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文化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化在线
国庆特别策划:一个普通家庭的十张照片 记录祖国66年变迁

国庆特别策划:一个普通家庭的十张照片 记录祖国66年变迁

谷妍

2015年09月30日10:19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导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6周年,66年沧桑巨变,时代的不断变迁,改变了无数普通家庭的生活轨迹。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民生活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民生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老百姓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我下面要讲述的正是千万普通中国家庭中的一个——姥姥的一家。通过姥姥和妈妈她们几代人的口述回忆那些年一家人所经历的往事。这些故事时刻回荡在我成长的耳畔,许多年以后我大概还会讲给我的孩子们听吧。

我的姥姥和姥爷 摄于上世纪60年代 西安 革命公园

60年代:姥爷逢年过节才买几两肉

我妈妈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祖籍湖南,1957年因厂址搬迁举家迁往西安定居,同年我妈妈出生。

要说起我妈妈他们这个大家庭,不能不提我的姥爷。虽然他在我还未出生时就过世了,但从姥姥、妈妈等人零星的讲述中对姥爷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人热情又很严厉。

光看照片只觉得姥爷是一个相当帅气,不苟言笑的知识青年。但在家人眼中却是一个十足的居家好男人,热衷于家务、钟情于烧菜。在那个物资条件实在匮乏的年代,平时吃点肉是很难得,姥爷会挤些钱出来买些便宜的鸡脖子,剁得碎碎的炒辣椒,用来改善家人的伙食。

姥爷喜欢招待亲朋好友,但对待自家人姥爷又总是很严厉,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和修养方面。譬如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不允许多讲话只让专心吃饭,吃饭时筷子没使好也要被打手......妈妈说那时候就数她被批评的次数最少,倒并非其他兄妹顽劣,而是妈妈从小就很懂事,所以更讨姥爷喜欢。在我看来,正是有了姥爷在孩子的教育和修养方面的格外注意才有了后来妈妈,小姨,舅舅的工作优秀,学业有成。

 我的姥爷 摄于60年代

工作中的姥爷是一位出色的技术人员,在工厂里技术职称是最高等级的,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118元,生活上养一大家子应该还算富余。但姥姥说那时候除了要养自家人,还有外地的兄弟姐妹的家庭要兼顾,每个月还需寄额外的钱给亲戚们救济,所以那时候生活还是比较辛苦,什么都要省吃俭用。

妈妈说夏天的时候,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西瓜、吃冰棍都特别羡慕,他们只有到了月底的时候才攒上一些零用钱去买一个西瓜,一家人解解馋,冰棍就不用说了,想都别想。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每人平均就那么几两肉,而且还要肚子上最肥的那部分肉,买回去后姥爷会细心地将肥肉切下来,剁成小块下热锅里炸至成油渣,铲到碗里撒上一把盐就成了全家人的零食,或者将油渣和雪里蕻炒在一起就成了一道荤菜。

虽然生活上清苦了些,但童年时光还是最美好的,妈妈总说那时候的天空比现在的蓝,空气也更清新,门口、街道也不像现在这般车水马龙,而是种的一排排的果树,长的一茬茬野花野草。孩子们就在外面疯玩疯闹,女孩子摘槐花、挖野菜;男孩子打弹弓、玩泥巴。课余生活比现在的孩子丰富有趣多了。

虽然每每回忆起往事还是觉得“苦”,但留在心底里的记忆却是更多的“甜”。

姥姥姥爷一家及湖南的亲戚,右一为我的妈妈,右二、右三为我的姥姥、姥爷 摄于1967年 西安某照相馆

60-70年代: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 妈妈成为一名护士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姥姥姥爷有一段时间带着一家子回了湖南。不过这也正好促成了多年未见的兄弟姐妹们重新相聚在一起,因此才有了上图这张来之不易的合影。

要说起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服饰也许是最能表现时代特征的。几乎大街上所有人都穿着灰、蓝、绿的衣服,穿着黑布鞋,妈妈说60年代以前许多人还穿着布拉吉(苏联式连衣裙)和高跟鞋呢,而到了70年代人们穿着最多的确是灰蓝军绿的衣服,那个时候也有一些女孩子为了追求美,穿一种“的确良”质地的素色连衣裙,倒也别有一番景致。 

