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牌古镇传奇
——记蓝田县葛牌古镇历史上的峥嵘岁月
李晓信
2022年7月的西安,万里无云、骄阳似火,40度左右的高温天,犹如抱着火炉,被烘烤的喘不过气来。一遇双休,人们便三三两两、驱车而行,向北到铜川、延安、榆林;向南入秦岭,到汉中、安康、商洛一带避暑休闲,企图渡过一个凉爽的双休日。
我想,要入秦岭,何不到西安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蓝田县葛牌古镇走一趟。一是接受一次红色教育;二是避暑旅游,一举两得,何不乐哉。于是,约二三有车的朋友,搭个便车,顺着西蓝高速不到一个小时,即达葛牌古镇。
一、古镇美景
到达古镇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在公路上的石头牌坊。
葛牌古镇牌坊(李晓信摄影)
牌坊分左中右三门·,中间门最大、最高,一对雄狮雄踞柱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门柱上刻有一幅对联,顶部横批处是“葛牌古镇”四个大字;左右门是人行道。进入此门,预示着已经进入景区。
由于是双休日,车辆排成了长龙,我们只有弃车而行,步行一里多地,即见矗立在路边河岸上的“葛牌古镇”碑楼,四个苍劲雄辉的大字镶嵌在碑楼的中央,活像老实厚憨的葛牌古镇人在向游人表示欢迎。
葛牌古镇碑楼(李晓信摄影)
葛牌古镇因境内葛藤成排而得名。明清时即为秦岭古道之驿站,是蓝田四大名镇之一。位于蓝田县城南32公里的秦岭腹地,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这里东看是山,西看是山,南看还是山。正所谓杨万里所言·:“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但山是绿山、水是碧水、天是蓝天,人们到此,如入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直抵云霄;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自酷热的古都到此一游,如入另一世界;这里是山高水高,一条小河自山巅急流而下,注入镇街,却变得温顺了许多,蜿蜒在镇街的走向,途经家家户户的门前,缓缓的流去·。这清澈柔和的小溪,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这里交通便捷,西商高速、蓝柞公路横穿全境。
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葛牌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民国时期已成规模,被誉为“小商州”。古镇现存的传统中式建筑多为清代、民国年间所建。居民客家人约占60%。因此,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呈现多样化。
进入古镇,公路右侧一组古式·建筑是“葛牌老爷庙”,供奉的是关公关老爷。小庙里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大刀,威风凛凛、器宇轩昂,站立在小庙中央;小庙两边各有钟楼、鼓楼一座,分矗东西,显得庙小神气大,山大香火旺。为小镇增色不少。公路左侧一棵几百年的古柳树,树大根粗、枝繁叶茂,树身上挂满了红黄布条表示着香客们的虔诚之意。一座汉白玉的“葛牌老街”石碑,与柳树相拥而立,,一旁的老街,一座小巧精美的牌楼采用古建三歇式飞檐结构建成。飞檐上,龙凤走兽、各式造型,红黄绿蓝、各色彩绘;中门顶端横批处,黑底黄字,镶嵌着“葛牌街”三个金黄大字,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不约而同的向小街走去。
进入葛牌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古镇的繁荣景象。山里的小吃,琳琅满目。木锤的敲打声中打出了一团团洋芋糍粑,配上山里人窝的酸菜浆水,是女士们的心爱之物;醇正的荞面饸饹,是最好的营养餐食;菜卷的薄饼,配上包谷糁稀饭,是游人的快餐。过去人常说:“山里的核桃,砸着吃哩!”现在,已经有了砸核桃的机器,游人要多少,现场砸多少,一点也不延误时间,而且价钱比城里低的多;还有巧手编织的各色手工艺品,笼、框、篮、碟,要啥有啥;更有现场用桃木磨成的小药葫芦,精巧可人,卖家声称可辟邪消灾,是幼儿的可爱之物。------。
葛牌街(李晓信摄影)
总之,小镇虽小,小巧玲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一座天然氧吧式的旅游休闲圣地。
二、红色古镇——西安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
葛牌古镇是西安市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苏维埃这个名词来源于前苏联。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从此,苏维埃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中华的苏维埃政权,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之后,各革命根据地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于1935年1月攻占蓝田县葛牌古镇,创建的西安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她领导全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解决了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宣传贯彻了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布的《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精神,打击封建势力,开仓放粮、打富济贫,建立地方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地方民团的反革命气焰,保卫了苏区革命政权。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在葛牌古镇老街上,我们认真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葛牌革命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红二十五军医院”及“鄂豫陕根据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等革命历史旧址和文物展览。
“葛牌革命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都在葛牌古镇街道南段,坐东面西的位置。建筑物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每层·五大间,一楼中间一间为大门,两边各两间房屋,门窗全为红色油漆刷就,二层五间房屋全为木结构,上覆瓦顶,两坡流水。当时这样的建筑物·,想必一定是一家大户人家。两个院子的房屋结构基本相同,隔墙而居,是紧邻人家。
