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多彩渭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多彩渭南
渭南家风:万条家训进万家专题

富平:家规祖训是灯塔

一个家庭就像一棵大树,家教家规就是大树的根,充满正能量,永远是家的灯塔,使每个人都不会迷失方向,根深叶茂,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

我的祖父侯科俭凭着一句祖训“犯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干,一身正气闯天下,哪里黄土都埋人”。清朝时,受移民风潮的感召,变卖了在山东平度的全部家当、田地,带着一家八口人(祖父、祖母、二祖父(残疾人),三个姑姑,两个伯父)挑着担历时月余,一路风尘来到陕西在富平县南社乡沙河村安家落户。开始了异地新生活,男人们做豆腐、卖凉粉、拉长工、打短工,女人们纺线织布,操持家务。发奋图强,艰苦创业,起草贪黑,辛勤劳作,生活环境虽然艰苦,但日子过得也算红红火火。

爷爷还用祖传的医术、三棱针放血疗法、银针穴位急救、草药秘方免费为邻里乡亲疗疾医伤,不管忙时闲时,刮风下雨,霜雪夜半,有求必应,有叫必到,救人如救火,不能拖延分秒,这就是祖国传统医道。在过去医疗条件差,少医缺药的年代,人们非常崇拜医生,被爷爷救治过的病人无数,为了表达谢意,逢年过节,鸡蛋点心谢先生,盛情难却,对那些家境贫寒的人,非但不收谢礼,还额外奉送,体现了医患深情意浓。有的人过意不去,千方百计打听爷爷奶奶的生日,以祝贺生日来表达救治之恩,和敬重之情,但爷爷奶奶的生日谁也不知道,从来也没有过过生日。

“不过生日”这句话是我家的祖训。我父母在世时不让子女为他们过生日。我的朋友圈里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都知道我父亲的生日是正月初二,过年就是过生日。这是父亲无奈的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父亲真实的生日是四月初三。父亲在世时,我和朋友们也曾张罗过为他过六十大寿,与他商量时就遭到断然拒绝,他说:“不过生日这是祖训,即就是你官再大、钱再多、功再高都别过生日。过生日是个孙(损)门,记住”!这句话我也曾迷惑过,却也发人深思。

我的父亲侯忠林为人正直,谦和,却也严肃认真,做事从不马虎,为子女言传身教,做出了表率。上世纪四十年代,我父亲与杜村邓存钰合伙开染房做生意八年,两家人一个锅里搅勺把,工作上争先恐后配合默契,生活上相互谦让,亲如兄弟。俗话说生意好做,伙计难割,父亲和邓存钰合伙做生意八年,钱财账目,生活开支,一切花销,分配都清清如水,在当时可渭典范,至今两家人的后辈后对当时的盛况还津津乐道。五O年分伙后我父亲自己还开了三年染房,招了一个学徒,叫费玉亮兰田交岱人。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把购回的白布,也叫生布,约二尺宽五丈长为一匹,整匹放进酸水瓮中津渍,滤去酸水再入染缸,染缸分青、兰、灰等色,掌握好时间火候是关键,染好后出缸,这时,用一块八寸长四寸宽的小木板,上面有一大一小两个圆孔,把已染好的布,一头从小木板的孔中穿过,便开始抽拉滤去颜料水,这个过程很壮观,发出哧拉哧拉声,水花四溅,一场活下来,父亲、满身是汗,脸上布满了颜色斑点,邻居们戏称“侯麻子”。接下来用一个带叉的挑杆把滤去颜色水的布搭在铁丝上抻开拉展晾晒。晾干后还要经过喷雾回潮上碾压,迭卷,打捆,码放。那时,我父亲的手和染的布是一个颜色,在阳光下父亲的手指甲闲着紫兰色的异样光彩,至今那情景还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出售则将染好的布匹在前一天晚上就装在木轮推车上捆好,第二天一早便推到南关集镇上销售。大宗买卖则与同行合伙雇车(马拉车)拉到耀县,黄堡、宜君出售。天道酬勤,辛勤劳动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我父亲开染房挣的钱在杜村买了房产,地亩,购置了牲口农具,为以后加入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富裕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响应党的号召,走集体致富的道路,成立初级社(初级农业互助合作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我父亲都积极的走到了前头,成了带头人。成立人民公社时,我们东屏队的第一个牲口饲养室就在我家院子里搭棚建起。我父亲,担任了东屏队第一个牲口饲养员,对工作认真负责,每天拌草、喂料、晒土垫圈,给牲口喂药,梳毛,把集体的牲口喂得膘肥体壮,在大队牲口比评会上,父亲还受到村副支书李玉善的大会表扬。童年的我第一次感到父亲给我们家带来的荣光。

