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陕西省华阴县兴仁庄,出身贫寒的青年书生张照雄凭着卓越的文才夺得了华阴头名秀才。由于张照雄平时为人良善乐于助人,德传乡里,四乡百姓都为此高兴:一生清苦以农为生的父母自然高兴非常,拿出几代人积攒下的十两银子作为盘费送张照雄赴西京长安赶考夺举。
这一天张照雄怀揣几代人的血汗钱——十两银子,带着四乡百姓殷切期望天未亮就起程上路。进入华州境内时天仍未亮,刺骨的晨风中听到有一妇人的泣哭声,张照雄寻声走近,原来是一位中年妇女坐在井台上痛哭,哭得很伤心很凄惨。张照雄上前询问,但那妇人不愿回答,而且出言不逊:张照雄自讨没趣又继续赶路。可那妇人的哭声又随着寒风飘来,张照雄心生怜悯,回转身又去探问那妇人因啥泣哭有何冤屈。那妇人见张照雄问的恳切是个良善君子,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冤情。
原来此妇人叫牛翠花,娘家十分贫穷,因她人贤惠有姿色,嫁给华州首富兴林庄张财主家的三公子张雄照为妻。牛翠花自从嫁到张家后因娘家贫穷一直受到公婆妯娌们的歧视,前几日家中丢失了十两银子,公婆妯娌都一味认定是牛翠花偷了给她的娘家,逼牛翠花交出银子,否则就不能进张家门。牛翠花虽然出身贫寒但贤惠有德,根本不做那偷窃之事实实受了冤枉,但丈夫张雄照在长安寄读,牛翠花有冤无处诉,含冤来到井台想以死来表清白。可家中还有一不满周岁的小儿,想到要与丈夫姣儿生离死别,心中万分悲痛放声痛哭,张照雄听了牛翠花哭诉后顿生怜悯之念,慷慨解囊将自己的十盘银送与牛翠花,善言劝慰牛翠花为了孩子暂且忍冤,天道公平最终冤屈会明。牛翠花听了张照雄的劝慰恰似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接了银子磕头谢恩,一定要张照雄留下姓名以便后日报答,可张照雄施恩不图报,不留名姓。
张照雄为了救牛翠花义舍盘银,不能赴考,回家后父母听了张照雄的叙述,先是生气后是赞成,但家中再无盘银只好放弃赴考。过了月余,一官差来到张照雄家报喜,张照雄竟然考取了今科头名举子,张照雄一家人世代为农忠厚良善,未去赴考错中举子坚决不接红榜。在村保和官差苦苦相劝下张照雄才勉强接了红榜,但张照雄自觉无功受禄良心不安,便给省府写了一封书信,言明官府错发红榜一事。
华州秀才张雄照,家中豪富十分有才,今科凭真才实学参考,自认必取头名却榜上无名,当查明自己的功名发给华阴时,以为张照雄买通考官窃取了自己的功名,便怒冲冲地要去华阴寻找张照雄讨公道。张雄照回家后妻子言明华阴一姓张的秀才舍银救危,夫妻二人立誓要找到恩人。牛翠花的冤情也明,原来是四弟将家中的十两银子偷拿,去长安三哥那里游玩,差点惹出了人命。
张雄照为了寻恩人、找仇人来到华阴,到华阴后先寻见当县丞的表兄李鉴,用银钱在衙门上下打点。这一天张雄照同二位捕快来到兴仁庄,见了张照雄便眼红心怒,不听张照雄的解辨,将张照雄扭锁见官。
公堂之上胡知县在县丞的挑唆下不问清红皂白便将张照雄关进监牢。
陕西巡抚接到张照雄的书信后感到奇异,认为张照雄是位贤德君子,奇人奇才。便来到华阴查访寻贤,可张照雄已蒙冤入狱,抚台闻讯大惊即去县衙。
牛翠花在家中听说丈夫在华阴与人打官司,传言纷纷褒贬不一,放心不下来到华阴探看。路上与去县衙为张照雄辩冤的张父、张母和村保巧遇,当张母知道牛翠花便是害自己儿子的张雄照之妻时怒打牛翠花,这一打牛翠花方才知道丈夫将恩人当仇敌,恩将仇报陷恩人入狱,同时她也找到了时刻思念的恩人,便一同去县衙为张照雄喊冤。
县衙大堂上,抚台正要查审张照雄的冤案,牛翠花击鼓喊冤当堂怒骂自己的丈夫。张父、张母、村保及报喜的官差都当堂作证。抚台当堂言明今科官错中举是因为考官失误错发,张照雄冤情昭雪。张雄照自知自己错将恩人当仇人悔恨不已,当即向张照雄磕头认错。抚台当堂要惩罚知县和张雄照,张照雄却跪求抚台不要打罚二人,张父、张母也为张雄照和知县求情,张雄照更加敬佩张照雄的为人,二秀才尽释前嫌结为桃园之好,抚台知县当堂为此叫好称颂。
抚台回府后,向圣上呈送奏折言明今科官错中举,张照雄舍银救危二秀才义结金兰的事,皇上看了奏折龙颜大悦发下圣旨,对张照雄御封“荫德举人,”并御笔亲书“荫德举人”金字大匾,官封商州知府,为张照雄家赐华山松以传后世,让美名千古流芳。圣旨对华州秀才张雄照也金榜重题恢复了头名举子的衔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