“鄂豫陕根据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就在街道坐西面东的位置上,红色的油漆大门顶部一块红色的牌匾,上书金黄色的馆名,显得庄重大方。步入纪念馆,是一座四合院建筑,一座“四水归池”的天井院,前房是门房,其余都是展室。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了解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和红二十五军的艰苦的创立和艰难的发展过程。
1931年10月·25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事委员会抽调红四军第10、11、12师部分·部队,在安徽省六安县麻埠组成红军第25军,暂辖第73师。11月7日,编入红四方面军序列。邝继勋首任军长,邝是红四方面军主力战将,创建了红25军,战绩卓著,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围剿。1932年7月12日,邝继勋未执行撤退的命令,坚守霍邱,导致部队减员严重,3000人仅有100余人·突出重围,邝七处受伤,被抬出霍邱城,四名警卫员全部牺牲。蔡申熙宣读了革职邝继勋军长的命令,接任了军长。但1933年,张国焘对邝继勋在之后的小河口会议上竟敢牵头反对他而耿耿于怀,终被张国焘杀害。实为遗憾。蔡申熙接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
红25军成立后,先后参加了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战役。在反对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作战中失利,第74师撤销,军长蔡申熙年仅26岁,英勇牺牲。红25军番号不复存在。10月,第73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军部特务营、第75师留在苏区继续坚持斗争。
1932年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檀树岗重建红军第25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辖第74、75师和特务营,迅速发展到7000多人。
1933年4月8日,红28军合并入25军,被编为73师。此时全军共1.2万余人。吴焕先任军长、戴季英任政委,廖荣坤任副军长(后徐海东)。5~9月红25军进行七里坪战斗和鄂东北、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部队受到很大损失,员额减至3000人,撤至皖西北进行整编,随后向皖东北转移。10月2日,通过潢(川)麻(城)公路时,遭敌截击,吴焕先率领75师和74师一部约2000人,进入鄂东北地区活动,徐海东率领另一部1000余人,返回皖西北地区。
1934年4月16日,红25军同新编的红28军(徐海东部与皖西北红82师组成)在河南省商城县豹子岩会合。17日,红28军编入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辖74、75师,约3000人,转战于鄂东北、皖西北地区。
在红25军没有成立军委之前,红25军直接接受鄂豫皖省委领导,在省委书记徐宝珊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
1934年11月4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接到陈锦秀送来的中央来人的信后,率领红25军自皖西葛藤山出发西行,通过四道封锁线后,11月11日,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见到了经省委多次要求,中央派来的军事干部程子华同志。省委书记徐宝珊立即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决定遵照中央关于“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根据地”的指示,决定率领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转移前,红25军撤销师的建制,直辖4个团,共2900余人。徐海东主动让出军长职务,让程子华当军长。程子华说:中央是让我来当参谋长的。两人互相让来让去。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说:“别让了,程子华是我们请求中央派来的黄堡军校四期毕业,又有多年军事斗争经验,海东让贤了,你就任军长吧。”决定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徐海东改任副军长、戴季英任政治部主任。11月16日,红25军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越过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于12月9日进到陕西省洛南县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地区,部队整编为三个团,戴季英任参谋长,郑位三任政治部主任。
转移中,有一段卖货郎 领 路救了3000红军的故事,解放后程子华先后六次派人寻找,1985年终于找到。故事是这样的。
1934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河南伏牛山,但该地被敌四面包围,又物资匮乏,显然不是一块合适的根据地。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研究决定,准备向陕西商洛方向转移,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只有寻找一条隐蔽的小路,避开敌人锋芒,才有可能脱险前往陕西商洛地区。可是部队人员都是外地人,地形不熟悉,找不到合适的向导,怎么办呢?
正在军长程子华一筹莫展之时,警卫员发现一位卖货郎摇着拨浪鼓,挑着货郎担正向军部方向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警卫员忙喊:“先生,你都卖什么东西?”卖货郎说“五花六花糖麻花,针头线脑绣花夹。要啥有啥。”
程军长听出了卖货郎的山西口音,急忙出屋问话“老乡,你是山西人?”
“是呀,山西 的。你是?”
“我也是山西人,咱们是老乡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快请到屋里聊天。”原来这位卖货郎的家惨遭日本侵略者·轰炸,家破人亡,只有他一人卖货不在家,逃了一条命,撵转来到河南伏牛山区,做点小生意,权作糊口。
听了他的话,程军长十分痛心·和气愤,对他说:“你家的遭遇,也是国家的遭遇,我们就是北上抗日的队伍,要到陕西去,开赴前线打日本。可遇敌阻挠,苦于不知道通往陕西商洛地区的便道或小路,不知老乡可否帮忙指路?”卖货郎听说他们是上前线打日本的队伍·,浑身来了劲!忙说:“我因常去商洛卖货,熟悉小路,我给你们带路。”
听到老乡满口答应带路,程军长高兴地笑了,立即安排三名红军战士挑上货郎担,贴身守护卖货郎一路同行。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部队未伤一兵一卒,卖货郎将三千红军带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顺利到达陕南。
程子华军长说:“太谢谢你了,你的大名?”
