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文化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化在线
陕西印学正在崛起

                                                          陕西印学正在崛起

                                                                      

                                                                                                       

                                                    

                                      

       “四十年来为中国当代印学发展贡献卓著、名家辈出、引领风气。”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为终南印社题词。
       11月23日,“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暨社员作品展”在西安亮宝楼开幕。展览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终南印社、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承办,旨在隆重纪念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弘扬中国篆刻艺术,增进省内外篆刻艺术交流。
      >>现场
      300多件作品
      共贺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
       1979年,李滋煊、陈泽秦、刘自椟等17位热爱篆刻的书法家、篆刻家在小雁塔成立了终南印社。实现了印学团体在秦汉印的故乡——陕西这块土地上零的突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第一个印社,终南印社甚至比中国书协成立得都早,现在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印学团体。”著名篆刻家、终南印社社长魏杰表示。
       在评论界,提及陕西艺术界的两面旗帜,一是“长安画派”,二就是“终南印社”。在致辞中,魏杰表示,终南印社一直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40年来,始终坚持篆刻艺术创作与研究,为陕西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来,更是积极开展国内外篆刻艺术交流活动,为推动国内外篆刻艺术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览开幕式由终南印社常务副社长、陕西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岐岖主持,终南印社名誉社长赵熊、西泠印社代表社团处处长王丽艳、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建贡、陕西省文联专职副主席陈谦分别致辞,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终南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张哲宣读了新社员名单。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理宣布展览开幕。
       此次纪念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郭强、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中流印社社长昌少军、宁波印社社长蔡毅、南京印社副社长林尔等外地嘉宾代表,终南印社已故社员家属代表,文化艺术界及社会各界代表与会。
       作为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暨社员作品展”更是集合了国内著名篆刻家及终南印社社员300多件作品,其中不乏韩天衡、陈振濂、李刚田等大家作品,作品风格各异,或厚重,或精巧,或拙朴,或俏丽,以独有的方式庆祝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吸引了数百名书法篆刻艺术爱好者观展。
      >>评价
      陕西印学因终南印社再次崛起
       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金石永寿”,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题“印坛北斗”……在展览现场,华商报记者看到,全国篆刻界都给予终南印社以极高的评价。
       作为终南印社的发起人之一,西泠印社理事、终南印社名誉社长赵熊非常激动。他表示,终南印社的成立,既是陕西文化历史厚积薄发的一种必然,更是我国进入新时期的一种文化回响。终南印社成立之初,没有人奢望她能坚持、成长达40年之久,且前程可期。终南印社四十年的坚持,是全体社员团结奉献精神聚集的结果,这种有着人文自觉和集体表征的辉光,契合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终南印社不仅是篆刻家成长的摇篮,也是培育新人的课堂。40年不是终点,历史还将延续。虽然我们不能预言未来,但我们已经书写了历史。”
       “方寸小天地,篆刻大文章。”开幕式上,陕西省文联专职副主席陈谦表示,“印宗秦汉”,终南印社生长在陕西这块文化热土上,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践行着自己的责任。终南印社40周年庆祝活动,不仅是缅怀先贤,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建贡在致辞中表示,因为终南印社的存在,陕西已经成为了西北篆刻重镇,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印学团体。陕西作为秦汉印的故乡,经过2000多年的蛰伏,随着终南印社的成长,意味着陕西印学正再次崛起。在开幕式上,由终南印社编辑的《终南印社40年:篆刻集》及《终南印社40年:文集》也正式面世。据了解,“篆刻集”汇集了“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暨社员作品展”作品,“文集”尤重对终南印社老一辈艺术家文章的汇辑、整理,同时,也特别注重对新人的发掘与鼓励,希望以此来寻绎、塑造终南印社的学术精神,推动印社的创作与学术研究。
       终南印社常务副社长岐岖表示,通过系列活动,可以预见终南印社将会不辱使命,在前人不断积极探索进取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开创篆刻艺术新篇章。 华商报记者 吴成贵
      >>人物专访:魏杰
      使用印章既神圣又有仪式感
       1979年,终南印社成立的时候,魏杰17岁。5年后的1984年,从小就喜欢书法篆刻的魏杰加入了终南印社,直到现在,成为终南印社资历最老的社员之一。
       作为终南印社当下的“掌门人”,在庆祝终南印社成立40周年的特殊日子,在接受华商报记者专访时,魏杰直言,虽然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和不容易”,但已具备了仅次于西泠印社影响力的终南印社未来可期。
      谈终南印社:终南印社要做自己,未来可期
       魏杰是终南印社继李滋煊、傅嘉仪、赵熊之后的第四任社长。其成长轨迹,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终南印社的成长轨迹。谈及终南印社40年历程,虽然魏杰多次提及“不容易”,但对于当下的终南印社,他却是满满的欣慰,字里行间,更多是对终南印社未来的期待。“未来可期”,彼时,不再是一个口号。
