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坝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距离澄城县城17公里,总占地面积5530亩,全长6公里,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型景区。1985年4月被澄城县人民政府确立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被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龙首坝是一座石拱滚水坝,横断洛河,气势雄伟。该坝因建于汉武帝时创建的龙首渠的渠首段而得名。龙首渠是西汉时修建的一项引洛灌溉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引水工程。相传在开凿此渠过程中挖出大量化石,因古代人们把化石看作是龙骨,所以就把这条渠叫作龙首渠。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8~公元前117年),为了灌溉重泉(今陕西蒲城东南20公里)以东临晋(今陕西大荔)一带、北洛水下游东岸的6万多公顷碱卤之地,有一个叫庄熊罴(pí)的人向汉武帝上奏,建议由北向南修建一条引洛河水的灌溉渠道。由于灌区地势高亢,必须抬高引水道,而经过商颜山(今铁镰山,大荔境内)下时,一带土质疏松,渠岸容易崩塌,于是修渠的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发明了"井渠法",就是在地面上开凿一系列竖井,在地下修建暗渠使井井相通,水在井下流通。此工程征调士卒1万余人,历时10年才告竣工。龙首渠的建成,使4万余公顷的盐碱地得到灌溉,并使其变成"亩产十石"的上等田,产量增加了10倍多。这段穿过商颜山的地下渠道长达5公里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井渠法在当时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在沙漠地区仍然用这种井渠结合的办法修建灌溉渠道,叫作"坎儿井"。中亚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带也用这种办法灌溉农田。西汉龙首渠的井渠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它为世界水利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该坝是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建成,坝为石拱滚水坝,坝轴为弧形,坝面为渥奇式。坝高16.2米,顶长187.67米,顶宽5米,坝基最大宽22.5米。该坝因建于汉武帝时创建的龙首渠的渠首段而得名。龙首渠是西汉时修建的一项引洛灌溉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引水工程。该坝由著名爱国将领杨虎成倡导,近代水利科学家李仪祉主持规划,总工程师孙绍宗率队堪测并全面负责工程实施,工程师李奎顺具体设计,于1934年5月动工兴建,次年6月竣工。坝体用工157669个,用石料20525立方米,用沙7290立方米,用水泥12092桶,支付银元217881元。当时的中央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题写了“龙首坝”坝名,在坝东建亭并立碑留念,“龙首坝”纪念亭也是仿古木结构建筑,古朴大方。
景区建筑宏伟,怪石林立,水流湍急,坝下河床狭窄,形成了状如“壶口”瀑布、险滩、湿地、龙眼、龙潭等自然景观;设有滑索、水上漂流、游乐园、跑马场、龙首迷洞等景点,下游1公里处还有著名的温泉,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配套发展了农家乐,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处旅游胜地,被陕西省旅游局定位为一日游景点。
景区依托优越的小盆地气候和光热水资源,分优质酥梨区、设施果蔬区、果蔬新品种研发及苗木繁育区、农产品交易区、标准化养殖区分板块建设,大力发展设施果蔬,无公害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高质脆瓜、西瓜、桃、杏、草莓、樱桃等,酥梨区、情人谷采摘园初具雏形,形成了“观光+采摘”的现代休闲旅游模式,来景区旅游的人们可以享受到采摘的情趣,生产的“龙首坝”牌水晶梨、大棚桃、杏,美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