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王鹰
作者:文静
王鹰
王鹰:是现今陕西画坛上的中年实力派画家之一,系陕西蒲城人氏,自号“墨田农夫”,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留校任教多年,并从事过舞台美术和报纸美编工作。王鹰学艺名校,久居长安,感悟长安画派传承,其素描速写功底扎实,传统笔墨功力深厚,潇洒灵动之中见大气,恢弘豪放中藏俊秀。在中国画的人物、花鸟、山水,以及书法诸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尤以人物画见长,无论是写意领袖风采或描绘寻常百姓,无不造型准确生动,形神兼备。
王鹰, 陕西蒲城人氏,自号“墨田农夫”,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留校任教多年。并从事过舞台美术和报纸美编 工作。王鹰久居长安,感悟长安画派传承,其素描速写功底扎实,传统笔墨功力深厚,潇洒灵动之中见大气,恢弘豪放之中藏俊秀。在中国画的人物、花鸟、山水甚至书法等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尤以人物画见长。
现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央文史书画院研究员、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画家。
王鹰的创作更是进入丰收季节,硕果累累,作品连续参加国家和省、市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有关方面收藏或长期展出,产生广泛影响。其中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和民主党派领袖风采的巨幅国画《同心同德 肝胆相照》,在京展出后被中央统战部收藏,并置于中央统战部会见大厅;两幅表现毛主席的国画《雪》和《万众瞩目清凉山》,分别在陕西省和西安市美展中获奖;描绘陈毅元帅的国画《傲雪》参加纪念陈毅元帅百年诞辰书画展,并被选为此展览作品集的封面之作;再现战争年代的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形象的国画《上党大捷》在京展出,受到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的重视;描绘关中父老乡亲的国画《好,好,都好!》入选2003年度全国中国画展,并获中国西部十二省市书画大赛一等奖。国画《一代宗师》参加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获优秀奖。出版有《王鹰速写作品集》、《王鹰中国画选》、《美术高考实战临本王鹰人物速写》。
王鹰现系陕西省和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书画院研究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长安书画院院士,陕西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文联“德艺双馨”画家,中国陕西百位
个人履历
1950年春天,王鹰就出生在蒲城县城西30里处兴镇的一个贫寒家庭里。在王鹰的记忆里,童年是伴随着耻辱和白眼度过的。父母皆为地地道道的农民,拉扯着他们弟兄三个艰难度日,虽说生活清贫,但一家人也过得其乐融融。然而不幸的是,当他6岁时,操劳过度的母亲终没能抵挡住病魔的侵袭,撇下他们走了。王鹰还清楚地记得母亲临走前那依恋的眼神。
没妈的孩子象根草,没有人照料,王鹰总是穿得破破烂烂,加上身体嬴弱,自然就成为同龄人欺负的对象,于是他常常一个人独自跑到野外呆着。大自然提供了一块启人心智的风水宝地,渭北高原四季分明,风光旖丽。昔日,村子依山傍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草吐绿,春树发芽;夏天,绿草茵茵,牛羊点点;收获的秋天里,山崖上的沙棘、酸枣、枸杞、酸溜溜......红黄相间,饶有情趣;到了漫长的冬天,西北风骤起,呼啸着卷起沙石灰尘,要是下起了大雪,那可是另外一番冰清玉洁的景象。这些山野情调,在他幼时的心灵激起了无限波澜。
既无他人指点,亦无绘画书籍可以参考,他就照葫芦画瓢般地画了起来。没有笔,没有纸,他就拾根柴禾在地上画,画牛、画鸟、画树、画草,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深深扎进绘画之中。
七岁那年,王鹰上学了,他遇到了自己艺术生涯上的启蒙老师贺钟秀。在学校,他还是那样寡言少语,当别的同学都去玩耍时,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在废本子上画画。上美术课时,他常常是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听讲,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下课后就追着老师问个明白。
贺老师注意上了这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从他那渴望的目光中,他读懂了王鹰是一块可塑之材。一次放学后,他特意拐到王鹰家--这是一个多么贫穷的家呀:一家几口人挤在租来的房子里,下雨过去好几天了,屋子里还是湿漉漉的。然而使他眼睛为之一亮的是,就在这个简陋的屋子里,墙壁上贴满了图画,王鹰的父亲自豪中又加无奈地说:"哎,这些都是二小子画的。"
正说着,王鹰回来了,看见老师在家里,他有些局促不安,贺老师和蔼地说:"以后绘画上有什么不懂的就到我房子来问。"
就这样,王鹰在他艺术生涯中遇到了第一位伯乐。
直到现在,王鹰对贺老师仍念念不忘。逢年过节,只要回到故乡,他都要到恩师家中看望一下。在艺术履历表中,他都郑重其事地写上:承蒙贺钟秀先生教诲和栽培,为自己艺术道路奠定了扎实基础。可以看出,这辈子王鹰都对自己的启蒙之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然而,到了1960年,灾难接二连三地降临到这个本已不幸的家庭。先是父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病倒了,家庭的支柱突然倒塌,全家经济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接着又是房东要收回房子,一家人只好搬到远离镇子的山沟,挖了一栋窑洞居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开始,饥饿!饥饿!全家陷入了最困难的境地。王鹰被迫停学了--他才仅仅上完小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
王鹰是流着泪水离开学校的,他实在想上学、想绘画,可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首先面对填饱肚子的问题。停学后,他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一边挖野菜,维持着家中的生计。有一次,他和弟弟一早出去挖野菜,可是野菜太少了,半天功夫也没挖到多少。这时,他们来到了生产队种的豌豆地边,看着鲜嫩的豌豆,兄弟俩再也忍不住了,环顾四周无人,两人便跑到地里摘着豌豆大吃起来。豌豆吃起来是多么香甜啊!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豌豆都是打过农药的。吃着吃着,他和弟弟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也许是弟兄俩人命大,吃了那么多豌豆竟然没有大事,但王鹰以后再也不吃豌豆了。
艰辛的生活并没有磨灭王鹰对绘画的热爱,他经常跑到4里之外的学校找贺老师学画画。
1963年的春天来了,家里的生活有了一丝转机。王鹰父亲的病逐渐好了,全家人又搬到兴镇街上住了下来,父亲做起了小本生意,王鹰重新上学了。
如果说13岁之前,王鹰学画还只是无意识的童稚心灵的自觉临摹的话,那么,重新入学后的王鹰则是将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自然阶段。
