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详细内容
新常态下转换竞争优势 泉州从“中国制造”逐渐变身“中国创造”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2015年10月18日11:34

泉州灯火璀璨的一现代化工厂。张九强摄
泉州灯火璀璨的一现代化工厂。张九强摄

 

 

 

 

 

 

 

 

 

人民网福州18日电(蒋升阳 钟自炜)4月23日,福建泉州品尚电子商务公司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当天,在这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公司,李克强总理亲自按下融资标,为一家服饰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融资请求。

品尚缘何吸引李克强总理?答案正是其独有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平台。“我们在全国首创了‘产业要素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征信’三位一体模式。”品尚公司董事长林宏楠介绍,借助平台,一方面帮品牌企业找加工厂、帮加工厂找订单,实现零成本对接;另一方面联通35个政府机构数据,形成鞋服征信系统,有效解决“三角债”的问题。

“再不创新就晚了”,总理点赞的品尚,正是当下泉州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新常态下,竞争优势在转换。泉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促进虚拟经济由虚变实、新经济业态由小变大、实体经济根植泉州。”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说,泉州这座过去“中国制造”的大工厂,正逐渐变身为“中国创造”的实验室。

创新:被逼出来的“泉州制造2025”

今年3月底,一份名为《泉州制造2025》的文件正式发布。这一由中国工程院历时一年的编制完成的文件,就此成为泉州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也标志着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地方试点。

先人一步的创新,在泉州科技局局长颜志煌看来却是被“逼”出来的。

“泉州制造业体系较为全面、相对完整,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颜志煌说,“随着经济进入调速换挡期,中国制造的转型阵痛也是泉州的阵痛。”

“阵痛”到底有多“痛”?颜志煌坦言是“咬紧牙关”。

“前几年,泉州一家生产卫浴的上市企业甚至还在采用人工手工打磨产品,整个泉州制造业的技术薄弱可见一斑。”颜志煌说,“不仅技术,人工成本高、资源消耗多、装备水平低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薄弱点在泉州几乎都有体现。”

面对困境,泉州政企下定转型升级决心、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坐标,与中国制造最顶层的战略同频共振,“泉州制造2025”由此水到渠成。

蓝图写就,泉州党委、政府率先发力。

顶层战略,踩在发展的鼓点上。9月以来,泉州相继出台提升质量品牌、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三大专项行动的实施细则,为“泉州制造2025”的三驾马车画出清晰的路线图。其中,不乏“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最高奖励500万元”、“未来5年培育50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大手笔。

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泉州同样下了一番苦功。“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陆续公布,“阳光化举措”锁住“权力任性”:市级保留行政权力事项4070项、公共服务事项421项,精简率达到4成以上,将更多权限下放给县级;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35%以内,减少审批环节41个,精简申报材料57项……一系列变化,见证政府效能的提升。

帮扶企业方面,“月嫂式”服务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困难解决在一线,全市累计为1571家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383.1亿元;问题协调在一线,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6.05亿元,同比增长19.28%;银行为全市重点小微企业项目库入库企业授信超过200亿元;全市三类准金融机构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投放资金257.11亿元……贴心呵护下,泉州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从理念到政策、从规划到服务,政府的全方位转型创新,为泉州争当“中国创造”实验室打下坚定基石。

转型:“加减法”中的华丽转身

政府引领下,转型路线清晰勾勒,泉州企业的转型步伐随之加速迈进。但传统行业由来已久,企业经营亦有惯性,一个“转”字谈何容易?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泉州安溪县用独特“加减法”给出答案。

10月,安溪南翼新城,一座一期占地400亩、名为弘桥智谷的电商产业基地已初现雏形。“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合产业链,提供金融扶持、电商O2O、人才培训、电商运营、产品分销、仓储物流等多种服务。”基地负责人林志强介绍。

如今火红的电商产业园区,在几年前却还是石材生产基地,“石材行业是安溪曾经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我家曾经也是安溪最大的石材商之一。”如今的弘桥智谷负责人林志强,当年的家族企业正是经营石材。

然而,石材行业长期粗放的发展,不仅给安溪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泛滥的石材厂更占用大量土地、严重制约了安溪的发展空间。2010年起,安溪以“壮士断腕”之势,关闭700家企业,实现石材行业全面退出。

以退为进的“减法”,换来了8000多亩的宝贵土地,也让腾笼换鸟成为可能。2012年,林志强敲开了安溪县长高向荣的门,谈的不是自家关闭的旧企业,而是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我向县长提出了投资建设电商基地的想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转变身份,林志强的电商探索之路就此开始。为快速吸引企业入驻,在政府扶持下基地喊出“办公仓储三年免租”的优惠条件;为解决电商人才问题,基地打造网商学院,今年将培训学员2000人以上;为便利创业,基地提供35类产品分销,创业学员只需负责店铺运营,其余均由企业协作完成……因时就势的“加法”,让基地走上发展快车道,目前不仅有恒安、特步等知名商家入驻,更有创业人数300余人、分销店铺1000多家,园区发货量一天最高达5万件。

从“挖石头”到“孵电商”,林志强的变化折射的正是泉州奋力转型的努力。纵览泉州,随着创新孵化平台的爆发式涌现,一批老产业、旧行业正在加速蜕变。

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SHOW天地将旧厂房改造为蜂巢式众创空间,成立5年来已汇聚300多家小微创业企业,拥有年轻创客近6000名,2014年产值超过10亿元。

融入“互联网+”,中兴海丝路、一品嘉供应链等垂直电商平台面向全国、覆盖全产业链,石狮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德化陶瓷电商园、丰泽广告创意园等项目,正成为更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栖息地。今年前8个月,泉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30.6亿元,同比增长48.8%,晋江、南安、德化、安溪四个县(市)入围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市)。

升级:八方引智孵化“数控一代”

要华丽转身,更要全面升级。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是泉州开出的又一剂灵药。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相当于在机器里安装了一个‘大脑’,大大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价值,实现装备特别是基础装备能力的增强。”颜志煌介绍。

推进“数控一代”,智力支持是关键。把准发展脉搏,泉州重点汇聚科技力量,引导智本与资本深度融合。

为打造“人才硅谷”,泉州采取“平台+项目+创新团队”形式,对进驻科技创新中心的各类平台,在建设阶段先给予一定补助,对引进的人才优先推荐列入省、市高端人才引进资助计划;

为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泉州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数控技术研发合作、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对采用本土“数控一代”产品最高补助500万元;

“以前坐飞机到处找专家,现在研究院建在家门口!”两年间,中科院、华中科大等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在泉建设相关平台17个,吸引包括15名院士在内的600多位高层次人才入驻。

智本对接资本、智造引领制造,八方引智下,“科技红利”频频派发。

走进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公司,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五轴机器手正快速有序地将已成型的塑料盒从机床中取出。“以前需要人工取件,不仅人工成本高,还容易产生残次品,更会出现安全事故。”公司副总经理张冬阳介绍,如今公司采用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五轴机械手,精度高、效率快、可调试性强,“现在机器24小时运转,一天可取件3万多次,相当于以前六七个工人的取件量。”

“‘数控一代’不仅为泉州经济发展引入智慧生产线,而且研发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大幅提升,推动企业实现有质量的增长。”颜志煌说,一年多来,近百家泉州企业通过引进3D打印、激光裁剪、产业机器人等,建立了“无人车间”;全市九大产业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00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都参与到“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中,平均减少三成劳动力,共申报相关专利3000多项,带动全社会相关研发费用投入达10亿多元。

 

【作者: 】  【发表时间:2015/10/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