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详细内容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教学目标:
  一、诵读品悟《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知诗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月亮”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把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到的自己喜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的名篇名句用幻灯片展示出来,通过交流了解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水调歌头》)
  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宋·朱敦儒《临江仙》)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李煜《虞美人》)
  (从“月亮”这个意象导入,自然引出诗题《春江花月夜》,也暗示本诗的中心意象是“月亮”。有关“月亮”的名篇名句交流,既是对必修课的继承巩固,又是选修课的拓展提高。搜集资料、展示幻灯片、交流感悟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是根据选修课的特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板书课题
  月光下的遐思与情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品悟和审美创造
  (出示powerpoint,在“诵读品悟和审美创造”下加着重号,明确本课学习目标。采用诗化语言作诗歌欣赏的标题,能让学生尽快“置身诗境”,这是诗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入境法。不直接板书诗题《春江花月夜》,而采用诗歌欣赏的标题,也是选修教学拓展提高的一种方式。)
  三、乐画入境
  请一位喜爱民乐的女生,在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乐曲和FLASH动画时,对该乐曲作些声情并茂的讲解,其他同学对照课文,边看边听边想,感悟诗的优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早在1875年前就有传本,至今已流传130多年。后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改名为《浔阳琵琶》。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取名为《春江花月夜》。作品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诗、画、乐融为一体,既是拓展提高,也是诗歌教学很好的一种文本入境法。)
  四、知人论文
  请一位同学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出示powerpoint)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不详。唐玄宗开元时在世。他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春江花月夜》属陈隋乐府旧题。这首诗因成就卓绝,被后人评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由于学生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介绍较少,根据需要老师继续补充介绍:(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知人论文是诗歌理解欣赏不可少的环节,它能有效地为诗歌理解欣赏作铺垫。而师生共同活动,正是体现合作探究的选修教学方式。)
  五、整体感知
  提问:在“乐画入境”和“知人论文”的听、看、悟、介之后,同学们根据诗歌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提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首诗展现的优美意境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明确:月光下的景美、理美、情美。
  师生共同逐句梳通诗意,根据诗歌意象讨论景美、理美、情美的具体内容,然后归纳如下:景美,首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理美,次八句,叩问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穷;情美,后二十句,想象思妇怀人和游子想家的相望相思之情。
  (整体感知是为后面的品悟作铺垫,因为只有宏观把握诗意,才能在微观上准确理解诗意,进而走进诗歌鉴赏的再创造的艺术天地,这是诗歌欣赏的规律。选修课应在“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上搞好继承、巩固、拓展、提高,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六、板书图示
  月光下的遐想和情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品悟和审美创造
  景美:春卷-江画-花容-月貌-夜色:意境
  理深:无限-有限-人生-宇宙-遐想:联想
  情长:爱情-亲情-思妇-游子-情思:想象
  (在进入诗歌鉴赏创造之前,教师通过板书图示引导学生具体感知课文,然后进一步具体地去理解诗意,这是保证下面鉴赏成功的前提,因为诗歌语言跳跃性大,内容把握较难,此道工序必须做。诗歌鉴赏有三部曲:理解-鉴赏-创造。这首诗因为内容比必修课学的古诗深和难,所以第一课时只完成理解诗歌内容这第一部曲。)
第二课时

  七、诵读点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诗词,第一重要的是诵读感悟。下面先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用上下句对读形式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出正确的音节。然后分别请同学们静静地自由朗读这首诗和集体朗读这首诗,要求读懂诗的内容。然后再请音色不同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单独朗读,通过比较体味诗的格调韵味。然后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体味诗的感情基调。最后放配乐普通话朗读录音带,请同学们静静地倾听,想象诗的优美意境。朗读结束后,师生共同点评。得出这首诗应读出的“声美”韵味和节奏是: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妙(高亢)-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梦醒后的更加孤寂(悠长)。为了增加感染力,老师请同学们推荐一位歌唱得好的女同学演唱这首诗进行比较,体味歌诗的不同韵味。
  (在同学们朗读时,教师可以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增加感染力。朗读是学诗的基本功,必修课和选修课都要加强这项训练。能够把诗味诗韵读出来,理解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春江花月夜》语言跳跃性大,更应加重朗读分量。)
  八、品悟诗美
  提问:通过诵读,你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写得好?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在诗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联想和想象进行解读,每人只谈一例。师生共同进行点评,从景美、理美和情美三方面去评论。
  教师重点点拨明确: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月共潮生,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泼的生命热情。)②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月光如水水如天。)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问人类本源、明月长存、宇宙永恒的宇宙意识。)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从“水”的意象联想到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命代代相传是无限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⑤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想念思妇,爱情永恒。)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地相思,望月怀人,游子思妇遥寄相思,亲情永恒。)⑦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从“落花”的意象联想到花开花落,游子思乡。)⑧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由己及人,两地相思永恒。)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不做标准答案,提倡个性化解读,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选修课的拓展提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九、审美创造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和美妙诗境是:从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妙,到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到楼上思妇的愁情,再到游子的梦回故乡,最后是梦醒后的更加孤寂。同学们在诵读和品析的基础上,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用诗化的文学语言来描绘这首诗如梦似幻的优美意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可以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片段进行书面写作,写作时也可以加标题。老师先请一位硬笔书法写得较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竖写这首诗的部分原文,创造氛围。其他同学边看边在下面进行书面写作,然后展示创作成果。老师也参加展示。最后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在课堂上当堂描绘和再现诗的意境,既检测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也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通过写作进行再创造也是选修课的拓展和提高的一种形式。师生同频共振,将教学推向高潮。师生共同获得发展是选修课课程的理想目标。)
  十、背诵交流
  这首诗语言流畅优美,易于背诵,经过诸多教学环节的反复咀嚼,学生背诵并不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试背,然后指导背诵窍门,最后全班同学集体试背。如果没有背会,可以课后完成。
  十一、迁移创新(任选一题)
  1.《春江花月夜》MTV创意设计。
  2.《永恒的情结》(诗歌)
  3.《千秋明月照古今 月解重圆星解聚》(文学评论)

【作者:张芳】  【发表时间:2014/8/2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