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民俗园
2015-03-25
陕西省华阴县双泉村,是著名的西岳华山脚下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村庄附近交汇。村子里代代相传一个老腔皮影戏班。皮影戏在关中地区并不少见,但是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做老腔的独特戏曲唱腔。一人唱、众人和的“拉坡”和用板凳敲打伴奏是这种唱腔独一无二的特点。
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现在的所谓拉坡调。拉坡调狭义的定义是逆水行舟时演唱的,广义的定义是大家一起吼的曲调。老腔即由此而来。 后来,老腔成为皮影戏的伴奏,隐退在幕后,渐渐被人们淡忘。
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县)。一般认为,老腔是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在明、清两代,华阴境内有十多个班社,活跃在周边的陕西、山西、河南一带。
目前老腔流行地仅限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是该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拾民,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
张喜民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这些戏本几乎全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开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笔竖排记载下的一段段唱词。剧本大多由清朝流传至今,随着年代的久远,纸质已开始发黄变脆,好在艺人们早已对唱词铭刻于心,平时剧本几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
老腔的唱腔艺术特征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它的伴奏乐器有惊木(或叫醒目)、自制的月琴、胡琴、梆子、钟铃、战鼓、大锣、马锣(木棒敲)等,还有没有固定调的长号。和陕西地区的秦腔、弦板腔、碗碗腔等其他板腔体剧种相比,老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原生态。老腔的语言性很强,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事实上,无论是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的封闭性、剧种的独存性、风格的张扬性等方面,老腔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正因为如此,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资深民间文化专家靳之林称之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就其唱腔音乐而言,可分为两种:一为唱腔;二为吟诵调。
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它的唱腔:
1、唱词。
老腔常用的有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均以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作为基本结构形式。
(1)五字句,其词格划分为二、三结构形式。 如《孙膑坐洞》中孙膑的唱词:百灵泪不干/开门叫孙琰/ 骂声王道环/横道要庆燕。
(2)七字句,其词格划分为二、二、三结构形式。如《张飞赔情》中关羽的唱词:(再)休提桃园恩情重/二人结盟定生死/大破黄巾威名重/(我)巡守小小下沛城。
(3)十字句,其词格划分为三、三、四结构形式。如《逼宫》中陈洪逼宫选场,王春成唱词:宫门上遇贼党吓掉魂胆/用诈言吓得他不敢近前/怕只怕狗奸贼萧墙火焰/学一个吴子胥夜过韶关。
2、音阶
老腔的唱腔音乐尽管在旋律色彩上有欢音、苦音之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多用苦音,很少用欢音。老腔所使用的月琴是艺人们自制成的,月琴为三根弦,子弦、中弦(两弦全扎在同一个轴上)定弦为do,老弦为sol,在演奏中全凭艺人手上的工夫而定,即兴因素很大。
3、定调及演唱方式
老腔的定调比较自由,往往视演唱者的嗓音条件而定。老腔大多都用宽阔的本嗓来演唱,声音雄壮、激昂、韵味浓厚。多由一人演唱多个角色,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一般来说,大部分演唱者只能演唱一两种角色。正是由于其演唱的方式决定它不管是表演旦角、小生还是须生,在唱腔上的分别并不是很大,这就需要依靠唱词或是皮影的表演,来分清唱腔所对应的角色。
4、板式
陕西是梆子腔系的主要流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剧种,有的受梆子腔的影响,有的则是梆子腔系的不同剧种,对于老腔来说也不例外,其音乐结构形式为板式变化体。基本板式有:
(1)慢板
(2)流水板
(3)哭板
(4)飞板
(5)走场子和花战
(6)滚板
(7)拉板
(8)科子板
下来再说吟诵调。
吟诵调在陕西的戏曲剧种中几乎均有,但唯有老腔的吟诵调别致、特殊,且用的范围也广。无论是上场诗、下场诗、插白及科子板中的带韵而富有强烈节奏的韵白,均属于吟诵调范畴。老腔的吟诵调特征是用当地语言来吟诵,拖长字声的调值,形成一种带韵随腔搭调的特殊形式,实为音乐化了的语言,语言化了的音乐。老腔所具有的独特的唱腔艺术特征,为皮影表演增添了异彩的光辉。尤其是旋律中微降Si与微升fa两个特殊音的出现及游离音mi的巧妙运用和处理,更加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无论是皮影戏中一人担任多种角色的演唱形式,还是一唱众合及“拉坡”中的一领众合的呐喊声等,都是构成老腔独特风格最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对老腔唱腔音乐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明显具有说唱音乐的痕迹,一般认为老腔是兼有说唱艺术诸多因素的戏曲形式。
2006年5月20日,华阴老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9月19日、20日,应中国音乐学院邀请,陕西华阴老腔艺术团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出两场《老腔原生态作品情景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将这台演出的曲目全部录音录像,作为教学资料保存。
电影《老腔》以老腔艺人王振中为原型,通过讲述一个家族几代人对老腔艺术的坚守和执著的传承,揭示华阴老腔的艺术魅力。现已拍摄完成,近期即将公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