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详细内容
 
30年前,她因为一双“大眼睛”而震撼全国,现在怎么样了?

30年前,她因为一双“大眼睛”而震撼全国,现在怎么样了? 

这张照片,十有八九的中国人,都有看到过,而且是无数次地看到过。

照片上这双明亮熠熠、饱含期盼的大眼睛,肯定让你无法忘怀。

黑白色调的照片里,小姑娘衣着破旧、头发蓬乱,小手握着铅笔坐在桌前,表情怯生生的,一双清亮纯真的大眼睛似乎在凝视着你,流露出强烈的、渴望的光芒,正代表着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在发出心底的呐喊:“我要上学!”

1991年,这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一经问世,便牵动了万千国人的心、打动了全世界,观者无不为之而内心震撼、心酸心疼,甚至潸然泪下!

自那时开始,希望工程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资助,无数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圆了求学梦,公益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而照片中的主人公,当年才8岁的苏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意外地成了“名人”、成了希望工程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人生也因此而被改写。

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便是三十年过去,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

我们不禁感慨,照片里那个曾经备受瞩目的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会过着如何的人生?

1991年4月的一个早晨,8岁的苏明娟,背上了妈妈为她缝制的小书包,和几位小同学结伴去上学。

朝阳初升,鸟儿的啁啾铺满山林,风儿掠过带着丝丝清冷。年幼的孩子们得在这样湿滑、蜿蜒的山路上,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而其中的一段路,还在大水库的上面。

除了书包,苏明娟还得带上一个小碳炉——那是天气寒凉时“不可或缺”的上学必备物品。

那时所谓的“教室”,是一处年久失修的土地庙,墙皮脱落、窗户漏风,乍暖还寒时节,呆在里面会冻得直哆嗦,而冬天一到,几乎每个孩子手上都会长冻疮。

但有了小碳炉,苏明娟可以不时暖暖冰冷的小手,再握起铅笔写字,翻着散发着墨香的课本,心里有着小小的欢喜,残破不堪的教室,也似乎明亮了些许。

她刚读二年级,认识了一些字,在书本里,接触到一个新奇、美好而广阔的世界。她对此充满向往。

此时,有几位干部模样的大人走进了教室,有位叔叔还拿着一个奇怪的机器,对着孩子们看,也对着教室看。

苏明娟好奇又疑惑,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那个叔叔。而叔叔也微笑看着她,举起那个机器对着她,按了一下,响起“咔嚓”的一声。

这“咔嚓”的一声,竟神奇地改写了她的命运,还影响了无数个孩子的人生走向,感动了一代人。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的一户农家。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但经济发展落后,一直都很贫困。

苏家父母每日辛劳地砍柴、打鱼、养蚕、养猪,种田种板栗,但日子还是过得很拮据。

小时候,苏明娟和弟弟早上只能吃一碗粥,剩下的妈妈要拿去喂猪。苏明娟吃不饱,急得想哭。妈妈无奈地说,猪长大了可以卖钱,就能供小姐弟读书啊。

她在粥上洒上米糠,不给姐弟俩吃。谁知,苏明娟和弟弟太饿了,竟把粥上面的米糠拨开,偷偷把粥挖出来再吃一点。

后来,妈妈得知了此事,要拿竹条打她,爸爸拦住了,心酸地说,别打娃了,都是他没本事,才让娃饿肚子!妈妈哭了,苏明娟也哭了。

苏爸爸虽然是个庄稼汉,却深深懂得,人要有文化才能改变命运。他激励着女儿,要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到大城市去,才能有饱饭吃!

父亲的话,在苏明娟的心田里撒下一颗种子,让她冒出了想读书的嫩芽儿。

到了上学的年纪,当爸爸带着她来到张湾小学时,却交不起学费,只好讪讪地跟老师说,孩子先上学,学费会尽快补交。

望着爸爸离去的身影,懂事的苏明娟眼睛湿漉漉的。

但她上了几天学,爸妈还是没法凑够学费的钱。小小的苏明娟内心无比惶恐,她好害怕要离开教室啊!

当时,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工作的解海龙,来到金寨县采访希望工程。

在张湾小学破败的教室里,苏明娟那双亮闪闪的大眼睛,瞬间打动了他:

那是一双多么求知欲渴、惹人怜爱的眼睛!他赶紧按下快门,拍下了孩子那一刻的神情。

这张照片,蕴含着巨大的、磅礴的力量,打动了无数人,最后还被选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也让苏明娟从此与希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家纷纷向苏明娟、贫困地区孩子奉献爱心、捐资助学。

1996年,张湾小学得到宝洁公司的援助,建起了全乡第一所希望小学。

而很多好心人不但给苏明娟资助学费,还经常给她写信,鼓励她努力念书、早日成才。

(苏明娟与希望工程创立人徐永光)

