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进于道。技道两进。常人多不解,却难以用较少的文字说清楚。庄子原话是“道进乎技”。在庄子的美学思想中,道是世界的本体,也同时具有道本体的超越性。“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庄子通过“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样的故事来言说道,讲道。但他为何总以技艺为喻?这里面大有道理。道,和带有强烈的操作性实践性的“技”与“术”,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苏东坡用“技道两进”来言说。也就是说,技到精熟,纯熟,自然,浑然无迹,毫无做作,一派天机,也便是道的最高境界了。道与技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是一回事,又是一回事。比如世界杯足球赛中那些能创造意外之喜的运动员,他们个个身手不凡,足下功夫了得,所以,“临门一脚”只是道进乎技的标志而已。
书法家也一样,《书谱》上说“翰不虚发,下笔有由”,可现实中,有的名家却“下笔无由”,描来描去。下笔不能肯定,那是技艺不能精熟。何谈技进于道,技道两进耶?中国人讲“道”,直将道,术,艺并称之。如射道(又称箭道),书道,诗道,琴道,钓道。日本人似乎喜小题而大作,亦有柔道,花道,茶道,歌道,食道,色道之说。所谓柔道,不过摔跤术罢了,茶道也是把中国唐宋之茶艺保存传承至今。但也能说明一点,“道”在中国,始终不作为单纯的理念而存在,而是作为实践的途经而存在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才一直以为,书法是中国颐养文化的标志,其本质只不过是中国人修身养性“求诸己”的法门,这是由于中国书法的文化自性决定的。至于它的携带生存的其他功能,那都是附带的。说得简单些,养心,养性,都是养生的功能,而养家的社会功能,那就另当别论了。
石涛说,“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此语见真味也。呕血十斗,是谓技术诉求,“十年磨一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皆有此意。而啮雪一团,则是精神上的跃升,是心灵的顿悟,是文化诉求。血红而雪白。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是说呕血的生命只有臻达啮雪的诗意才是人生妙境。人是要在苦难中砥砺的。但人不能总在咀嚼回味苦难中生活。必要时,人要去啃啮那一团雪。要在雪的清远高明中,体味血红的悸动与温热。一如饮茶,回甘是苦后的受活。石涛的话给予“道进乎技”的庄子美学以形象的诠释。
20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