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走 福 建
王 英
旅游,通俗的说法是:在一个地方待腻了,再到其它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当然,旅游的过程也是对异地文化的一种传播和交流。我已在国内走过不少地方,但细数起来仍有五六个省区尚未涉足。于是,便打算最近几年每年至少出游一个未曾去过的省区,直到游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神州大地,用心领略“江山多娇”。
彩 云 之 上
自己尚未涉足的省区基本上不是遥踞东北,就是偏于西南,不是远在西北,就是隅于东南,出行一般都得乘飞机。这次去福建,去时由西安飞往福州,回来时由厦门途径重庆万州而转飞西安,来回三起三落,正好飞了个三角航线,机上感觉自然非比往常。
古人说“扶摇直上九重天”,其实坐飞机最多只能看到二重天。即云层以下是一重天,可看见山间浮云和蓝天白云,还有弦窗边不时擦过的云丝和云团。待到飞机飞上七八千米的高空,往上看是湛蓝无际的星空,往下看是变幻无穷的云海。尤其是云海的变化让人叹为观止。起初,只见一排排一队队的云团擦窗而过,雄赳赳气昂昂的就像庞大阵容的高炮部队、装甲部队、导弹部队正在接受检阅,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不久,又像一望无际的大晒场上正在晾晒刚刚收获的新棉花,这些棉花不是平摊在晒场上,而是密密层层重重叠叠成团成堆甚至如山般地挤满了晒场,给人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之后,满眼都是白色云团云堆云山逐渐疏散,形成相互链接的缕缕丝带,间或又显现出或大或小的蓝灰色空洞,大的像湖泊,小的像池塘,长带状的犹如江河溪水,奔流不息,一往无前。整个云层就这样漂浮着,滚动着,飞驰着,变幻着,无声无息,昼夜不止,无穷无尽。这就是人在飞机上看到的第二重天。至于大气层以内的其它七重天和大气层以外的太空世界,将会吸引更多宇航员和科学家去探索它的神奇、奥妙和精彩。
大 红 袍
慕名来到岭南的武夷山景区。在景区东北区的一条峡谷中,我们冒着大雨寻访了“大红袍”茶叶的始祖古茶树。
这条峡谷由九座丹霞地貌的石山构成,名曰“九龙窠”,说是九条龙的家。相传古代有九条龙居住在这里,它们生性顽劣,打闹不休,还不时无中生有,兴风作浪,致使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一日,一位白发长髯的大师路过此地,闻知情由,便盘腿打坐,念咒做法,启动周围九座大山,将九条孽龙死死压在山底,从此山民们过上了太平日子。峡谷谷底的九龙溪,就是九条孽龙悔过的眼泪流淌至今。
沿着九龙溪旁拾级而上,谷底全是一垄垄新培育的茶园,即“大红袍”通过有性和无性的两种繁殖方法,培养出一系列子孙品种,才丰富了如今的乌龙茶市场。乌龙茶属于半发酵的四季老少皆宜茶,其养生保健功效相当诱人。当我们进入谷尾,看到主峰山脚的半山坡长着五颗一米多高的茶树,至今郁郁葱葱,枝叶茂盛,不禁打内心深处肃然起敬。
导游说,五颗始祖古茶树生长的地方有一条石槽,山上的腐殖质和着雨水流淌到茶树根部,就成了茶树绝佳的养料。加之坐北朝南,长年阴湿,形成了茶树独特的生长环境。所以,这方山水,天地阴阳,日月精华共同孕育的这种茶树,就成了顶级稀有之物。
据说,早在400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南方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路过九龙窠时晕倒在地,被山上的方丈发现抬上寺院,经服用五棵树所产之茶,不几日神清气爽,精神倍增,复又赶路,终于考上了当年状元。这位新科状元感激救命之恩,从京城赶来寺院答谢方丈,方丈便让他为茶树赠名,状元立即恭恭敬敬地把皇上所赐大红袍披在茶树身上,忽然灵机一动,说“那就叫大红袍吧。”于是,这五颗茶树有了名字,其所产之茶也随树名而红遍华夏大地,后又随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这就是享誉寰宇的大红袍茶叶的由来。
相传,1972年中美建交时,毛泽东主席送给尼克松总统四两“大红袍”茶叶。尼克松接过茶叶,一时语塞,尚未收手,似乎感觉礼物轻了。机敏的周恩来总理当即插言解释,大红袍茶叶产于武夷山的五棵树,年产量仅八两七钱,毛主席送给你的是年产量的一半啊!尼克松听了,顿时高兴笑纳,连声道谢。
毓 园
被称为“钢琴岛”、“音乐之乡”、“万国建筑群”的鼓浪屿上景点很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毓园。
毓园因一个人而建。这个人可称为名副其实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她的名字叫林巧稚。
