股。
中技控股如今的市值为42亿元,而这次它将向市场募集资金86.72亿元用来收购。有媒体评论,这无疑是“再造两个中技控股”。
但实际上,中技控股大股东自己掏的钱并不多。
公告显示,中技控股的实际控制人颜静刚将通过其控制的上海环指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认购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换句话说,颜静刚用不超过10亿元的资金,撬动了86亿的收购案。
上市公司为什么愿意高价收购?
真正掏钱的人,是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他们愿意拿这么多的资金配合颜静刚进行收购?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股对与文化产业的高估值。上市公司购入文化资产之后,股东可以通过股价暴增获利。从今年大量的文化产业并购来看,只要宣布收购影视公司或是游戏公司,公司股价一般都会收获几个甚至十几个涨停板。
海润影视借壳申科股份的消息公布后,申科股份走出了11个涨停板,股价从9块多涨到最高28块多,这背后,上市公司股东的身价已是此前的3倍。此次中技股份非公开发行的消息发布后,中技股份已经历4个涨停,何时能打开涨停仍不得而知。
仅以中技控股为例,公司原有的混凝土桩业务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难以出现爆发性增长,而游戏、影视的盈利能力都要好过混凝土桩行业,收购的完成将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中技控股的“跨界”收购,只是今年以来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一例个案。统计显示,上半年国内文化传媒产业共发生约125起并购重组与战略性入股事件,总交易金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
并购方所处行业来看,有超过1/3并购事件(45起)的买方并非文化产业公司,以致于投资圈流行这样一个段子:“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
单单上周一周的时间,A股就出现了4桩涉及文化产业的并购案,并购方分别为:中技控股、北京旅游、松辽汽车、万好万家,这些上市公司此前都不是文化产业有公司。
有分析师表示,如今市场火爆的时候,将公司出售无疑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但这样的交易犹如“击鼓传花”,但当市场变化的时候,在最高位买入的投资者将受到损失。
此外,由于文化类公司大多是轻资产,核心竞争力在于公司员工的创造力,当三年的业绩承诺期过去之后,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可能离职“另起炉灶”,重新创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从而给上市公司的文化资产带来经营风险。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柯利明只是承诺了儒意欣欣2014到2016年的业绩,2017年,他为什么不可以离职创办一家新的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