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丝路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丝路论坛
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孩子的手机是该管管了

                                       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孩子的手机是该管管了

本报记者  彭训文
2021年03月01日06: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海市沙田学校设置的“养机场”。
  (沙田学校供图)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为每间学生寝室设置固定电话机。
  (来源:成都商报)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伴随着中国各中小学陆续迎来新学期,很多地方的家长、学生收到学校的一则提醒: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但不得带入课堂。

  近视率上升、学业负担增加、沉迷游戏……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发社会关注。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随后,各地教委就落实《通知》进行部署,如中小学设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设施设备、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进入新学期,纠缠多年的家校“手机大战”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解决办法。那么,《通知》出台后,学校该如何有效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合理使用手机?

  管理手机,各有各的高招

  2月22日,是上海市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上海市沙田学校学生进校后发现,教室里或门外多了用于存放手机的“养机场”“停机坪”。前者需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放入袋中;后者则需关闭手机,放入箱内。

  新学期开始前,沙田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倡议书》,提出学生进校后要将手机关机,交由班级保管员保管,放入指定“养机场”或“停机坪”,放学时再通过管理员将手机取回。其中,小学部设置“养机场”,中学部按年级建了“停机坪”。

  该校今年寒假期间开展的调查显示,学生手机拥有率为44.2%;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便于联系家长的占35%,学习需要的占37.86%。对于学校加强手机管理,85.71%学生和家长表示赞成。八(3)班学生樊文芮说:“自觉的孩子不会在学校偷偷玩手机。由于我家离学校挺远,手机是扫码乘车或有突发状况时用来联系的工具。”一些学生、家长提出,信息化社会生活中手机不可或缺,关键要做到如何精准细致管理。

  新学期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加强手机管理工作。这源于教育部办公厅2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手机应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对于如何解决禁带手机后的沟通需求,《通知》做了安排: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提供必要保管装置,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等。

  随后,各地教委就落实《通知》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北京市教委要求,各中小学设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设施设备;江西明确了中小学校教职工的管理职责;陕西禁止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课堂。

  怎么管理手机,各学校有自己的高招。

  给手机入校“立法”。这些天,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傅松正在忙着修订该校的手机管理规定。早在2015年,该校学生事务中心在调研、听证基础上,制定了《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规定明确了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禁止行为、申请程序等,对违反规定的情况也有明确罚则。例如,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需填写申请书,家长签名同意,班主任批准,年级组备案。傅松表示,学校将根据教育部通知,再次听取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将智能手表等智能电子产品纳入本次管理规定修订中。

  帮助学生管好手机。山东、上海等地多所学校设立了手机保管箱。在广州,各小学仅允许学生带电话手表入校,并锁定了使用时段;中学实行走读学生禁止带手机入校,住宿学生需要带手机的,需提前向学校申请报备,入校后手机统一交给老师保管,离校前统一返还学生。

  不少学校还通过家校共育,与家长约定学生在校外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江苏南京的宋女士有一个孩子正在读初二。最近,学校要求家长管理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的频率,这让她有些喜忧参半:“这下跟孩子说这事有了底气,但孩子在线学习如何解决?假期怎么办?”

  要管控,更要规范管理

  手机入校园,该进还是该禁?事实上,这个话题社会上早有讨论。

  赞成校园禁手机者认为,青少年自控能力尚不足,过度使用手机会产生很多问题。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将其总结为3个方面,一是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手机,影响视力、耽误学习,特别是滋生亲子矛盾。二是易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影响,特别是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三是易产生网络欺凌、诈骗等行为,甚至引发一些恶性事件。

  手机沉迷在世界各国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美国某大学曾对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无媒体”体验实验。参与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人甚至没有完成整个项目。目前,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则禁止向初三以下学生销售手机。

  对校园禁手机抱有疑虑者则认为,禁了手机,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目前网上布置、提交、批改作业十分普遍,孩子不带手机、不用手机怎么做?一位家长说,学校老师要求家长下载某些作业类App,并在App上给孩子布置线上作业,要求家长监督完成。“有些App查看答题分数或排名还需要充值,是何道理?”

  《通知》明确,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手机布置作业虽然方便,但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忽略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对手机的自控能力和线上作业完成效率有差别,不仅加大了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也容易加剧家校矛盾。

  有人对校方能否规范管理手机持怀疑态度。5名中学生当着几千名师生的面将自己的手机丢进水桶销毁、某中学高二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退学(后该处分收回)、某中学公开砸毁学生手机……此前一些学校手机管理措施不当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

  《通知》对此提出,学校要通过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对记者表示,学校等相关部门在落实《通知》精神时要避免懒政,应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引导责任,并和家长做好联动管理,而不是仅使用物理隔绝方法。从长远看,单纯禁止使用手机,也不利于青少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

  正确引导,尚需家校合力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专家认为,要彻底解决中小学生手机沉迷问题,需改进单调、刻板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快确立多样的考核评价标准。

  储朝晖表示,只有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中小学生才能有更多开展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仅仅依赖手机获得外界信息,这更有助于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役物而不为物所役”。

  《通知》强调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田丰表示,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主阵地”在学校,而不应让家庭和其他社会机构承担更多责任。当然,家庭也要承担应有责任,“但在现有情况下,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照顾到其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正确使用手机。”

  为做好家校共育,教育部指导编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庭卷、学校卷)于去年12月初发布,书中首次增加了提升孩子媒介素养的内容。

  作为该书编写者之一,张海波认为,家长和学校都要提升媒介素养。一方面,学校在落实《通知》精神时,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城市农村不同地域等情况,采取差异化措施;开展丰富的活动,给孩子提供合适的解压渠道;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同时发挥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要跟家长多沟通,并针对学生一些不当使用行为做出具体的教育指引。另一方面,家长自身要做好示范,不能沉迷手机;多跟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自觉自律;做好统筹规划,赋予孩子使用手机的权利时约定手机使用时限等。

  “有句格言,越自律才越自由。手机本身不是问题,怎么使用手机才是问题。应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提升媒介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再面对手机时,他们才能‘拿得起放得下’。”张海波说。

【作者: 】  【发表时间:2021/3/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