最先向苏明娟捐款的,是一位叫李万的军人。

他将自己的津贴一点点存起来,每个学期都会给苏明娟寄去100元,一直延续到她小学毕业。

大连的一对退休老人,也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想要资助苏明娟。苏爸爸拒绝了,说已有了别人的资助,将钱退给老人家,但老人却横竖不要。

后来,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苏家将老人的钱全捐给了希望工程。

拍下照片的解海龙,就更不用说了,给苏明娟资助了钱,还给她买学习用品,一直很关心她。

苏明娟读初中时,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

有小朋友把自己的零花钱都寄给她,有大学生给她汇了自己兼职打工的微薄收入;

天津的一名老人,每年过节都给她寄糖果、生活用品,直到她上了高中还在寄;

……

那时,每到过年,苏母都会将自己一针一线做好的布鞋、精心腌制的腊肉寄给解海龙、李万、退休老夫妇,还有曾经凑了钱捐助他们的几位大学生,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父亲则常常教育苏明娟:“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图报啊。”

曾经,有人要来采访苏明娟,苏爸爸却把他带到另一个户人家去,说那家的孩子比他们更困难、更需要帮助……

热心人的善意和关爱,犹如春日暖阳,洒进了小小的苏明娟心里,让她逐渐领悟了爱的意义。而父母的言行教导,更让她懂得做人要一心向善、知恩图报。

她,成了全国熟知的“名人”。

14岁那年,被安排到北京参加共青团大会,被选为团中央的候补委员,迎来了很多鲜花和掌声、关注之时,她始终是那么的淳朴本分、不卑不亢。

那张照片,让她得到了命运之神的垂青,但她却没有因此而迷失。

2002年9月,苏明娟考取了安徽一所大学的金融管理专业,终于成了一名大学生。

她总是记念着,自己能有今天,都源于无数人的关爱与援助。现在她长大了,就应该逐渐自力更生,去回报好心人、回报社会。

因为学费是国家负责的,在大一时,苏明娟就拒绝了别人的捐助,要求把自己的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生,开始了勤工俭学之路。

在暑假时,她还跟几个同学一起去金寨一个贫困村支教。

看到有的孩子家里穷得一口锅都没,就跟同学掏钱买了锅和菜,给那家人做了顿“爱心饭”,还凑了一千元给他们。

这次支教,苏明娟还认识了两个因为家贫而面临辍学的孩子,这让她想到小时候的自己,心里一下就被刺痛了。

她愈发省吃俭用,还辛辛苦苦地做了一年半的家教,来资助那两个孩子。

大学期间,为了去北京实习,她曾兼职送牛奶来挣路费。在实习期间,她觉得公司安排的招待所太浪费了,就搬进了只要15元一天的地下室,勤勤恳恳地实习、做事。

她还经常参加义卖报纸的活动,所得报酬都捐给希望工程。

她一直都谨记父亲的话,为人脚踏实地、心怀感恩,心心念念想着要为希望工程、为贫困失学的孩子们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2006年,苏明娟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她领到第一笔工资时,转手就捐给了希望工程。

此后,她每年都会捐钱给希望工程,而且从不间断,还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同样是在2006年,希望工程把“大眼睛”照片拍卖获得了30万元。

苏明娟和摄影师解海龙叔叔经过商议,一致决定把这笔拍卖款捐给了希望工程。其后,希望工程用这笔钱款在西藏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命名为“大眼睛”小学。

2018年,她拿出自己的3万元积蓄,成立“苏明娟基金会”,并且结对帮扶了多名贫困大学新生。

2019年,苏明娟从基金会拿出了3万元,用以奖励希望小学家境贫困的优秀生。

……

多年来,她的言行和努力,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与认可:

2007年,她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的形象大使;

2017年,她又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并在2018年获得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

再后来,她被任命为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的团委副书记。

30年前,她身处逆境;30年后,她涅槃重生。

她,一如既往地低调、朴实:希望人们记住的,不是她一个人,而是希望工程。

她还说,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会当一辈子的希望工程的志愿者!

(记者解海龙与他拍摄过的三个孩子的合照,女孩为苏明娟)

现在,苏明娟已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做了妈妈,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在2018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里,她曾带着孩子,在视频里跟谢海龙真诚致谢,跟观众们深情讲述她的故事,令无数观众泪落。

网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

这句话用在苏明娟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曾是受益者。

现在,更是践行者。

30年前,苏明娟或许想象不到“希望工程”这四个字与她而言,意味着一生的改变。

30年间,她接过助力棒,努力地将善意和希望继续传递了下去。

而30年后,“希望工程”的精神和这场爱的循环,一直在这片中华大地上上演。

如今,还有数以万计和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依托着希望工程带给他们的希望,一步步重走“大眼睛”女孩的路。

汉代名士贾谊曾写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我相信,这场用爱和希望筑起来的梦,会一直延续下去,生生不息,且代代永传。

【作者: 】  【发表时间:2021/8/2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