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教我们写公文
苏马
2014年10月27日14: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多次要求,公文要做到短小精悍。他明确提出:“报告文字每次一千字左右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两千字。”毛泽东把向全党所提的要求,充分体现在他所起草的文件中。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还是文章大家。他不仅开创了政论文写作的新生面,也开拓了公文写作的新天地。在一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为我们党和国家撰写了数以千计的公文,同时在公文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他用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论,指导我们如何写好公文。
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
公文是党政机关行使职能的重要工具,在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和推进各项工作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己动手写公文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的工作,也是其领导才干的体现。
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文在指导革命、推动建设中的作用。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公文。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58年,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规定:“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或者‘二排议员’。要以自己动手为主,别人辅助为辅。”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严肃批评:“有的人,自己不写东西,要秘书代劳……如果一切都由秘书去办,那末,部长、局长就可取消,让秘书干。须知,这也是劳动,不亲自动手怎么行呢!”
毛泽东不但把亲自动手写公文的要求下发全党严格推行,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亲自起草了大量的公文,如通知、指示、命令、电报,等等,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中的有340多篇;他还亲自阅读修改了难以计数的公文,在《毛泽东年谱》中可以详细地看到有关记载。
有位外国名人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所战胜。”刀枪是什么?武器、实力和行动。思想是什么?战略、策略和方法。新中国是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出来的,而革命的枪杆子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因此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毛泽东那支凝聚其深邃思想的如椽大笔。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1948年7月开始,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普通农舍中,亲手拟写了408封电报,以高超的智慧和雄伟的气魄,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导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史诗。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说,靠的也是毛泽东那支如椽大笔。1955年9月至12月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认真阅读了从各地征集上来的200多篇调查报告,精心挑选出176篇,进行编辑、修改,并为其中104篇撰写了按语,为全书撰写了序言。毛泽东用这部“农业合作化的百科全书”,为全国农业合作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一生亲自拟写公文之勤、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在中外政治领袖中可谓独领风骚。
文字生动,讲究一下词藻
毛泽东十分厌恶“官样文章”,他严厉批评假、大、空的公文:“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
毛泽东对公文有深刻的见解。在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新中国建立前后和1958年前后,他作出了一系列论述,涉及公文的文风,公文写作的原则、语言、文字、修辞等。
毛泽东强调,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他说:“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他指出,文件“要讲得入情入理,使人觉得切实可行,没有外行话”;“使人看了感觉解决问题,百倍信心,千钧干劲,行动起来”。他用一句话概括了好的文件标准,“使人读得下去,读过后很舒服”。公文的最高境界,莫过如此。
对于公文写作,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例如:“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代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的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又如:“用口语,使人一看明白,较之现在相当流行的半古半今、半文半白、使人硬是看不懂或者勉强懂了但是过眼即忘记得干干净净的那种文体,要好得多。”再如:“文字结构必须学会合乎文法,禁止省略主词、宾词及其他必要的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要能区别其性质,等等。”
毛泽东像语文老师一样,认真阅读和批改党内公文,悉心进行指导。
有的文件“不扎实,轻飘一些”。毛泽东指出,这是起草人“脑子里对此问题还很不懂的原故”。他要文件起草人“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全国各省、市、县见于报纸的经验一齐找来仔细看一遍,边看边想,形成成套思想,然后下笔成文……修改文件,字斟句酌,逻辑清楚,文字兴致勃勃”。
有的文件缺乏说服力。毛泽东致信有关部门领导:“铁道文件,还宜作些补充,才有充分说服力。例如,每一条路为什么非修不可的理由,它的经济价值,有些是国防价值或政治价值;八万公里需要用多少钱,有无可能,每一个五年各需用多少钱,有无可能;铁道系统如何反教条主义。这些宜一起写进去。”
有的文件写得不够精练。毛泽东批示:“第五章有些话显得重复多余,宜加删节。二、三、四章也有一些多余的话,可试删节。”
……
在公文指导上,毛泽东不仅高屋建瓴,切中要害,还殚精竭虑,不厌其烦。因为小公文关乎党和国家的大事业。
亲身实践,毛泽东这样写公文
与他的政论文相同,毛泽东的公文也写得潇洒自如,独树一帜,没有丝毫的八股味道。
毛泽东深悉公文的真谛,把准确性列为“三性”之首。公文主要用来传达要求,指导工作,必须准确无误,通俗直白。革命斗争时期,环境艰险,形势骤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治国安邦,百业俱兴。这一切都容不得半点含糊,说半句空话。毛泽东起草的电报、指示、决定等,全是一对一、实打实,围绕重点,直指中心。
1948年3月14日,解放军攻克洛阳,不久撤出。4月5日,解放军再度攻克洛阳。8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起草并发出《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电报940多个字,在开头作出“此次再克洛阳,可能巩固”的判断后,随即提出九项应注意的政策。例如: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只逮捕其中主要反动分子,不要牵连太广;对于官僚资本要有明确界限,不要将国民党人经营的工商业都叫作官僚资本而加以没收;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不要忙于组织城市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和生活改善的斗争;等等。新政策明确、清晰,既易于理解,又便于执行。
毛泽东多次要求,公文要做到短小精悍。他明确提出:“报告文字每次一千字左右为限,除特殊情况外,至多不要超过两千字。”毛泽东把向全党所提的要求,充分体现在他所起草的文件中。
有人对毛泽东起草的文件作过统计: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与闭幕词,两个文件加起来3000多字;有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作战指挥的电文,长的《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不过2000字,短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不足800字;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指示与通知,两份文件加起来只有700多字;《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仅548个字。
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给反映问题的知青家长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这仅有34字的复信,极大地推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解决。
毛泽东主张,公文也要生动,讲究词章。现实中,有些公文形式刻板、套话连篇、缺乏生气。毛泽东所写公文则不然,在准确、鲜明的同时,还力求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祭黄帝陵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等,虽然是政治性很强的公文,却汪洋恣肆,文采飞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1930年1月5日给林彪的一封信。在信结尾,毛泽东预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并满怀激情地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贴切的比喻、壮观的排比和诗意的语言。谁会想到,它们出自党内的严肃通信?——这就是举世无双的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