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樊建川的追梦人生
2017-12-27 21:44汉奸/文物/抗战来自:天下画廊
前段时间,
一个在火车站等车男人的照片火了!
很难想像
他原来是四川某市长
34岁就当上了宜宾市常务副市长
为何辞职?
当时他曾以副市长身份,
参与了一次夜市摆摊活动,
为的是亲身体会市场经济,
还引起宜宾市一阵轰动。
不体验不要紧,这一体验,
樊建川的眼光就更远了。
即将升任市长之际,
他主动辞职,下海经商。
1993年,他跟朋友凑了笔钱,
合伙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辞职原因: 市长工资太低
1957年,四川宜宾一个军人家庭降生一个男孩,取名樊建川。
从小淘气的他常会和同学打架,父亲教育他的方式很特别:男儿活着就为了争一口气,但又不能不罚你,就罚你喝酒吧,此后,樊建川执拗的劲扎到了性格里。
高中刚毕业,巧了让他赶招兵考试报名,他从小被父亲耳濡目染,当然也有军人梦,由于小伙子吹笛子、拉手风琴都不赖,才艺被领导看对眼,顺利招入伍。
仅仅在部队呆了两年,他就凭实力当上了“学雷锋的标兵”。
到了1977年,国家终于恢复高考,当时无数年轻人都想重圆大学梦,但是部队80人报考只给一个名额,可谓百里挑一。
樊建川偏要做胜出的那一个,考完过果然只有他顺利考上西安政治学院。从士兵考入军校做大学生,樊建川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
1987年,樊建川转业到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为了工作,他只用了几年就跑遍了整个宜宾农村,加上较真、执拗的脾气,他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在当时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多次被国家级学术刊物刊发。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写的文章引起了当时宜宾市委书记的注意,甚至因为赏识其才干,樊建川成为宜宾市委书记最得力的秘书。
1992年,樊建川就被提拔成宜宾市最年轻的常务副市长,几个月后,他又被组织通知将被提拔为市长。
仕途平步青云的樊建川并不开心,因为当时他参加完一次夜市摆摊活动后,看到了市场巨大的商机,加上自己从小的收藏爱好,就当市长那点工资,实在太低了,于是想都没想,他就决定辞职下海经商。
3
1994年,他创办了“建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短短十几年,白手起家的樊建川硬是将企业做成了四川省前10名,个人资产已达到二三十亿,这在当时简直富甲一方。
虽然他短短十几年就腰缠万贯,但他面对所有人都说自己问心无愧,他赚的都是安心钱。
事实也证明,他的工程都是良心工程,汶川地震后屹立不倒的房子中,大多数都是他建的,老百姓当时还自发纷纷打出条幅表示感谢他。
有人说,像他这样成了亿万富翁后,是不是就享受了,奢侈了?没有,对他而言最大的享受不是豪车豪宅,也不是灯红酒绿,而是收藏。他的生活离“老板们”纸醉金迷的生活越来越远。
他从小到大,爱在垃圾堆里扒拉个不停,别人当破烂的东西,他却当宝贝。
他希望有一天,把自己打拼十多年得来的财富,和几十年的收藏全部用来建博物馆,因为这100年里中国人遗忘的太多,他要为这个民族留下记忆。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说:今年是我们民族的大事,我想,我必须有所舍弃了,他正式开始建立博物馆。身边朋友听说后,都极力劝阻。
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投入一定是无法收回的,就连平日的运营成本能平衡,都一定是稀有其例的。而他却是彻底铁了心: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中国十三亿人,12.5亿都应该过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做牺牲,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
于是,他先是卖掉自己的办公楼、商铺、还有加油站,把所有属于自己的钱,全部都投进了要建的博物馆里。
可是,建一个诺大的博物馆,这不是光有钱就能办到的事。他四处找地,可别人都以为他是骗子:一位精明的房地产商人,会为了情怀,来做这种傻事呢?
