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三大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科学家、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10名外国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获奖人员和成果总体情况看,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主要呈现3个特点:基础研究领域厚积薄发、持续创新,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国家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与此同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的一大亮点。继2001年度王选院士获奖之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再度出现“60后”——61岁的薛其坤院士成为历年最高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不仅如此,三大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奖中45岁以下完成人超过一半。
国际科技合作奖同样引人注目,获奖人中既有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灵奖”的顶尖科学家,也有在共建“一带一路”、生物技术、环境治理等方面与我国深入合作的著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合作领域和国别分布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