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企业家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风采
西安文化产业“破茧成蝶”华丽转身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童话歌舞剧《小小阿凡提》。

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剧照。

大型秦腔交响乐《梦回长安》已经成为西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新战略,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2003年7月,文化体制改革在西安开始综合试点。时至今日,西安市经营性文化单位全面完成了转企改制,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正迈入更加深入的阶段。

  在过去的六年里,西安文化生产力的进一步释放带来的影响正让越来越多的古城市民受益。文化建设活力显著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营性文化产业占城市经济比重明显增大,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西安——这个曾经的诗书之地、礼乐之乡,如今更因大刀阔斧的文化产业改革,成为文化产业投资的热土,文化企业成长的乐园,并正加速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奋进。

  寻求蜕变

  转企改制犹如“破茧成蝶”

  2008年11月9日和10日,西安秦腔剧院排演的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汇报演出,连续两天场场爆满。京城的观众被演员悠扬婉转的唱腔深深折服,西安秦腔剧院这个名字也再一次被推向绚烂的台前。

  如果用脱茧蜕变、破茧为蝶这样的词汇形容如今的西安秦腔剧院,那么在2005年以前,西安市属的几家秦腔剧团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缺乏竞争,剧团里人人吃“大锅饭”,几乎每个剧团都面临着新戏少,观众更少的尴尬局面。

  2005年,在展开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西安市按照“消肿、松绑、减负、放开、搞活”的原则,对市属四家秦腔剧团进行整合,筹备成立西安秦腔剧院。2006年3月7日,西安秦腔剧院正式挂牌。剧院成立后,不仅立即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还打破职工的身份界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业务技术考核公平竞争。

  为了加快整合后的西安秦腔剧院的发展,发挥优势文化资源的集聚效应,市委、市政府还积极探索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依托现有资本平台,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推动秦腔艺术与旅游、高新技术等行业的关联嫁接。

  2007年6月,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思路,西安秦腔剧院移交至西安曲江新区管理运营,纳入到文化产业的范畴中。今年5月,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3000万元,对原有西安秦腔剧院固定资产进行置换,并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不仅为全员制定了按艺术成就和角色分配、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薪酬方案,还建立了全新的薪酬分配机制。至此,秦腔剧院全面完成了转企改制,实行了市场化管理运营。

  以秦腔剧院为阵地,曲江新区设立了一亿元曲江新区秦腔艺术发展基金,有了资金支持,创新也不再是水中望月,新作《柳河湾的新娘》获得业内好评无数,而秦腔剧院改制后,西安秦腔剧院会同曲江演出集团、曲江旅游集团,将传统秦腔艺术与现代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创作排演的大型秦腔交响乐《梦回长安》不仅唱响了秦腔的名气,更成为西安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同样因改革焕发了前所未有活力的,绝非只是一个秦腔剧院,西安市新华书店总经理石晨光介绍,自2004年实行转企改制后,书店不断提高自身软硬件实力,在一个卖场未增加的情况下,零售市场保持了12%的增幅。去年,市新华书店离开了东大街的老西口,通过置换资源进一步扩大了经营,在端履门附近租下近6000平方米的空间,将书店按现代卖场的模式进行了重新布置。“现在,新卖场的优势已经突显出来了。”石晨光说,旧卖场一天最多的营业额是图书大厦的一半,而目前新卖场的营业额已达图书大厦的三分之二。“改革后,我们的效益正逐年增长”。

  文化惠民

  改革激活精品市场

  家住西安市含光门里的张国权老人今年已经82岁了,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城墙根下,和老伙伴们自娱自乐吼两嗓子秦腔。老人爱听戏,各种剧目也挺喜欢看,但在几年前他并不爱进戏院和剧院,原因是“市里几家剧团都没有什么好戏,新戏更是少得很,剧院里环境也不行。”

  确实,时光倒退到多年前,那时西安几家戏剧团几乎没办法吸引观众:不重视与市场接轨,演员的任务由团里任意安排,一部戏排演之前不对观众需求做市场调查,创作从理念到方式都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

  但如今,张大爷往剧院跑的可是勤多了,“《郭双印连他乡党》《梦回长安》《柳河湾的新娘》这些我可都看过。”老人笑呵呵地跟记者掰着指头数,用老人的话说,也不晓得从什么时候起,剧院里的新节目多了起来,“而且戏都美得很!”

  虽然很多人对于“文化体制改革”这样的词汇感到阔大而遥不可及,但不少西安市民可能都和张大爷一样感受到了身边文化环境的变化:近两年来,西安广播和电视台的节目更丰富了,报纸视觉贴近了市民不少,各大艺术院团的精品不仅不断涌现,而且一批颇有分量的原创剧目极富西安地域特色,并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达到相当的高度。

  实质上,正是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了西安各文化事业单位对市民真正文化需求的探索动力,而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为重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在西安电视台、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日报社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西安电视台的影视、娱乐栏目开展了制播分离试点。西安人民广播电台积极采取转播、联合制作等形式扩大覆盖范围。西安日报社建立了编采与经营分离机制,成立了西安报业报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在研究组建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体制改革把文化单位推向了市场竞争的最前沿,而用精品占领市场显然和创新同样重要。此外,西安市还加大对周至县剧团等基层文艺演出团体的扶持引导,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文艺“轻骑兵”。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通过政府采购、项目投入等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精品,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理顺体制