我父亲还经常用祖传的医术,三陵针、银针为邻里乡亲,治病疗疾。因为父亲具备一些医疗知识,五八年党号召村村成立保健站卫生室。我父亲便响应党的号召,在村支书赵忠贤的支持、鼓励下与中医邓存厚办起了杜村保健站(杜村医疗站的前身)。地址在杜村西门口旧村公所院内。一九六二年父亲还被推荐到耀县高尔原水库工地当保健医生,负责水库工地民工医疗保健,工作认真负责,水库工程竣工,父亲带着“先进工作者”奖状回到家,给我们全家人脸上增光。

一九六四年党的农业政策是“粮棉并重,棉花是国防工业原料,一定要把棉种好。”生产队成立了棉花作务小组,我父亲担任棉花作务技术员,组员有邱爱玲,李桂芳,曾到渭南双王村党习务棉能手张秋香务棉新技术新方法,参观南社务棉能手张月花,合理的密植高产示范田,把外地的高产经验和先进的作务技术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科学作务,把棉花产量由原来的五六十斤皮棉提高到九十斤,再到一百一十七斤,再提高到一百三十七斤,一年上一个台阶,仅次于南社务棉能手张月花的一百三十九斤,被评为杜村务棉能手,事迹曾被陕西日报登载。在务棉期间,还不忘为生产队分忧,在生产队土地范围内的渠边路旁,杆插“加拿大杨树”数千棵,这种杨树长的快、材质好,所植杨树四、五年成材,生产队用这木材把原来破旧的麻杆檩条危房饲养室和仓库保管室换成了宽畅坚固棚房,还盖了文化室。

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土地实行承包经营,农副业并举,县委提出要把富平县打造成奶山羊基地,改良当地原有的产奶量和品质严重退化的老品种奶山羊。我父亲善于学习,紧跟形势,相信科学,抓住这个良机,筹集了二百元托人从西农科院买回了富平县第一只“莎能羊”母羊羔(此羊体形大,产奶量高,抗病力强,好饲养)。在当时花二百块钱买一只羊羔还真遭到不知底细的人的白眼和潮笑,我父亲凭着相信党、相信科学和一份执着的情怀,任凭他人评说,经过两年的精心喂养,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为富平县奶山羊改良和县上提出把富平县打造成奶山羊基地的宏图起到了带头和推动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家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在养殖事业上,低潮时总能顶住压力,执着地坚守,高潮时依然是平静自然的心态。

我敬佩父亲,一生勤劳奋斗,艰苦创业,为人坦率正直,勇于承担,敢于不良习气做斗争,身先士卒,为子女做出了表率,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每一步、每一个关键时期都为我们指明方向,奋斗目标和要械除的毛病,我怀念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张宝貞,一生跟随父亲打拼,是父亲的好妻子,好帮手,是子女的好妈妈。母亲是天下第一大爱。几件生活中的小事一想起来,当年娘眼里的泪花总就现了在了我的脸上。一次,娘给我做了一双新鞋,刚做好,娘让我试试,穿上有点夹脚,娘嘟嚷着说孩子的脚长的真快呀,穿上踩一踩就行了,我哪里听得进去,嘴里还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脏话给娘端了出来“做的啥球鞋,不穿不穿,脱下来扔的老远老远。那一刻我看到娘眼里闪着泪花。后来娘借来了鞋楦子经过锤打后又叫我再试试,穿上一试果然松泛了,很舒适,我笑了,娘用指头在我的额上狠狠地戳了一下,娘也笑了。这就是母亲,真的很伟大。