最后,只有大邑县信了他,找到地之后,他马上定下目标:9个月建5个博物馆。于是,他连续9个月吃睡都在工地上,晒得焦黑,困了就在纸板上躺两三个小时。
9个月后的2005年8月15日,中共抗战的“中流砥柱馆”,国党抗战的“正面战场馆”,美国援华的“飞虎奇兵馆”, “不屈战俘馆”“侵华日军罪行馆”,五大主题馆经6部委严格审查:全部合格,正式对外开馆。
馆内陈列着他几十年来,上山下海,冒着风雪捡到的各式收藏品,数量和价值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手写资料30吨,书信40万封,日记两万本,像章百万枚,总共800余万件藏品,经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53件。
4
到今天为止,这里已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总共30个分馆,占地总面积500亩,超过近1000万件藏品,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那段尘封而沉重的历史,就这样被他彻底的激活。一座警醒世代的博物馆,令所有前往参观的人们,无一不震撼、动容、然后流着泪离开……
壮士群塑广场,约3000平米的中国地图上,200多位抗战名将和著名烈士的铁像,站在他们战斗或牺牲过的地方,令人肃然起敬。
而老兵手印广场更是触动人心,曾经抠扳机的手、扔手榴弹的手、挥舞大刀的手,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手印,每一个鲜红的手印,都印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为取这些手印,他曾跑遍全国,甚至还多次跑入了太平间。
他说:一个民族不能忘记她的捍卫者,在这些老兵凋零之前,我们应留下他们的印记,以为永世的纪念。
樊建川带着一批文物赶飞机,却在机场被安检部门拦下,由此牵出一段感动每个人的故事…
为帮助中国抗击日寇,曾有4000多名美国军人,牺牲在中国的土地上。
为尽可能还原那段历史,他爬雪山过草地,四处收罗美军在中国的痕迹,找到不少当年的资料、航图、仪表等各类物资装备。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国内这个目前唯一专门纪念抗战时期美军、特别是美国空军对外援助的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年近耄耋的美国老兵。
垂垂老矣的原美军飞行员格鲁伯也坐着轮椅来了,他一看到墙壁上的照片,马上就哭起来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专门纪念美国志愿航空队的纪念馆。”
他拉着樊建川的手颤抖地说:“我的青春,我最好的青春在中国。我为人类和平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中国参加了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之后,他将60多年前用的飞行服、奖章、证书、帧有女友照片的相框等,20多件视如生命的私人藏品全部捐赠。
2008年,樊建川被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授予企业管理博士的称号,表彰他所创建的援华美军博物馆。
5
而最触动中国人心弦的,无疑是抗战博物馆。
为了收藏日军的侵华物证,他前后历时20年,多次奔赴日本购买日军侵华时期的画报、杂志、书籍、日军曾使用过的明信片、作战地图、钢盔、军服、望远镜等等,最终,他找到了大量关于,日本侵华的珍贵历史实物和史料。
这个抗战博物展馆里,按时间跨度分为了15个展览单元,按照类别又分为“大屠杀”、“三光罪行”、“细菌实验”、“慰安妇”等12个展览专题,总共展出了6000余件,1931年到1945年间的侵华日军罪行实物。
锈迹斑斑的钢盔、枪支、手榴弹、发黄的报刊、文件、各类证书等,都记录着那个年代的残酷与血腥,同时,也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不屈。
日本侵华老兵盐谷保芳,每年都要来到博物馆捐赠侵华文物,在壮士广场,他还手绘草图,恳请樊建川给他塑造跪像,以示永远谢罪。
他建造这个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希望那些歪曲事实、否认侵华历史的日本人,都能来看一看,日本是不是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他说:事实胜于一切,这里的文物胜于一切,侵华日军的罪行桩柱件件,罄竹难书!
他正准备揭幕第一个汉奸博物馆,建筑已经建成,文物已经备妥,但一直没有展出。因为汉奸的后代,总是动用各种力量来阻挠。
即便如此,他并未停下揭开历史真相的脚步,他说:现在有房奴、车奴,我称自己是‘馆奴’,如果老天爷还让我多活几十年的话,我会一直做下去,我要在有生之年建100个说真话的博物馆。
为建博物馆他砸了十多个亿,为了养活博物馆,他重拾老本行去讲课,他还坚持写书、卖唱录CD。当初的亿万富翁,生活是过得是越来越简朴了,从大城市搬到了小镇,大房子变成了小房子,每天穿几十块的衣服,上街吃几块钱的豆花血旺。
这个穷极他一生财力,物力与精力建成的博物馆,他说:要在百年之后全数捐给国家,他从来没把博物馆,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说:我是社会财富的暂时看护者,我只是替国家保存记忆,这些东西是我私人搜集来的,但它们更属于这个国家。
不仅如此,他还在遗嘱中写:我死后,皮囊交给我曾工作过八年的第三军医大学。零碎部件如角膜等,随便取,随便用;骨骼做成标本,亭亭玉立,用于教学,皮剥下来,绷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里。
如今,要真正把建川博物馆细看上一遍,得在安仁住3天。
若非亲自来过,否则很难想象,这个距离成都数十公里之外的小镇居然有如此之众的收藏。就拿“5•12”汶川大地震馆来说,第一支到映秀的冲锋舟、温家宝站在废墟上讲话的话筒、“敢死队”出发前喝壮行酒摔在地上的碎碗……
甚至地震后被埋36天救出的“猪坚强”也被他找来,圈养在门前的空地上,有专人喂养和打扫猪圈,游客少的时候还要放它出来散步遛弯儿。
樊建川说,“我的博物馆不按套路布展,观众能看清是其一,能思考是其二。每个博物馆都代表我在说话,都表明了我的历史态度。”
我们不说话,让文物说话,是强调博物馆的本质。“我觉得现在一些博物馆“做偏了”,大量声光电效果的介入,甚至还有VR、AR,把博物馆做成了游戏厅、演艺场。我不是说不能用这些现代化的呈现手段,而是说它们不应该喧宾夺主,毕竟别人来博物馆不是来看场景和多媒体的,更大的篇幅、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让文物说话上,这是我们的原则。”
私人建立规模宏大的博物馆,这是一件空前绝后的事,行动者必须具备:足够的金钱,够理想主义,够无私无畏,孤军奋勇,舍私利成大义。
对话丨它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解放周末:作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间博物馆馆长,在您看来,“民营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樊建川:第一,他们主要的资金支持来源于国家,而我们首先要养活自己,考虑更多的是市场化,必须依靠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来“做生意”;第二,我们做的是对历史的拾遗补缺,这部分是政府还顾不上做或者不方便做的,而社会有了解这些历史和文化的需求,我们就来做;第三,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述不同,着眼点不一样。同样是讲战争,国有博物馆可能从战略战术、敌我形势、国际环境来讲,而我们则讲人情、讲形象,更关心战争中那些具体的个体。
解放周末:除了那些传统意义上具有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物,好像什么都能被您收入囊中,一个暖水壶、一张报纸、甚至地震废墟里的一件婚纱……您挑选藏品的标准是什么?