       华商报:作为终南印社当下的“掌门人”,你怎么评价终南印社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
       魏杰:从1979年6月,李滋煊、刘自椟、陈泽秦、黄永年、宫葆诚、张范九、曹伯庸、傅嘉仪等17位先生在小雁塔成立终南印社开始至今,终南印社一直在艰难的状态下求生存,并没有获得太多外界的支持,几乎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坚持了40年。
       我是1984年加入终南印社的,那时候举办活动,都靠张范九先生挨个写信发通知。为了张贴展览的海报,我和赵熊提着浆糊桶,趁晚上人少的时候偷偷摸摸贴在各个电线杆上。那时候,终南印社归属省美协管理,社员也就三四十人,自主权并不强,各种条件也不好。
       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没有卖章料的地方。幸好当时环城西路有一个特种工艺厂,堆积着大量的寿山石、青田石,用来制作屏风。于是,有心人总会发现终南印社的社员,动不动就在那里活动,走的时候,袋子里总是鼓鼓的,里面装着章料原石,我们几乎都被保安逮过。
       现在,篆刻作为一种艺术,也可以作为谋生手段。而最初,印人如果想靠篆刻赚钱,似乎只有投稿出版获取稿费这一条路。
       终南印社真正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走向国际,主要还是因为第二任社长傅嘉仪。傅嘉仪是个闲不住的人,在他的运作下,终南印社经常和日本交流,在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几年,终南印社和日本印坛的交流,也多因为当年积累下的资源。而随着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的成立,终南印社和该馆几乎一体化,让终南印社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因此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华商报:提到印社,很多人马上会想到西泠印社,并对终南印社充满期待,希望终南印社成为下一个篆刻文化的圣地,那么,终南印社会成为第二个西泠印社吗?
       魏杰:其实终南印社就是终南印社,并不一定要成为第二个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说到西泠印社,之所以现在影响力那么大,有一点非常重要——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终南印社作为一个民间团体,不管是资金、场地、出版等,基本靠自筹,这对艺术家而言,几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虽然陕西是秦汉印的故乡,“浙派”创始人丁敬曾打出学术口号“印宗秦汉”,对于秦汉印的发源地陕西,近现代篆刻家是带着朝拜心理的。西泠印社强在明清,终南印社强在秦汉,各有所长。如果终南印社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给予足够的支持,终南印社未来绝对可期,可以成为陕西的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当然,终南印社的篆刻家们同样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同时需要走出去,尤其是年轻的篆刻家,要多和外地的篆刻家交流。
       我记得2020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曾经举办“全国青年篆刻家作品展”,我、赵熊和张哲分别提了两名陕西的青年篆刻家入展,结果开展当天,6位入展的青年篆刻家一个都没来。我当时就很生气,篆刻艺术不能固守在一个地方,必须突破城墙,走出去,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谈篆刻文化:篆刻的当代性,存在即合理
       印章,在古代,不仅是权力的象征,同样也是诚信、身份的象征。但随着时代发展,篆刻的实用性慢慢被艺术性取代,篆刻到底是该登堂入室进入艺术庙堂,还是用起来,让一件事因为印章、因为篆刻文化而充满了神圣感和仪式感呢?作为一名印人,魏杰认为,虽然篆刻家不用迎合社会、大环境,但创新不可少,必须赋予篆刻艺术更多活力。
       华商报:在古代,印章更多时候具备实用性,哪怕是皇帝玉玺。而在现代,印章更多是以艺术品的方式出现,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魏杰:在古代,印章是权力的象征,上到皇帝下到各类大臣,都有自己的专属印章。其实,现在在韩国、日本等地,其用印的频繁程度远远超过我们。以日本为例,在日本街头有非常多的印章铺,日本人也几乎人手一个圆章,用于各类场合。反倒是我们现在用章越来越少,少了一种神圣感,也缺乏仪式感。
       篆刻,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依附于书画存在的。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复兴以及人们对篆刻艺术文化了解慢慢加深,在各个机构、印人的努力下,篆刻才慢慢脱离书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篆刻从实用性转向艺术性,主要还是近三四十年的事,但这是时代的选择,印人们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办法。我每次看到已经变成一个“戳”、又圆又笨的公章,我都特别难受。要知道,不管唐宋还是明清,几乎所有的印章都是方的,很庄严,充满了美感。有一句话叫“雁过留声”,和印章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个印人,特别希望印章可以再次被用起来。
       华商报:相比国画、书法、油画等,篆刻小众得多。篆刻需要变得大众吗?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当代篆刻家应该怎么做呢?
       魏杰:篆刻是一种文化,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被大量的人接受,而不是为了方便大众去做一些迎合的改变。实际上,人们已经慢慢接受了篆刻,会在大量的包装、设计、视觉效果中运用篆刻元素,说明人们对篆刻认识越来越深。
       在这种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当代篆刻家也无须刻意去迎合,遵循古法,有创造性,按自己的路子去继承、发扬、创新篆刻文化就够了。
       华商报:在全球化语境的当下,当代性成了艺术绕不过去的话题。在你看来,篆刻文化怎么体现当代性呢?
       魏杰:你说得对,当代性这个话题,在篆刻界是个躲不开的热点。也有很多篆刻家在不停地尝试,比如陈国斌,就吸收了很多西方构成的东西,刻得非常现代。但关于他的争议依旧没有断过。但无论大家认不认可,我认为存在就是有其道理的。
       我在刻陶印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多现代的元素。陶印用了古老的篆刻形式,但其线条和构成,以及在篆刻、烧制过程中的许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就很当代。
       我认为篆刻的当代性,其实就是要有共性,也要保持个性,要有“独造”精神,然后在争鸣中,实现百花齐放。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反对中前进,有争论才有进步。 华商报记者 吴成贵
【作者: 】  【发表时间:2020/11/2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