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2014-12-10 10:38 ]
路是人走出来的,当通往目的地的路有障碍时,人们总是另辟蹊径,于是,沟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路线。路线的多样化,也丰富着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价值元素。
如果到青海旅游,常会被推荐从塔尔寺到青海湖、从日月山到金银滩、从肋巴沟到文成公主庙的旅游线路,热门景点都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而行。人们对唐蕃古道太过熟悉,而曾经在青海境内的另外一条古道似乎被渐渐遗忘——丝绸之路青海道。
青海的陆路交通,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狩猎生产,形成了很多不规则的交通路线。
两汉之际,青海的交通进入开拓时期,形成了从民和经乐都过西宁到青海湖,再穿过柴达木盆地到达若羌通西域的羌中道。
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夏回国,为避免与匈奴遭遇,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并南山,欲从羌中归”。“羌中”即临洮以西羌人居住区,在今青海南部。“从羌中归”指沿昆仑山麓东行至且末,越阿尔金山进入柴达木盆地经青海南部羌人区而返。后来史学家考证:“羌中道,亦称青海道。”
南北朝时期,全国政局动荡。河西走廊一带也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以致战祸频仍,河西道时常阻塞不通,青海道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巅峰。
当时,长江以北包括河西走廊被北魏控制,长江以南被南朝控制,北魏疆域以北为柔然控制,河西走廊以南被吐谷浑控制,北魏与柔然、南朝为敌。经济发达的南朝与欧洲、西域、柔然的贸易来往只能由四川进入青海,由西宁经都兰,到格尔木,再往西北过芒崖,进入新疆的若羌,再由若羌的丝路南道向西通往欧洲;或往北经过高昌向东到达柔然;又或由西宁经过都兰,西北往大小柴旦,越过阿尔金山抵达敦煌。
青海道经柴达木盆地至南疆的路线,在元明时期青海撒拉族人从中亚迁徙到青海的史料中有所记载。此外,《高僧传》记载的乾陀罗人阁那崛多,公元599年经和田进入柴达木,到达西宁,再赴长安。除这些通道之外,穿过青海地区到达西域的还有其他途径。公元399年僧人法显由长安经兰州、乐都、西宁、大通、门源越祁连山到张掖,绕过当时战乱的姑藏,再由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公元420年僧人法勇由靖远经兰州、乐都、西宁、海晏,绕青海湖北岸,穿过柴达木入南疆,西行求经。
唐以后,又开辟了青海河源地区至吐蕃的唐蕃古道,唐代西行求经的僧徒,很多取道河源、吐蕃、尼波罗进入天竺。和丝绸之路其他通道一样,青海地区的这些通道为古代文明的传播做出过重大贡献。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为控制丝绸之路贸易,公元609年出兵青海击溃吐谷浑,在青海设置西海、河源二郡,在青海道新疆界内设若羌、且末二郡。公元635年,吐谷浑接受唐太宗册封,吐谷浑及丝绸之路的所有通道均被唐朝所控制。最便捷的河西走廊畅行无阻,青海道在南北朝时期的枢纽功能逐渐消失,慢慢退出了丝绸之路的舞台。
青海省会西宁,唐朝称鄯城。安史之乱后,被吐蕃人控制,改名青唐城。西夏国兴起,来往商队为避免战乱及重税,改走青海道,青唐城也因此成为丝绸之路的重镇,青海道再次繁荣起来。
元朝之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青海道走完了其由繁荣到衰落再到被遗忘的历史进程。
青海道起于汉,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衰于元,多与河西走廊的战乱相关,但吐谷浑的统治与经营也不容忽视。
在吐谷浑王朝350年的统治中,吐谷浑人占据了河湟流域、青海草原、甘肃南部以及新疆南部的广大地区。吐谷浑人出众的经营头脑也造就了当时青海地区的繁荣,使青海与新疆丝绸之路的南道相连;吐谷浑政权始终与中原王朝以及南北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因此,吐谷浑成为结交四邻、南通蜀汉、东通关陇、西通西域的中介。
虽然青海道在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量上并不突出,但这条道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青海道既是可运送货物之路,又是可发兵控制经济命脉之路。沿青海道,可从扁都口进击张掖、从当金山攻击敦煌、从芒崖进犯新疆丝路南道。在这里,吐谷浑也与北魏、隋、唐、吐蕃,吐蕃与唐之间进行了四百余年的战争。
今天,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石油管线,与曾经的丝绸之路又融合在一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伟大战略中,青海再次成为其重要组成。从当年吐谷浑培育的青海骢到如今西宁城南经济开发区制造的锂电池,从千年之前的马蹄驼铃到如今川流不息的现代交通,当石油人巡线时所走的伴行路变成省道、国道,甚至高速路的时候,我们更想说,丝绸之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融合。通过多种资源的融合,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正是丝绸之路曾经繁荣,并将再度繁荣的核心。(记者 张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