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日前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逆势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金融及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仍保持韧性并呈现增长。显然,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稳健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稳健运行保持信心。
中国央行的报告披露了一系列数据:2019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创历史新高;据最新统计数据,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排第5位;截至2019年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5%、49.1%;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方面,中国已上市了原油、铁矿石、PTA和20号胶4个特定品种交易期货……整体而言,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投融资货币功能不断增强,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计价货币功能进一步实现突破。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不断引发国际关注。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近期发表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大学高级讲师穆罕默德·佐勒菲卡尔·拉赫马特的文章《中国货币在印尼的国际化》称,目前印尼约10%的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未来几年,人民币在印尼很可能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证券投资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主要力量,人民币资产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者欢迎。截至2019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市值、债券规模分别同比增长82%、26.7%。
以债券市场为例,全球多个经济体央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债券收益率下行。例如,当前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超过2个百分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价值相对较高。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债券成了“香饽饽”。《华尔街日报》近日援引经济数据提供商CEIC的数据称,今年第二季度,外资以2018年末以来最快的速度流入中国本土政府债券。瑞银资产管理公司多重资产策略主管埃文·布朗表示,“它们(中国政府债券)确实是一种既具有防御性又能带来一定收益的资产”。
人民币资产日益受到欢迎,是中国持续推动金融开放取得的成果。2019年,从沪伦通正式启动,到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及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正是因为看到中国不断推进开放的诚意,以及中国债券、股票逐步被纳入国际主要指数,国际投资者加码投资人民币资产。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小幅升值0.7%,同期新兴市场货币指数贬值11.8%,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总体延续6月至7月的升值势头。这让国际投资者坚定了对人民币的稳定预期,坚定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由于中国迅速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二季度经济由负转正,增长3.2%。香港《亚洲时报》网站近期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没有放松货币政策的迫切需要,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将基本保持不变甚至扩大——这样一来,人民币将保持坚挺。
应当看到,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率先推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但仍处于初期阶段,比如人民币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中市场份额仅为1.76%,外资持有中国债券和股票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大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储备货币过多集中于美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是必然趋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财政与货币政策空间大,外汇储备充足,管控重大风险的能力强,人民币国际化有望获得更多市场认可。
可以预见,随着跨境人民币政策进一步优化,将有更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国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主体接受以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入,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将进一步便利。当前,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也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这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应当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下水到渠成的进程,当下也是“未雨绸缪”之举。正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今年6月所言,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取得更大进展,中国抵御金融“脱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