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桥的鲁老三老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手中的一张72年前八路军的借条,竟然还能兑换一笔不菲的养老费。
80岁的鲁老三老人是一名农村人,祖辈的条件都很好。他出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爷爷家里曾有不少的田地,家境殷实。三年内战期间,鲁老三老家成为了战场,田地被毁,他随父母逃离了家乡,父亲在逃难中不幸遇难,母亲带着他流落张家桥,后来嫁给了当地一个农民。
鲁老三的母亲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因病去世。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唯一财产就是那张借条,还说以后政策好了可以找政府要钱。对于这张借条的来历,鲁老三听母亲讲过。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中国为非作歹,老百姓都恨日本鬼子,全中国的人都在支持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当时也有很多老百姓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战场上,鲁老三的一个堂哥曾经参加过国民党的部队抗日,后来牺牲在战场上。那个时候,八路军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们村东头曾驻扎着八路军的部队,他家的条件在当时还是比较好的,是一个种田大户,家有50多亩地,每年可以收的粮食有1万多斤。为了打日本鬼子,八路军就找他家借粮食,鲁老三的爷爷当时就借了1000多斤粮食给八路军。鲁老三的爷爷是有个爱国之人,还向根据地提供了一千万法币以及布匹鞋子等捐助,但是八路军没有白要他的捐助,仍然打了借条。 当时的战争状况紧张,部队的干部告诉鲁老三的爷爷,如果急用钱可以拿着借条去延安领钱。当时鲁老三的爷爷家里条件很好,并不却钱花,所以直到他爷爷去世,也没有去延安,而是把借条分给了鲁老三的父亲和叔叔,其中鲁老三的父亲拿到了1000万法币的借条,粮食及布匹、鞋子的借条被叔叔家保存,只是叔叔去世后,后人没人知道借条的去向。后来过了几十年,鲁老三一直和媳妇在农村里过日子,鲁老三早年靠做一些小生意,赚了一些钱,生活也算无忧。所以,很多年来,他都忘记家里还有一张八路军的借条。鲁老三和媳妇生养了一个儿子,儿子也有生意头脑,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在做生意方面,很有天赋。鲁老三就把自己的积蓄拿出一部分给儿子创业,儿子开了一家公司,开始几年一直经营不错。只是让鲁老三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在创业路上并没有走多远,经营了十几年的公司说垮就垮了,还欠了不少债。不过儿子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公司虽然垮了,但欠的账他却靠打工慢慢的偿还。鲁老三看儿子打工太辛苦,又拿出积蓄帮儿子偿还了部分债务,债还完了,儿子却被查出患了癌症,拖了几年依然不幸病逝。儿子死了,却没有留下子嗣,媳妇也改嫁他人,这是最让鲁老三感到最痛心的事情。在饱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之后,鲁老三的老伴仅仅只陪了他7年,也因病去世。此后,鲁老三每天几乎靠着回忆来打发日子,而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上的病也越来越多,手里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正在鲁老三感觉今后的日子不好过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翻出了多年前母亲留给他的那张八路军借条,上面清楚的写着,“今借到鲁成华法币壹仟万元……”,鲁成华是鲁老三的爷爷的名字。 当然,对于这笔72年前的借条,能否兑换,鲁老三心里并没有底。他就去政府问,政府的人告诉他,可以兑换,但具体的兑换率,还得按照中央的财政部预算之后兑换。鲁老三想自己活不到几年了,也不会奢求太多,而且他也仅仅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鲁老三就把借条留在了政府,后来政府通知鲁老三,按照预算他的借条能兑换十万多元人民币。领到钱之后,鲁老三也是非常激动,感觉自己像中了大奖似的,毕竟这张借条已经是72年前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