“你们是替我们报仇打鬼子的队伍·,不用谢。我叫陈庭贤。”
程军长拿出·200大洋表示感谢,陈坚决予以拒绝。无奈之下,程军长给陈写了一张纸条,并说:“你就是我们共产党·的一员了。将来有机会只要补缴党费就可以了。”纸条还盖上了军长程子华、军政委吴焕先的红色工作印章。但卖货郎回去后纸条随房子被日军炮火烧毁。
解放后,程子华任了山西省军区领导,先后六次派人寻找陈庭(献)贤,也可能因一字之差,未果。
1950年的一天,陈庭贤在河南一家食品厂党支部,声称自己已经入党,主动过来缴纳党费。但因无入党记录和证据,被认为是说大话,往自己脸上贴金,被轰了出去。
1983年,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的工作人员,扩大了寻找范围,找到了陈庭贤。他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198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成功出版,其中一页就记载了陈庭贤为红军带路,立下功勋的动人故事。出身平民之家,被载入党史,堪称古今第一人。
这个故事正应验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句话“只要正直、勇敢,有一颗仁义之心的人,都可以是英雄。”
1935年1月,徐宝珊和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省委同志,不畏强敌,坚持开辟创建了鄂豫陕苏区,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下辖鄂豫陕边区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和两个县、13个区、48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近50万。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处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中心位置。在住期间红军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当时的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管辖八乡、294个自然村,面积765.3平方公里,人口53400余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开展革命斗争做出了贡献。
4月中旬,徐宝珊在陕西省蓝田县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主持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共鄂豫陕省委”,徐宝珊继续当选为省委书记。革命战争年代长期转战、过度的操劳,使徐书记病情突变,5月9日傍晚,徐在病榻上听完吴焕先关于部队整训情况的汇报后,含泪叮嘱吴焕先说:“一定要做好部队工作------注意政策------注意军民关系------”话未说完,即停止了呼吸。人们含泪将徐书记连夜入殓,安葬在了丹凤县龙驹寨北山上。
1935年7月13日,红25军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16日,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从陕西省长安县沣裕口出发,继续长征。沿秦岭山北麓,途径陕西省户县、周至等地,8月21日,在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村渡㴸河时,遭敌突袭,政委吴焕先在指挥部队占领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红25军长征途中还有一段羊群救命的故事。部队到达甘肃省境内当时的无人区,戈壁荒野、寸草不生,红25军断了粮,派出的几路找粮人员空手而归,战士们饿的连枪栓都拉不动了。怎么办?突然,有战士高喊:“羊!羊!羊!”大家听成了“狼!狼!狼!”有的以为国军来啦,有的以为真是狼群来啦,都不约而同的端起了枪。这位战士急忙喊到:“不是狼,是羊!”大家虚惊一场,变悲为喜。却原来是一位商人赶了500多只羊,路过这里。军首长与卖洋人经过商议,买了羊。卖羊人得了银元,部队有了吃的,救了部队的命。这位老乡立了大公。
红25军,作为四支长征红军最先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部队,1935年9月7日到达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豹子川。这时徐海东接任军长、程子华任政委、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15日胜利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次日与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陕甘苏区红军会师。18日,与陕甘苏区红26、27军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自此,红25、26、27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合为一起,后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组成了一支更为强大的革命队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红军主力在陕北会师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开始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的一页。
红25军的历史功绩:
一、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使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
二、高举北上抗日旗帜,积极策应中央红军行动
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4000余名指战员从长安县丰峪口地区出发,离开鄂豫陕苏区,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当时,部队进行了西征北上的思想动员,提出的口号就是“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经户县、周至,沿秦岭北麓冒雨向西挺进,进入甘肃境内,威胁敌人后方,策应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
三、最先期到达陕甘地区,与陕甘红军一起,为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四、长征中,抗击了敌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是唯一一支长征过程未减员而增加员额800多人的队伍。
五、长征中,唯一一支发展地方游击师,红74师。为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六、红二十五军是一个顾全大局、团结战斗的集体。从徐海东、程子华互让军长职务:到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成疾,坚持革命斗争,直到病故;再到再建红二十五军的政委吴焕先,带头冲锋陷阵,年仅28岁,仅离9月7日到达陕西省保安县17天时间,壮烈牺牲的英雄壮举。等等。都能说明这一点。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徐海东将红二十五军仅剩的7000块大洋,交给党中央5000快,自己只留下2000块。在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毛泽东主席评价徐海东“是红二十五军的一面旗帜。”评价“红二十五军是红军的向导。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红二十五军先后走出了97位开国将军。
总之,通过参观学习,深知我党领导全国军民创业建国之不易,后辈更应学习和发扬红军精神,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
注:文中有关史实和照片参阅了葛牌古镇“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展览内容及有关网文。特此说明。
作者李晓信简介: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文化、EMBA、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先后任多家省、市医药(集团)公司企业领导、顾问,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艺术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著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等书;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络,发表了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管理论文。曾获得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被誉为“是我省医药行业资深的专家和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