一次,天热了,我的头也长长了,娘请来邻家二叔来给我剃头,头发得用热水泡透剃起来才顺当,那时我贪玩,母亲把我拉过来摁着给我洗头,还没泡透,我就嚷着快剃快剃,二叔无奈,剃了半拉子,疼啊!挣脱就跑了,嘴里还骂人,被娘追了回来,娘斥责我“给你剃个头真艰难,剃十个也没你一个费事,一面向邻家二叔赔礼道歉,我的错,娘为我担待着。在娘追我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娘眼里的泪花,我知道娘是被我气的,打着骂着娘又为我重新用热水泡洗,总算泡透了,剃了也不疼了,剃完了,我一摸,头光光的好舒服,我笑着跑了。从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剃头泡不透剃着疼,瓜不熟不能摘,做事情顺理才会成章,要有始有终。

我怀念父母亲,当我踏上人生路,走向社会时,父亲便语重深长的告诉我“人生在世,记住一句话“犯毒的不吃(不吸毒)犯法的不干(不犯法)这是你爷爷给俺兄弟们的家训”。(父亲兄弟三人,父为三)还告诫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处处谨慎小心,遇大事不能糊涂,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在生活上教我们“过日子要紧细(要懂得节约)待客要丰富”;“诚以待人,严以律己”。“没有规矩不成方园,遵规守法受人赞,贪赃枉法惹祸端,这都是做人的大道理。”这就是父爱。父母的一生给我们子女做出了榜样和表率,激励着我们积极向上,艰苦奋斗,认真做事,诚信做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幼年时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青年时教我们要积极向上,拜良师、交益友;近火者赤,近墨者黑,要知其人,先观其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我们处在十字路口或犯了错的时候,除了严责(包括挨打)还及时为我们指明方向“走正路一生光明正大,歪门邪道寸步都不能扎(踏)”。还给我们讲历史上的人和事,“有的人精忠报国,让人敬叹,有的人兴一时而误一生”。父亲虽然没有文化,却懂得很多做人和做事的大道理,令我们敬佩。

我的母亲是用小跑走完的一生,勤劳辛苦,朴实节俭,任劳任怨,起草贪黑,为了挣工分养家糊口,只要生产队有活,几乎一天都不落,而且上工早(不干落后)收工晚(还要给猪羊捎带的弄些草),性格乐观,收工后工间休息时还给大家说笑话,讲故事。在初级社、高级社那年代,由于我母亲干活利火有窍道,处处带头,年年被评为小组长,受到群众好评和赞扬。白忙着挣工分,晚上还要给我们纳鞋底做衣裳。她真的很想买一台缝纫机,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年代买大件工具都要“分”(卡片),听说老庙有缝纫机不要分,我拉着架子车天不明上路,到老庙买到了缝纫机,我高兴呀,刹好车,我是一路小跑着赶天黑到了家,我看到母亲开心的笑脸,那一刻,别提我的心里有多美啦。母亲的胸怀充满阳光和智慧。当我和别人发生纠结,耿耿于怀不可开交时,这时,母亲便告诫我:“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不要总计较过去的事,揪住不放,只会更糟,要向前看,日子还要过,一切从新开始。”一句话就把我从是非窝子里拉了出来。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真是茅塞顿开。平凡的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着父母的情怀和传统文化的深遂美德。不断的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督促着我们。使我们做子女的都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努力工作,互相鼓舞争做模范,多做贡献。充满正能量的家规祖训,永远是家的灯塔,使每个家人都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富平人”微信公号,若侵权请致信删除

【作者: 】  【发表时间:2016/9/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