 全家福 摄于1978年 西安

70年代中期舅舅和妈妈都经历了上山下乡那段知青岁月,妈妈下乡的地方在临潼县斜口公社。那时每天的任务就是干活赚工分,割麦子扳苞谷样样干。那会儿生活的艰辛可是现在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无论脏活累活不分男女,那个时候的青年人也都特别卖力,为了响应组织的号召,个个都是积极分子。

虽然暂时在农村“扎根”,但也有回家探亲的机会。据姥姥回忆,那时好不容易挨到回家探亲的日子,妈妈居然自己骑着自行车扛着面粉从那么远的地方回来,真是一枚“女汉子”啊。

1978年,妈妈结束了艰苦的上山下乡,没有进厂里工作,而是选择考大专,学习护理,成为一名护士;我舅舅考上了大学,成了一名警察;我的小姨也上了电大取得了文凭,进了厂里工作。

 

全家福 摄于80年代初 那时全家被评为“五好家庭” 最让我妈引以为豪的就是当年全家被评上了“五好家庭”,惹得邻里街坊们一通羡慕。这也说明了姥姥姥爷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是很出色的。

 全家福  摄于1985年 西安 舅舅舅妈那年刚刚结婚

80年代:家里终于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进入改革开放的80年代,全家人的生活都逐渐向好,无论是家庭收入还是衣食住行都能有所满足。住房也从最初的一间十八平米的小屋搬到了几十平米的大屋,做饭洗漱不再是两户共用一室了,有了独立的厨房、卫生间。虽然生活空间隔开了,但邻里关系依然保持融洽和睦,大家还是有什么困难相互帮助,跟一大家子没什么两样。

那时家里终于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80年代电视机还很值钱,是大物件。据妈妈回忆,七八十年代那会儿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看上电视的,想看还得跑到有条件的邻居去看,一群小孩子围在电视机前兴奋极了,好不热闹。而现在这样的场景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1985年我舅舅结婚了,家里更是平添了一分喜悦,不过那个年代结婚的人们还是很节俭的,一身简单的西服,胸口别上一朵假花,照张全家福,就很喜庆了。

1987年 我爸妈的结婚照

到了87年我妈妈结婚的时候,虽然婚纱照也没照,酒席也只置办了简单的五六桌。但结婚的物件可一件也不少。相比六七十年代的结婚必备三大件(手表、缝纫、自行车),八十年代的结婚必备品要丰富许多,除了这些还要有几件大的电器、被褥,还要打几套时兴的家具。

回忆起结婚的时候还是寒冬腊月,新人们穿着新赶制的大棉袄就举行结婚典礼了,虽然质朴却有一种别样的潇洒和浪漫。

 90年代初的全家福 这时候已经有了孙子辈了 两代人成了三代人

摄于2013年8月 姥姥家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孙子辈们的出生,这个家庭也变得越来越壮大,两代人变成了三代人。虽然妈妈他们都各自有了小家,但逢年过节,家人们会从世界各地相聚一堂,这样我们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

90年代至今:生活变迁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的童年记忆是从90年代开始的,正巧赶上中国经济腾飞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更进一层楼。

除了居住环境变好,衣食住行水平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街边不再只有小卖铺和社区服务站,越来越多的百货大楼林立于住宅楼周边;女孩子开始更加讲究时尚美,男孩子开始去录像厅租影碟、去游戏厅打游戏;那会儿的家里开始流行挂历,大街小巷一排排时尚的挂历吸引着老少的目光;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变得西化,快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麦当劳肯德基让无数的中国儿童着迷......

进入新世纪,科技的发展进步更进一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如今是人人必备;过去满大街的自行车如今也被汽车取代;居住的楼层也越来越高,坐在家中登高望远也不再是梦。

如今的我们应该算是幸运儿,能享受新时期下的新生活。但我妈妈总会告诫我要对现在的生活感恩知足,同时也要不断努力去开拓更好地生活。生活正如随波逐流的浪花,前浪推后浪,无论怎么变化,总会朝着崭新的一面前进。相比过去生活的艰辛,我们不妨把美好的回忆留在心底,放眼未来,创造更好的明天。

【作者: 】  【发表时间:2015/9/3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