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根文简介:笔名吕默,1961年生,陕西华阴人。酷爱书法, 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致力于“二王”行书的学习。追求自然潇洒、恣肆开张之书风,奔放不离法度,粗豪不失精微,以行草及榜书见长,自成一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上组织的书法展览并屡有获奖。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榜书协会常务理事,华阴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评论文章: 笔墨洒脱 字如其人—吕根文书法印记 在一次书法展览会上,初见吕根文先生的作品,被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洒脱、沉稳的艺术气质所感染。后来,我有幸经一位友人介绍,以记者的身份在他工作的办公室见到了其人。吕先生身材魁梧,着装大方整洁,说话干脆风趣,房间摆放着简洁的家具,墙上点缀的挂着他的几幅书法作品,他为我们烫了一壶清茶,问明我的来意之后,开始谈论起他的艺术故事。我也在夹杂了谈墨香与茶香的话语声、笑声中细细地倾听和体会吕根文先生的书法艺术之路。 “我可以”,不认输是书法进步的动力 吕根文先生研习书法的开端是从十多年前的一次拜会友人期间开始的。他赶到场的时候,大家正在摆墨设砚比试谁的字写得好,那时的他对书法简直是一窍不通,看着别人犀利的笔墨和友人让他露一手的邀请,他硬着头皮在众人的目光下写了自己觉得可以应付过去的几个字,结果受到的是旁人的嘲笑和讽刺。这对毫无心理防备的吕先生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吕先生一直很好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再难的事情他都能勇于面对,可这次遇到被书法难倒的事实,让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相信世上没有干不好的事。于是,他决心写好字,让别人重新认识自己。 比起很多书法爱好者自幼习字的经历,吕根文先生可算是半路入行。为了能够快速入门,吕先生搜集名家字帖进行大量的临摹,在临习中他渐渐钟爱颜真卿、柳公权的书风,从中受益匪浅。为了改变自己单一的临帖,丰富阅历,他多次去西安碑林观摩名家碑刻,一有时间就去参观书法展、参加书法研讨会。他将所见所学快速应用到自己的书法中,慢慢地手法开始娴熟了、运笔用墨能灵活掌握。 习字两三年之后,吕根文先生从开始只是为自己争口气,到渐渐钟爱这门笔墨的艺术。他积极参与各类书法展览和评比大赛,一步步被观者认可,先后获得多个书法奖项。他的名字渐渐在当地书法界叫响。如今,吕根文先生在行草书法上自成一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得到中国书法管理协会的认同,评估其作品市场价值5000元/平尺……在成绩和别人的夸赞面前,他却常是微笑着摆摆手说:“活到老,学到老!” 突破继承,在汪洋书海中展现自我 提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认识,在吕根文先生看来,书法是一门表达情感、抒发情怀的艺术。书法是纸与墨相互交融的形象艺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在技法上,要求有坚实的基本功;在造诣上,要求对生活和艺术有独特的感悟,在修养上,要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三者完美契合,才能走向至臻至美的意境。吕根文先生的书法在承载了这三者的同时,将文化修养贯通在自己书法当中。 他练习书法始终保持着陶冶情操、修养身心、提高见识的心态。吕先生认为研习书法不仅仅是继承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在沿袭前者和古人的道路上,一定要寻找自己的书法之路,哪怕这条路多困苦艰辛。他将自己写过的作品根据时间段摆放在一起,通过观察、思考和回忆,从字里行间分析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擅长。就这样一次次尝试创新,一次次反复比较。通过回忆写过的每一幅作品,他从中看到了自己不同的心理变化影响到字里一撇一捺、一点一横的不同表现。这为他后来打破自己书法约束,创新书法艺术形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之后,他把大量时间用在创作中,先后书写大小不同的书法作品500余幅。 有幸的是在他办公室的书柜中,存放着几十幅写好的作品,他为我一一展开。在这些字面上,我似乎感受到作者不同的心态变化:有的作品文字书写相互连贯、一气呵成,运笔如行云流水;有的作品沉稳饱满,节奏鲜明,抑扬顿挫,将书法的流畅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宣纸上。 在平时闲暇之余,吕根文先生大量阅读有关书法的书籍报刊,关注书法艺术动向,掌握和了解当下前沿的书法艺术观点和表现形式,不拘泥一格,不满足现在,是吕根文先生对书法创新最好的诠释。 寄托情感,塑造快意人生 生活中,吕根文先生把业余部分的大量时间用在练字上,身旁人看到的是一位除过工作,很少有时间去休闲和处理家务,一心投入到笔墨兴趣中的人。面对这个问题,吕根文先生却有自己态度和处理办法。他首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书法作为爱好,无论每天有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练上几幅字。他认为练习书法能让自身修养得到一种升华,内心得到愉悦,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与放松? 一件完美的作品,首先打动人的是精神,是一种永恒长久的内在力量。吕根文先生的每幅作品都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折射出创作理念和爱美思想,在造险破险的书写符号中流露出休闲愈悦之感。观看吕根文先生的创作过程,重墨入纸,提按使转以法为之,中锋用笔,侧锋兼施一点一划全力以赴,落笔涩迟形成书法枯如冬枝的气运,他在跌宕、起伏、枯涩、奇峭的字里行间体现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激情寓于作品的点画波变中,给观者带来一种愉悦、一种美感、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有人将他的作品评论为“草根书法”,而在吕先生看来,“草根”实质上更具真实性,它作为原生态文化,抛开更多的冠冕堂皇,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更容易被人信服和接受。不过,他似乎更坚信这样一种态度:“置身学生的心态,不断地学习研究、自我规范。书法既是一种学习和消闲,也是一种劳动和思想交流”。真正的艺术应该放弃功利的背负,在冷静中洄溯,以胸怀和学养去增富书法的诗性品格和灵魂维度。 一个长期研究传统文化的书法家,必然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所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吕根文先生勤勉于个人书法创作,对于书法的态度锲而不舍。他的书作题材植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对民族文化的思索传扬,对亲人挚友的深情厚谊,还有对天地自然的领悟咏叹……他坚持在书法创作上留下自己的个性印记。在他心目中,习书当觉悟见自心,宽厚仁宅,书道宽,人生之道广阔。人道亦书道,知大道而有道德,讲道理而知道路。书虽无言,道有万千。 采访接近尾声时,我希望吕先生给爱好书法的青年一些寄语,他笑着直抒胸臆:“ 知识是任何人都可以学到的,只是个先与后的问题,对知识的的态度就是前进的法宝。心灵与世界亲近了,便会呈现气象,生发美和智慧”。 我不禁感慨:“也许,这就是吕先生的书法箴言和人生感悟,而这些恰恰是他令读者熟悉而陌生、亲切而不可及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