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通讯员 钟娟)微光成炬,必能穿透阴霾;向光而行,终见春暖花开。
他们或许不是最美的逆行者,但却是最美的守护者;
他们不能冲锋陷阵到武汉战疫第一线,但却义无反顾日夜守护着自己的一方阵地;
他们是渭南市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关键时刻扛起了渭南市临渭区疫情防控的重任,用心用情守护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使命在肩 挺身而出扛起重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渭南市二院副院长、第二党支部书记吴农田主动请缨,扛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担任临渭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技术专家组成员及渭南市第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繁忙、忘我,便是对吴农田副院长近期工作状态最好的注解。
疫情防控期间,吴农田24小时驻守医院,从1月23日至今,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没在家里住过一晚,回家只是匆忙拿几件换洗衣服并叮嘱妻儿照顾好自己,就立刻奔赴一线。他常常奔波在院内疑似病人的会诊一线,指导、确定诊断。医院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留观病房,这是他每天都要去好几次的地方。忙起来有时一天忘记吃饭是常事,饭菜放在办公桌上凉了又凉。
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年轻的他就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坚守在“非典”抗击一线。而这一次,在新冠肺炎“战疫”中,他毅然选择了坚守,投入战斗,冲在最前线,同医务科、护理部、控感科熬夜研究工作流程及诊疗方案,夜晚组织紧急会议、随时询问医院医疗物资储备情况、寻遍“朋友圈”为医院争取医疗防护用品......每到深夜实在太累,他基本都是趴在办公桌上睡着的,在这样每天工作超负荷的状态下,他几次血压升高,重感冒时嗓子一度说不出话来。同事们都说:“吴院长,您生病了好好回家睡个觉再来吧,这有我们在!”他风趣的说:“没事!小感冒而已,又没被传染病毒,不影响工作。”一句简单的玩笑话,又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
疫情面前无小事,他带领市二院专家组到市一院联合会诊,一丝不苟、严格把握标准,同区内专家组排除、确定疑似病例。积极配合临渭区卫健局为隔离点选址。同时,在原本超负荷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做客渭南电视台直播节目,为广大市民讲解新冠肺炎预防相关科普知识。
他是一名党员,也是医院学科带头人,疫情面前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带领医院一帮人不分昼夜、坚守岗位,为临渭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夫妻同心 携手抗疫奋战一线
“我承诺:坚守发热门诊,守住疫情第一道防线,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争当抗击疫情一线的最美战斗者……”这是渭南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段红妮的请战书内容。
17年前,她参与抗击非典一线工作。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主动请战,要求坚守发热门诊,守护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到处都是她的身影……为节省防护物资,减少病人等待就诊时间,一整天不吃不喝,只在晚上脱下防护服时吃上一顿饭,这是疫情防控期间常有的事情。
段红妮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工作中常常戴着防护腰带,看到她有时攥起拳头锤自己的腰,同事们让她休息休息,她却经常说,坚持坚持就好了,一忙起来就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疼痛。
她的爱人李小伟在医院后勤科工作,主要负责新冠肺炎医疗救助改建服务保障。“她在前线守关,我在后边保障,虽然说不上几句话,偶尔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点头问个好心里就很踏实了。”此时,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是爱的传递和鼓励。
在市二院,这样的夫妻档、母女档、父子档还有许多,他们携手抗疫齐上阵,相互支持和鼓励,用实际行动恪守职责,演绎着感人的“逆行”故事。
青春战士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疫情防控期间,90后眼科护士弓亚男负责火车站来渭人员的登记、问询工作。凌晨2点多最冷的时候,登记信息的手冻得笔都拿不稳,她详细登记,陪同检查,耐心解释,这是她认真工作的态度。
2月13日,她被抽调去发热留观病房工作,长时间紧紧箍在双层医用手套里得十个指头也已经肿胀发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最好的解答。时常,有病人不适应封闭的环境而烦躁不堪,她总是耐心安抚,陪隔离区的老爷爷聊天说话,陪年幼的儿童唱歌逗乐,她温暖的话语治愈着隔离人员的心,给他们压抑慌张的隔离生活带来了温暖。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她以及医院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不过是身穿白衣的90后小姑娘、小伙子。但当疫情来临,年轻的他们好像瞬间长大了。当“白衣”成了“战服”,他们就成了“勇士”,每天带着双层口罩,护目镜压出了满脸的折痕,防护服下湿透了的衣衫,工作中忙碌的步伐,他们用努力和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意义。
2月24日,临渭区疫情防控等级由中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市二院全面恢复正常医疗服务。但他们深知疫情还没有退却,复工复产在即,绝不允许病毒乘隙而入。于是,市二院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增加医务骨干,优化发热门诊,简化就医流程,加强院感防控,方便群众就医。
他们立下誓言:“不战胜病魔,决不收兵,守好防线不松劲儿、直到全面打赢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