毓园建于1984年,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馆”,园中屹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雕像永远微笑着面对着游客,流露着她对患者、对人民终身不渝的大海般的深情。雕像旁的两株南洋杉,是邓颖超同志1984年11月参观毓园时亲手栽植的。如今长得朝气蓬勃,生机昂然,寄托着华夏儿女对林巧稚大夫共同的怀念和崇敬之情。1988年清明节,林巧稚大夫的骨灰由北京送抵毓园。
据讲解员介绍,1901年林巧稚生于厦门鼓浪屿。幼年时母亲被病魔夺走生命,所以她从小就立志学医。解放前,协和医大规定主治医师是不能结婚的,否则立即解聘。林巧稚怀抱“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终身未婚。他从医60多年,亲手将五万多个小生命接到人间。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大夫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
32年过去了。人们至今络绎不绝地去毓园看望她,凭吊她,可见她的精神感人至深。也说明中华民族是个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的民族,只要你为人民做了实事、好事、善事,人民就会永远记着你,尊敬你,想念你。
土 楼
在福建的第五天,我们来到仰慕已久的土楼建筑群。
福建土楼的代表作是坐落在龙岩市永定县高北村的“圆楼王”—─承启楼。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建筑史上的奇葩,以其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入如诗的山乡神韵文化内涵,让无数游客感慨万千。
承启楼建于1635年,直径63米,沿外环走廊一圈要走292米。清末最盛时,楼中曾住过80多户600多人。这哪里是一座土楼,分明是一座圆形的城市!土楼人称“外四层,内四圈”。外圈共四层,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粮仓,第三、四层是住房。其中一、二层无外窗,以防盗匪入侵;各层四周都留有瞭望口,以备观察敌情,机动应战。楼内第二圈共两层,一层是客厅,二层是客房。楼内第三圈为一层,开设着私塾。楼内第四圈也为一层,作祠堂祭祀用。墙基均为石砌,以防潮湿水淹。墙体全是土筑,下宽1.8米,上宽1.2米,宽厚稳固,冬暖夏凉。土墙中夹筑竹片、木条,相当于水泥中的钢筋,具有防震抗震功效。土楼多为圆形,也有个别方形,体现别样风格。1986年,在国际邮电部发行的一套“中国民居”邮票中,“福建民居”采用的就是承启楼的图案,该邮票被日本评为当年世界民居最佳邮票。2010年2月13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参观承启楼,之后又游览了博士楼、五云楼、世泽楼等主楼,均赞叹不已。
原来福建土楼由来已久,渊远流长。早在1700年前的西晋末年永嘉年间曾爆发“八王之乱”,连年内战,逼得百姓流离失所,引起北方上层人物和世家大族举家连族大批南迁。之后,又历经五次大规模地南迁,生活在中原一带的汉族人群大量流落到东南沿海一带。又因沿海一带的平原河口地区早被当地土著人群占踞,所以南迁的汉族人群只能躲避到深山老林之中重建家园,形成了日后庞大的客家族。客家族在祖祖辈辈的建家立舍中,为了适应东南沿海一带的多雨潮湿气候,抗御野兽毒虫侵害,防备异族盗匪袭扰,便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修建圆形土楼的办法,以供整族近亲集体居住,增强共同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最早的圆形土楼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日后的圆形土楼就越建越多,越修功能越齐全,越修构架越漂亮,以至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绝。
据说里根任美国总统时,五角大楼的军情人员通过卫星侦察,发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分布着成千上万个圆形建筑群,疑似原子反应堆或导弹发射基地。于是大为惊慌,立即报告总统,总统亲自派遣老派特务夫妇俩假扮学者前来北京参加国际建筑工程研讨会。会后,他们特意申请前往福建考察土楼群,我方安全部门派专人陪同考察。由于在土楼受到热情款待,他们以为是政府特意安排,专门欺骗他们,便更加不相信。直到碰到一位法国女记者,女记者说她已在此住了三个月,土楼确实是民居,特务夫妇这才彻底相信。回国报告里根总统后,警报最终得以解除,土楼也从此在美国传扬开来。
(2015年6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