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一片片火红的树叶,点缀着古铜色的崖畔,隐隐飘忽着深秋的光艳。清澈的碧流在幽谷里婉转地流淌,似乎在倾诉着大山的心曲,倾诉着蕴藏在这里的一处美丽壮观的凤凰身姿和情爱景象。
行十多里,峡谷豁然开朗,抬头仰望,一座巍峨的山头,耸立于宝蓝色的天幕之中。
山头之上,是一前一后两座山峰,云朵似的树木,苍翠而深沉,静美而萧穆。一座飞檐翘壁的庙宇,坐落其中。这就是秀峰飘逸的二凤山或二凰山。
有关凤求凰的情爱故事,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感动。
也许,在我们的生命中,常常会为情所累,被情所困,去又不知情为何物?
当我们来到二凤山西边的一座山梁,观看二凤山的全貌时,我们的心灵不得不被二凤山的神韵所震撼:其姿逼真,其形壮观,其态罕见。一前一后两座山峰,恰似一对在雄恽大山上形影相随,展翅欲飞的凤凰鸟。
这是上苍为我们打造的情和爱的象征,这是大自然为我们展现出的情为何物的答案。两座山峰似在无声地告诉我们:情是相牵、情是相连,情是相互之间的怜惜。
两座山峰上奇石突兀,多姿多态,用块石垒砌和在峭壁上开凿的羊肠古道、盘旋其间,石缝里生长的铁青树,临风而立,犹如凤凰蓬起的桂冠;岩畔上的白皮松,枝干洁白遒劲,针叶苍翠婆娑,颇似凤凰的羽毛。它们将二凤山装扮得更加神秘,为二凤山增添了深远的意蕴和无穷的灵性。
在那远古洪荒里,是什么力量,将缠绕于人世间的情与爱,用这般的形态凝定于此呢?
在前面这座山峰下面,高大空旷的天然石洞贯穿南北,洞中原是二凤山僧人居住和生活的房屋,温柔的南风和粗犷的北风,从洞中匆匆相会后,便带着思念与向往浪迹海角天涯。
山顶上的铁青树,默默地记录着岁月的年轮。厚积的碧叶,在阳光和清风中闪烁着金属般的亮光和声响。雕梁画栋的庙宇建于清嘉庆七年,庙宇浸透了岁月的幽深,闪耀着古老的辉煌。庙堂中的观音等神像,依然沉浸在古老的慈祥与威严之中。庙前石碑上雕刻着的文字,面对无穷历史的叩问,就连自身也逐渐模糊起来。
庙宇越是古老,越是显得庄严和神圣。在经历了热闹与辉煌之后,便在这里平静地注视着爱与恨的交织,生与死的轮回,过去与现在的更替;抑或犹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在晨曦的照耀与夕阳的抚慰之中,独自回忆不断流逝的岁月往事,回忆着曾经拥有过的美丽青春和甜蜜爱情。
在二凤山之南的一面峭壁之间,在距山脚小河三百米之上,是一处气象万千的黄龙洞,洞口只能容一人进出,一股冰澈透亮的碧水,不为天旱雨涝而生变,从洞内源源不断地往外涌流,洞内越进越开阔,时而碧水盈潭,时而水落深渊。碧水盈潭之时人不能入,水落深渊之后,人可从潭中过,进入又一开阔处,石幔如瀑,钟乳林立,其间有石桌石椅,宛如龙宫,过龙宫,洞天重叠,山河景象无穷,因奇险交织,不得而返。
当走出黄龙洞,赏罢梅花鹿,行于河畔向二凤山作离别的回首时,二凤山那相互怜惜的轮廓,在不可言喻的默契里,正弥漫着充盈于天地的温馨与甜蜜。因为情爱,使大自然变得这般神奇迷人;因为情爱,使这漫山遍野的红叶,照亮了向往的天空,染红了相思的海洋……
“凤兮凤兮归故里,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此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在耳畔回响,在川水这个美丽的山水间回落。
文:宋显峥 摄影:刘明 宋显峥 李亚 林成敏 黄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