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带来了三份提案,分别是利用5G技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建议;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西部乡村小学英语教学及师资的建议;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其中在第三点建议中,俞敏洪提出了取消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引起了热议。
俞敏洪提案主要内容如下:
升级外国留学生的认证条件,延长取得外籍的时间和在国外的生活时间,进一步限制国际高考移民。改进外国留学生招生培养机制,尽快降低对高校留学生数量指标的要求,在两年内完成全国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的质量认证工作,确保高等院校的招生更加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确立外国留学生学业水平基准,落实来华留学生招生录取工作、培养质量、汉语水平和趋同化管理的要求,是真正治理国际高考移民问题的路径,建议进入“双一流”建设序列的高校,必须制定高于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和留学生学业考试的录取标准
俞敏洪指出,“国际留学生指标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成为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外国留学生数量快速攀升。针对这种现象,俞敏洪强调,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外国留学生录取标准的“超国民待遇”问题饱受争议。与此同时,出现了“高考移民”的现象,破坏了高校留学生的招生生态,进一步引发社会舆论的质疑。
俞敏洪提议的背景
外国留学生“超国民待遇”
某些高校为了吸引留学生,承诺每年给予发放一笔数额巨大的奖学金,导致低素质的留学生大量涌入国内,不仅侵占了国内学生的资源,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山东大学给留学生配三个学伴的“学伴事件”,吉林大学南湖校区给留学生提供“叫早”“生日面”等“保姆式服务”。清华大学取消留学生笔试等,某些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优越感十足,俨然一副“大爷”派头,网友称之为“超国民待遇”。
国内某些“精致利己者”“小留学生”家庭“出口转内销”
一些“小留学”生家长送孩子出国,十年后获得外国国籍,然后以华人华侨身份回国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孩子避开国内学生激烈的竞争,不用参加高考。又能以外国人的身份获得“超国民待遇”,轻松得到比国内孩子更多的资源,真是“一举两得”的如意算盘。
简而言之,提案就是提高留学生进入的门槛和难度,取消他们的“超国民待遇”,让国内的孩子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针对此提案,国内网友一致赞成,高呼这是近年来少见的一份良心提案,不能让国内学子寒心。
真实情况是什么
教育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是必然要义,其中教育全球化、人才全球化是基本要求,包括吸收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读书、工作,除非我们不发展、除非我们关闭国门。美国为什么先进?最核心要素不就是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吗?中国要发展,也要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目前我们可能还达不到那种水平,那只能退而求其次。
中国人现在对外国人还有排斥现象,尤其是有色人种,但随着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交流、工作、旅游等。这将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并且越发达的城市,外国人越多。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共享、机会共享是常态,发生一点矛盾、冲突也是常事。
超高的国民待遇是高收费
外国留学生的住宿、生活等各方面条件优越于中国学生不假,但是收费也是远远高于中国学生。以北京某些高校为例,中国的本科生住宿费一年500元左右,和我20年前在陕西上大学差不多,这样低的费用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和免费差不多,而一位留学生的住宿费每月1000元以上。就像我们住普通酒店和五星级酒店一样,交的钱多,自然可以享受的待遇好点。当然如果所有大学生能自由选择住宿那是最好了,不过目前不具备现实条件。
国际高考移民投入产出比到底划不划算
目前总体上国内高考招生和留学生招生是独立进行的,名额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留学生多了,高考招生就少了,总体上是都在稳步增长。我一直在想,一个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10年,不要说金钱,就说时间和精力需要投入多大,然后换了国籍,再高考移民回国,这种勇气一般人也是达不到的。如果真有这种现象,投入产出比到底划不划算?换句话说,我们能直接否定这种现象吗?
留学生素质低,不要把个别事件放大
当前各个国家都有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也遍布全世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留学生多了,自然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按照国际规则和中国的法律法规处理就行。这一点上,没必要区别对待。谁也无法保证每一位外国留学生都是品学兼优。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留学生不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吗?
奖学金待遇高,不是这样的
在中国有多少外国留学生呢?2017年的统计数字有50万左右,其中超过5万人享有中国的奖学金。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教育部部门决算,2018年教育部在来华留学教育一项上的支出为33.8亿元。按照这个数据来看,其实不算多,中国大学生奖学金的比列远远高于这个,总体支出和整个庞大教育经费支出相比,金额并不大。实际上,只有提高奖学金,提高投入,创造好的环境,才能真正吸引优秀海外人才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