樊建川:首先是量,一般我都是批量收集,然后再根据展陈内容在当中慢慢挑。有三个标准:一是对记载历史有意义的;二是特别容易被人遗忘的;三是标志性的、能够反映社会变迁的,甚至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四川绵竹有一个年画村,那里的年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百姓们在自家屋子的墙上画了很多年画。“5•12”地震时,很多房子都被震垮了,废墟马上就要清理,推土机一推就没了,我们就去捡了很多画着年画的墙体碎片回来。在别人看来这是废墟,可在我看来,这些东西的情感是非常饱满的,是有温度的。
解放周末:您曾说,“中国十三亿人,十二点五亿都应该过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做牺牲,我就想做一个敲钟人。”“敲响警钟”和“牺牲”是指什么?
樊建川:世界上对博物馆的主流理解是“收藏财富、传承文化”。但是,博物馆不应该只收藏春花秋月、才子佳人的东西,还应该收藏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博物馆就是收藏民族记忆,这些记忆就是“警钟”。
比如我一直想做一个“汉奸馆”,困难很大,可我还是想做。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有血性的民族才能得到世界的尊重。我觉得还是要把这个事情说出来,当以后万一再有入侵者时,才不会有那些无耻的人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去与侵略者合作。中国人应该更加团结,这是一个民族的基本要求。
不屈战俘馆。 雷册渊 摄
川军抗战馆。 雷册渊 摄
解放周末:很多人认为博物馆是公益事业,投入大,效益却并不乐观。而有报道称,建川博物馆已经实现了每年近2000万元的盈余,是如何实现的?
樊建川:我做博物馆没打算赚钱。建川博物馆投资了30亿元,就算每年盈余2000万元,也不算赚钱,30亿如果存银行,每年都不止这点利息了。现在我们就是能把自己的队伍养活,还有一点结余,也都拿来买藏品了。
博物馆要生存下去,光靠理想没有实干是不行的。如果只靠门票赚钱,60块钱一张门票,20多个馆,平均一个馆就收两三块钱,水电费都不够,怎么办?除了博物馆,我们还有纪念品、酒店、餐厅在支持,还提供会议、咨询、培训、策划、道具出租等服务,现在还做成了博物馆提供商,把博物馆当成一个产业来做。
解放周末:社会上对您也存在着一些质疑的声音。您怎么看待这些非议和质疑?
樊建川:有非议有质疑是很正常的。我刚开始搞建川博物馆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我会用这么大的一片土地来做博物馆,都说我是打着幌子买地做房地产,或者只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做博物馆。到今天,十多年过去了,怎么样嘛?你们来看看嘛!它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后记:
其实,这早已不是樊建川第一次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了,每隔一段时间,他的故事就会被人翻出,在各个公号和社交媒体上“炒”一阵。而面对媒体,樊建川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当兵时,他因为学雷锋和搞宣传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师标兵;在第三军医大教书时,他曾经是宣传队的负责人;从政后,官至宜宾常务副市长,他更加深谙与媒体打交道的“玄妙”。在他的自传中,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巧借媒体力量的事例。
他打理自己的微博,繁冗的工作间隙保持着每天数十条的发布量,拥有近150万的粉丝。他点开手机给记者看:“我的微博现在做得很舒服,每天要涨1000多个粉丝。平均每条阅读量在30万左右,多的有上千万。”
为了筹集建馆资金,他曾到企业“拉赞助”。在没有其他企业赞助的情况下,他告诉某企业领导,他的竞争对手已经出价,向对方无形施压,最终获得了一个较高的价钱。
他有着军人的执守,也有着商人的圆滑。他清楚光有一腔热血不够,要生存必须在商言商,正式开馆的当天晚上就开大会专门给员工讲营销。
正是多重身份的共同塑造,让樊建川最终成为了他自称的“馆奴”。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正是樊建川身上的“草莽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他和他的建川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