王鹰的画有自己的风格,他把国画与西洋画结合起来,吸收西洋画中的色彩,透视和光线的技法,使国画更具真实感。在1995年创作的《龙门古渡》这幅画中,画家以写实和精巧的工笔手法,把黄河龙门放在人类生存的历史环境中去展现,他没有着意表现野性的浪漫色彩,也没有流于纯粹的唯美情调,而是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印迹实在的场景,同时又有一种对人类永恒的渴望,对历史的慨叹。整个画面凝重浓烈,有一种极强的立体感和震撼力。
王鹰的画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在1998年创作的获奖作品《雪》中,他一改常人的构思规律,采取写景衬人的表现手法,热情歌颂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创作中,王鹰追求"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他认为,有了形才能体现神,形是载体,无形则无神,有形才有神。同样在这幅画中,他花大力气刻画了主席神采奕奕的自信形态,使人物栩栩如生;在色彩上,以淡洁为主,体现了人物的高大伟岸。
王鹰认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自然的东西越能打动人。作为从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画家,王鹰非常怀念自己的家乡,他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尘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因此,在他的绘画中有大量以家乡渭北高原为题材的作品。在《残雪》中表现的就是渭北高原上冬春之交的一幅景象: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严寒就要离去,残雪正在融化,柳树已吐嫩芽,希望就在眼前。整个画面极富立体感和寓意,观后给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源泉,这幅画表现了画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致,表明了作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反映关中农村生活的《秦腔迷》中,他写道:吾生好爱秦腔,却无粉墨登场,劳作之余,吼上几声,过把唱戏瘾,心里舒坦,也就满足了。
说起王鹰的画,就不能不提及他画的鹰了。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搏击苍穹的雄鹰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而说起画鹰就不能不从他的名字谈起。
王鹰原名王金声,他的父亲起这个名字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说会道,没想到"金声"不成,王鹰倒成了个"哑嗓子",总是讷于言语。然而就是这个沉默寡言的农家子弟从小就在绘画上立下了远大抱负。1972年,时在县城学习的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王鹰。20年后,王鹰已在长安画坛上名声鹊起,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一次,几位朋友在一起聊道:"你既然名鹰,为什么不多画一些鹰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鹰开始画起鹰来。
此后,他不知跑了多少次到西安动物园写生,还专门到北京动物园看鹰、画鹰。后来,电视上播放《动物世界》,他就专门买了一台录相机,把所有关于鹰的节目录制了下来,细细观察,揣磨鹰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他吸收和借鉴前辈先贤们画鹰技法中的长处,以传统素描和自己油画创作中的笔力所长,勇于突破和超越,知难而进,执着追求,创作出了别具一格、栩栩如生的雄鹰图,观后令人赏心悦目,催人奋进。在这些作品中,鹰被作者赋予人性化的特点。换言之,鹰即是人,人即是鹰。
在《搏击》画中,一只雄鹰在辽阔的海面上正奋力与海浪搏击,体现出了鹰的奋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澳门回归前夕创作的《回归》图中,一只雄鹰从天边飞回到了森林中的大家庭,鹰则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在《独立寒秋》中,表现了雄鹰的孤傲与清高以及对严寒的无所畏惧;而在《双鹰》图中,则表现了鹰的祥和、温馨的另一面。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王鹰在画鹰技法上独树一帜,享有盛名。有人对他说,你鹰画得好,可以把名字颠倒一下称为"鹰王"。王鹰正色回答道:"这种提法我永远不会接受的;先辈大名家都没有说他们是这王那王,我岂敢称王称霸。"
是的,艺术无止境。王鹰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他在艺术道路上总是那么谦虚谨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一个秘诀吧。
除了画鹰言志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另外一类作品。在《荷花》图中,表现了作者面对金钱社会"出污泥而不染,处乱世而不随"的人生态度。在《犟驴》图中,作者题道:人云吾犟,无功亦无过,形不惊人力不满,真属相外之物。诙谐的语言和漫画式的构图透露出了王鹰倔犟的性情。在《煮茗图》中,作者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进行了猛烈抨击:画面上的一个人正在费力吹火煮茗,但由于烧的是青荆,尽管此人满头大汗,但茶壶中并无"正气"冒出。作者讽刺道:煮茗弗择薪,田边新青荆。青荆无正火,何时有正气。此时,画家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刺社会弊端。观画知人。在王鹰的作品中,处处可以看到他高雅的人品和豪放、耿直的性格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一片赤丹忠心。
(画家 王鹰 写生作品欣赏 001)
(画家 王鹰 写生作品欣赏 002)
(画家 王鹰 写生作品欣赏 003)
(画家 王鹰 写生作品欣赏 004)
(画家 王鹰 写生作品欣赏 005)
(画家 王鹰 写生作品欣赏 006)
(画家 王鹰 写生作品欣赏 007)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08)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09)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0)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1)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2)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3)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4)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5)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6)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7)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8)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19)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20)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欣赏 021)
(画家 王鹰 国画作品
欣赏 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