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富平县城东北大约3公里处,有一座美丽的村庄——何仙。至于何仙这个神秘、美丽的名字是何时形成的,是怎样来的,无从考证。唯一能说的也就是先辈们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和合二仙的传说。
传说和合二仙是天庭掌管人间平安、吉祥的神仙。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和合二仙,千里能回”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只要有和合二仙的庇护,就是你千里远行也能平安归来。所以时至今日,在民间远行送别之时,还有人会说这句话,祈祷、祝福、安慰外出或打工、或远游、或奔亲的亲人平安。
话说一日,闲来无事,和合二仙驾云出游,不觉来到浮原南麓一处上空,下意识往下一望。这一望,不得了,二仙顿时被眼下的景色惊呆,万万想不到人间也有如此仙境:北背浮原而依乔山,南面荆山而望二华,脚踏漆水(温泉河),漆水浩渺,荷田无边,荷叶碧翠,荷花娇艳,渔翁莲娃,时出其间,歌声互答;两岸稻谷飘香,桃杏迷人,这便有了富平驰名中外的“九孔莲藕和离核甜桃”;一条幽谷南北贯通倒淌河与漆水,把浮原分成东西两半,使浮原更像一个葫芦浮在倒淌河与漆水之间,这也正是浮原的来历。这里植被茂密,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二仙流连忘返,遂决定栖身于此,以享人间仙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漆水东北不远处有一村落,名曰张家村,张家村有一大户人家,主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博学多识,德高望重,人称“张善人”。张善人中年得子,对儿子疼爱有加,视为掌上明珠,取名宝玉。宝玉天生聪颖,所学过目不忘,且敏而好学,礼貌有加,是方圆百里的“神童”。
一日下午,宝玉和村里的几个孩子去割草,在林中不觉与伙伴走散,宝玉沿着幽谷一路向南,忽然见二位老者在一棵大松树下正在下棋,一个身穿红袍,一个身穿黑袍,皆鹤发童颜。石桌旁的石几上摆放着五个特大的桃子。宝玉悄悄走近,静静地站在旁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盘棋局终于以和棋而告终,两位老者哈哈相笑,“吃桃、吃桃”“吃桃、吃桃”互相敬让,推却一番,各自拿一个大桃。只见黑衣老者看了宝玉一眼,转头对红衣老者说:“你我的有缘人来了。”红衣老者捋了一把胡须笑道:“不枉此行。”黑衣老者笑着对宝玉说:“小孩,你也一定饿了吧?来吃一个桃吧。”说着递给宝玉一个大桃。宝玉忽然也觉得饿了,说了声谢谢老爷爷,拿起就吃。两位老者吃过之后,又开始喝酒,见宝玉吃完桃,就给宝玉倒了半杯,宝玉退却了一番后,在两位老者的怂恿下一饮而尽。突然,红衣老者从怀中取出一银项圈,黑衣老者从怀中取出一对银手镯,红衣老者笑着对宝玉说:“孩子,我们送你两件礼物,好好保管,如果有什么困难,就来华山顶峰找我们吧。”说完就人去石空,可宝玉的脖子上多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腕间多了一对明晃晃的银手镯。宝玉转身一看,顿时惊呆了,自己的笼已经糟成一摊,镰把也糟了,镰头已锈迹斑斑。他连忙往回赶,可沿途一切都变得陌生了,他跑到村口,城门城墙都变了模样,进进出出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人们都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他。他走到自己家的位置,曾经再熟悉不过的高门楼已不见了,从那个院子出来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突然,从里面走出一个白发如雪的老者,他忙上前问:“老爷爷,这里不是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吗?主人人称张善人。”老者猛吃一惊:“娃呀,我小时候常听我爷爷说,他的太姥爷人称张善人,有一个儿子,大约在十一二岁时出去割草,再没有回来,家人找了好几年都没有音信,张善人也因此一病不起,在忧郁中去世了,距今已300多年了,你怎么知道的?”宝玉顿时双眼泪下,告诉老者说他就是张善人的儿子,名叫宝玉,并把其中的来龙去脉细说了一番。老者听罢,连忙跪倒,叫了声老老太爷。宝玉连忙扶起,扶老者坐到门前石凳上,老者就把从爷爷那儿听来的关于宝玉走丢后家中的变化复述了一遍。
原来,宝玉和伙伴们走散后,伙伴们寻他不着,回家赶紧告诉了张善人,张善人和乡亲们连夜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见,有人说大概被狼叼走了,可张善人总觉得宝玉还在,所以一直找了五六年,最终在思念和忧郁中死去了。临终前,给宝玉的姐姐翠玉招了个上门女婿,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把宝玉找回来,说他一直梦见宝玉就在西沟边。
张善人死后,翠玉和丈夫一直找了好多年,仍无结果,也只好作罢。姐姐到临死时还念着弟弟的名字。宝玉听后放声大哭,引得乡亲们都来看个究竟,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个貌似十一二的小孩竟是自己300年前的祖辈。宝玉看了下自己的手镯和项圈,忽然明白了。原来,遇见的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和合二仙。乡亲们和老者让宝玉进屋,宝玉向老屋拜了三拜,突然,脚底生云,腾空而起。众人大惊,齐跪而拜。宝玉站在半空中,念道:“一去三百年,故园已非然。恍若归千里,平安和合仙。”向众人一摆手,驾转祥云,直飞太华。从此。人们就把这里叫做和合仙境,简称和仙,经过千百年的讹传,逐渐演化成了何仙。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