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详细内容
钟华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钟华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22-10-15 15:54:5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钟华论

  十月的阳光,洒向丰收的大地。每一份喜悦,都辉映着充满希望的中国;每一个期许,都澎湃着开创未来的力量。

  在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上,我们将迎来新的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亿万人民自信自强,新时代的中国,党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

  (一)

  穿行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区,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10年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历历在目。尤其动人的,是一张张绽放的笑脸。那是农民获得好收成的开怀,是老人在“长者食堂”就餐的欣慰,是社区居民享受便民服务的温馨,是孩子们在晴空下尽情玩耍的幸福……

  人们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室外展区参观(2022年10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气象万千。这是用汗水浇灌出的幸福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交出的精彩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回望中,那个起笔挥毫的历史性时刻更显意味深长——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载艰苦奋斗,十载春华秋实。梦想的光芒,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庄严的承诺,正在化为百姓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如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分别覆盖超过13.6亿人、10.4亿人;

  工作人员在重庆永川临江河红旗河段清漂(2022年5月7日摄)。新华社发(刘欢 摄)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碳排放强度下降34.4%,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天蓝、山青、水绿正在成为常态;

  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经典,予生活以诗意——‘文津经典诵读’十周年主题展”(2022年9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群众文化机构2021年服务8亿多人次,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史村屯村村民在广场排练腰鼓(2022年1月29日摄)。新华社发(刘继东 摄)

  山河锦绣,人民幸福是最温暖底色。10年,改变了什么,带来了什么?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精准扶贫瓦吉瓦(好得很)”,脱贫的大凉山彝族群众,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阳光照进了屋里,也照进了老百姓心里”,北京雨儿胡同的住户提起居住条件的改善,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样的故事,在许许多多的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在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农民作家动情写下自己“新生的故事”……

  在贵州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苗族女孩王代玉(左)与母亲杨文梅在自家新房前展示易地扶贫搬迁前后的对比照片(2021年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国庆假期期间,“中国红”点亮神州大地,喜迎二十大的氛围日渐浓厚,铺展着一幅幅欢乐祥和的温暖画卷。山河远阔、国泰民安,这是一个人民至上的新时代中国,一个真真切切属于人民的伟大时代。

  (二)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今年6月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起在梁家河的经历。

  从纵横捭阖的国际舞台,到共商国是的“两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忆起难忘的梁家河岁月。陕北黄土地上的这个小山村,凝结着共产党人对人民难以割舍的深情:“我们这一代人有这个情结,一定要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特别是要扶农民一把。”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几十年来,习近平走过沟壑纵横的高原路,走过荆棘丛生的羊肠路,走过坡急沟深的盘山路,走过覆满冰雪的乡村路……从人民中走来,与人民同行,为人民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黄河之畔,在长江之滨,在黄土高原,在秦岭深处,在烟雨江南……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驻足凝望。深情的目光中,有山川大地,更有万家灯火。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园艺工作站工作人员(右)与当地石榴种植大户交流果品长势(2022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一路走来,总书记对人民的关怀“实打实”。他谋划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操心着百姓身边的小事。同乡亲们聊家常、算收支账,摸摸炕被看群众住得暖和不暖和,揭开锅盖看群众吃得好不好,拧开水龙头看水质怎么样,关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书记看得细、问得实。推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防治“小眼镜”、减轻学生负担,总书记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心心念念在人民,件件民生实事见证着枝叶关情。

  一路走来,总书记始终与人民“心贴心”。看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村民和孩子们常年爬藤条出行的报道,他感到揪心;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大年三十夜不能寐,牵挂着群众安危;得知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他由衷感到高兴……忧以民忧,乐以民乐,“以百姓心为心”,这正是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

  “您喜欢您的工作吗?您的工作累不累?”201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曾好奇地提问。“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习近平在回信中这样答道。

  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激荡着博大、深沉、真切的人民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三)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入口,一块状若“山”字的巨石静静矗立。当地群众称它为“江山石”,寓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人民”二字写在旗帜上、融入血脉里。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映照鱼水情深;建设时期,“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境界折射公仆情怀;战贫路上,“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抉择诠释初心使命;抗疫关头,“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承诺彰显责任担当……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在与外方嘉宾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前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毅全面深化改革,书写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改革新篇章;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信念扎实做好民生工作,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管党治党,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决心抗击世纪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人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初心坚如磐石,征程永无止境。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胸怀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谋之、久久为功以成之。

  千秋笔墨著华章,一片丹心为人民。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人们常常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人民”强调得最多,分量也最重。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科学论断,“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人民是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在其理论体系中有着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造福的思想,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人民智慧的集中表达,是接地气、有温度、得民心的科学理论,是书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四)

  人们至今难忘6年前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那一幕感人的场景。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这里看望慰问乡亲们。老支书彭水生向总书记竖起大拇指:“你呀,不错嘞!”

  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老师钟琳珊(左二)带着合唱团的孩子在户外练歌玩耍,合影留念(2022年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发自肺腑的爱戴与崇敬,浸润在人心深处,凝聚成亿万人民的广泛共识。今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会场内,全体代表起立鼓掌,热烈掌声经久不息。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从度日艰难到日子越过越红火,湘西十八洞村的村民们衷心感叹:“总书记的治穷办法很管用,我们佩服他!”喝上了放心水、走上了小康路,甘肃东乡县布楞沟村的村民们打心底感谢共产党和总书记,“这样的日子做梦都没梦到过!”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一心跟着总书记、党中央,咱们老百姓一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有总书记带领我们加油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办不成的事”“既能定乾坤,又能暖人心”“总书记让我感觉日子稳当,有奔头”……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党心民心所向,是亿万人民不可撼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五)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回望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一次次攻坚克难、化危为机,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领导核心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2020年3月10日,战疫正紧,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慰问居家隔离的社区居民,关键时刻给战疫中的人们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经历了抗疫斗争的生死考验,有医务人员感慨:“至暗时刻我们勇毅前行,只因坚信领路人;风吹浪打我们岿然不动,只因紧靠主心骨。”

  抓脱贫、促改革、防风险、战风浪、抗疫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在攻坚克难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实践充分证明,正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中央有了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每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我们才能经受住大风大浪、大战大考的检验,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领袖来自人民,领袖引领人民,领袖造福人民。10年来,在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不负人民期待,带领亿万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党进一步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的执政根基更加坚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一幕幕历史活剧无不启示我们,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祝福,让乡亲们在乡村振兴路上干劲十足;“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号召,鼓舞着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的寄语,激荡起广大青年奋斗圆梦的青春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更有志气、骨气、底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之力。

  (六)

  1922年,在革命的星星之火初燃的时候,面对“一千年也搞不成”的强烈质疑,年轻的共产党人坚定回答:“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岁月峥嵘,命运与共。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革命年代,到“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从“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征途,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奥秘,更是掌握历史主动、赢得光明未来的根本所在。

  回首过去,党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望未来,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党的二十大将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宣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千锤百炼,如磐初心不变。关山万重,千秋伟业在胸。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一定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作者: 】  【发表时间:2022/10/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