  为文化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在古城,不管体制内外、国内国外,只要符合政策,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文化项目都给予支持。正是这种包容、开放的思路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在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等方面,考虑到文化事业单位转企的实际,制定了保障职工权益、有所创新的政策措施。

  在这种开放包容的思维下,西安秦腔剧院等企业改制后取得的成绩,标志了原有的文化事业单位经过改革,面向市场后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另一方面,一支为规范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打击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保驾护航”队伍——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也相应成立,它的成立,则是标志着新型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西安得以确立。

  2005年3月,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正式成立,同时撤销西安市文化局文化市场稽查队、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市场稽查队、市广电局社会管理处,组建“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主要行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总队成立后,秉持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努力提高执法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强化管理,努力打造一流的执法团队,先后制定出台了22条规章制度,使总队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了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的自觉性,总队及时开通了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网,及时发布总队和各区县的信息要闻,重点曝光违法违规经营单位,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和谐执法,变行政处罚为主为宣传教育为主,变严厉打击为主为预防疏导为主,变突击检查为主为以长效管理为主,变孤军作战为齐抓共管,对全市的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主动协调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先后多次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对打击违法经营、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促发新生

  “五团一社”改制大势所趋

  今日,西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豫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说唱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等六个新型市场主体统一挂牌成立,从此,这些原来的事业单位,将以企业的新身份出现在西安文化企业阵地上。

  虽然对市场而言,这六家企业还是“新生儿”,需要倍加呵护,但它们在艺术成就方面可谓有资历有实力:西安歌舞剧院成立50年以来,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地域特色艺术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秦俑魂》《长恨歌》等,已成为古城西安的艺术名片;西安话剧院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推进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儿艺自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创作出了大量中外优秀儿童剧目,曾获得全国、省市多项奖励,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前身为范翠婷先生亲身创立的“狮吼剧团”的西安豫剧团不止在陕西,在河南也有很大名气……

  在收获社会效应和种种荣誉的同时,六家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都诉说了过去遭遇的这样或那样的经济“尴尬”:在演唱会门票动辄数百上千的时候,一张话剧票只敢定价到30元一张,还担心没人来看;排一台儿童剧,即使主演,每场才能拿到30多元的演出补贴;在租用的地方演完一场获得满堂彩的喜剧,却要赶紧低着头从后台走,怕的就是热情的剧迷要求到剧院看看,因为“这地方寒酸的,实在是感到不好意思……”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思想不够解放,人事用工受政策制约,该进的人进不来,该出的人出不去,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导致机制不灵活,竞争力减弱。

  也正因为此,这六家单位之前对市场已经初有探索,比如儿艺从今年初开始尝试和企业合作,探索“小剧场”模式,场场满座,经济回报明显。西安歌舞剧院在做好西安固定舞台演出的同时,积极“走出去”,为山东景区打造大型歌舞剧“蓬莱仙境”,舞剧收益是近年来最丰厚的,并且同时积极向外界宣传了西安歌舞剧院的实力和影响力。

  而从去年以来,中央和我省先后召开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西安市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加快改革步伐,确定了“五团一社”在今年8月前改革完成的计划。此后,市财政、人事、劳动等职能部门全面介入资产评估、成本核算等工作。市里相关单位也为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和财政扶持,并根据国家政策,协助各单位进行了人员转退、与新的市场主体合作对接等工作。

  在改企单位负责人看来,更好地发展文化事业,必须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这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文化剧院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出一条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新路子,使艺术表演团体真正摆脱困境,重现勃勃生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安的“五团一社”,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新的起点

  描绘改革新蓝图

  这是一批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梦回长安》市场演出年收入2000万元,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荣获中国秦腔艺术节六项大奖、陕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西安话剧院的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屡获国家大奖;西安歌舞剧院坚持打造民族传统文化品牌,《唐明皇与杨贵妃》《秦风唐韵》《唐宫乐舞》等大型古典舞剧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排演的童话歌舞剧《玫瑰园》和校园青春剧《青春战队》先后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中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汇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是一张令人艳羡的成绩单:西安市说唱艺术团排演的一批雅俗共赏的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市青少年宫艺术团的小演员们则在香港举行的声乐器乐舞蹈比赛中夺得“紫荆花奖”,今年亮相上海国际少儿艺术节时取得骄人成绩;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全国打击侵权盗版案件有功集体;西安曲江新区先后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在过去的六年里,这一切聚集到一处,构成了一条一路加速上扬的增长曲线,西安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步迈得坚实而又从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日前在陕西视察工作时,对西安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西安的文化产业改革显然并未因这些成绩而满足,而是找到了自己更高的起点。今后,西安将更着眼于改制单位的长远发展,积极寻找战略投资方,确保改制后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而西安日报社的发行体制改革,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文化、娱乐类节目制播分离改革,西安市电影公司、西安市新华书店积极探索股份制改造,以及西安市图书馆、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等改革工作也将于201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作者: 】  【发表时间:2014/8/2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