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详细内容
浪子陈仓的精神坚守

                   浪子陈仓的精神坚守

                                                           ( 芦芙荭)


                              

 

        我说的陈仓不是地名,而是一个作家和诗人。原来的陈仓也不叫陈仓,叫陈元喜,丹凤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上搞了一次文学评选,我们几个评委毫不犹豫地把诗歌类一等奖给了二十来岁的陈仓,当时有些人很不服气。近二十年过去,时间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证明。那次评奖之后,陈仓便被更多人知道。不久后的一天,陈仓从丹凤上来,说他想见见著名的杂文作家屈超耘(时任商洛市文化局局长)。晚上,我就约了几个文友,带着陈仓去屈老家里聊天。  我们几个与屈老已经是很熟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而陈仓当时还在丹凤,又是第一次见屈老,印象中他一句话没说。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那天晚上的谈话,最为受益的竟然是陈仓。大家自然谈到了人生,谈到了商洛文学的现状,绕不开地谈到了贾平凹、京夫、孙见喜、方英文等等一大批商洛本土作家。屈老说,这几个人如果依然困在商洛山,恐怕就不会那么快地冒出来,就没有那么大成就了。当时他鼓励我们几个,如果可以还是到外边去闯荡闯荡,跑得越远越好,最好能去首都北京。 事后多年,陈仓告诉我,那时候他正处于迷茫期,不明白自己的路在何方,屈老的话顿时让他心里一亮,明白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过了不久,陈仓就来文创室找我,说自己想去西安看看,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不确定应该不应该鼓励他,就给一家杂志社的编辑部主任写了一封推荐信。这是1997年底的事情,我以为陈仓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他在丹凤县政府部门工作,要想打破这个十年寒窗挣来的铁饭碗和商品粮身份,一般人还是没有勇气的。还有,陈仓虽然不时有诗文发表在《延河》《西安晚报》等报刊上,但是本人对西安的人与事还是一团漆黑,他找我的时候还带了一张西安地图,摊在我的面前查玄武门,查药王洞,查崇新里,满脸写着对十三朝古都的向往。  1998年春节过后,陈仓果然瞒着家人,收拾了一床被子几本书,就翻过秦岭去西安了。很快他从西安传回了消息,进入杂志社当了编辑记者。后来我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每次回家路过西安,都会住在他的出租屋里。出租屋是民房,非常小的一间小阁楼,不到十平方米,没有正式的楼梯,搭着一把生锈的梯子,里边更没有厕所、厨房和自来水,除了一张吱吱咛咛的木床与一张桌子之外,连把椅子也没有,写字的时候只能坐在床沿上。其实那时候陈仓就写小说,只不过不是他的主业,他的主业也不是诗歌,而是纪实文学。纪实文学有很高的稿费,已经达到了千字500元,是那阵子作家们为了养家糊口普遍而为的事情。  陈仓离开西安,先后到过广州、北京与上海,都是奔着大城市去的,他的薪水也越来越高。陈仓似乎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还是文学的疆界。有一次,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到北京了。我说你在南方不是挺好吗?陈仓说,什么叫好?那地方大家都在数钱,根本找不到人谈论文学。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吧?在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刚进门就碰到某某主编了。陈仓所说的地儿,哪个作家会不知道呢?那可是中国作家的心脏。陈仓是一个勤奋好学、悟性很高的人。由于他童年时吃过太多苦头,所以能忍受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这是成就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常常说他,这些年什么也没有耽搁,在单位里工作不错,也混了个一官半职,是小有名气的媒体人,手下管着一群记者;在写作方面,先是诗歌,在全国的名气比较响,作品频频在各类刊物上亮相,上了《诗刊》与《人民文学》等等,还获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奖项,参加了诗刊社的第二十八届“青春诗会”。  陈仓走出商洛山的十几年间,我是在背后一直注视着他的。他在广州的时候,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搞了许多轰动一时的新闻策划。2001年,有一次到深圳开会,我绕道去看望过他。当我在黄昏时分走进他位于五羊新城的办公室时,他埋头于一堆新闻稿件当中,正在给一位女记者训话,大意是稿件没有写好,没有太大的卖点。那一天,他仍然像个傻瓜似地抬起头,不认识我的样子。在回出租屋的路上,我们在珠江边上走了走,我问他,还写诗歌与小说吗?他说,那东西早就不写了。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太忙了,一天要看十几个版面啊,下班了人都傻掉了,哪有精力写那玩意儿啊?我又问,为什么那么拼命呢?他嘿嘿一笑,不拼命能行吗?流浪在外的人,你干一天就有一天的饭吃,你不干了就得去喝西北风。 我才了解到,就是从那一年开始,陈仓离开了他喜欢的文学,这一离开就是整整7年时间。其实,在崇拜金钱的时代背景下,不是陈仓一个人在离开,很多作家都放弃了当初的梦想,即使没有放弃也认为写作是一件很“没劲”的事情。但是陈仓与别人不一样,当他在物质与精神方面聚集了巨大的能量之后,他在不知不觉中归来了。陈仓告诉我说,2008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他参加了一个大奖赛,一首诗拿到了一万块钱,这首诗不但上了电视,还在世博会中国馆里进行了朗诵。在领奖的时候,著名作家赵丽宏鼓励他继续写下去,于是他又重新回归了文学之路。  目前,陈仓定居上海,在一家报社工作,他用“打仗”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问他哪来的时间写作,他回答说,别人休息的时间就是他写作的时候。他经常上夜班,凌晨下班后他会写诗;写小说需要整块的时间,当别人喝酒打牌、游山玩水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写小说,清明节一个中篇,端午节一个中篇,中秋节一个中篇,春节一个中篇。作家不怕辛苦,但是最怕的是后顾之忧,陈仓不但解决了生存问题,小日子还过得风生水起,在上海算是有房有车一族了。  陈仓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借着出差的机会,转道去看看他。每次见到他,都让我感慨万千,他的进步与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他定居上海之后,我们在上海见过两次面,发生过三件事情。第一次见他,他开着车来接我,我们一起闲逛,一到景点,他就开始打电话,然后就从贵宾通道直接进入了景点。我开玩笑说,陈仓,牛呀!陈仓笑笑说,其实门票也不值几个钱,不找人的话停车太麻烦,而且要排半天的队。第二次是女儿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春运期间买不到火车票,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有没有办法解决,他告诉我说,这事你就别管了,保证咱侄女按时回家!第三天,女儿果然就回到了家。我问女儿,陈叔叔是怎样把你送上车的?女儿说,是乘务员把她接上车的。第三次好像是世博会期间,我到上海开会,凭着陈仓的协调联络,参观一些热闹场馆是不用排队的。这三件事,让我知道,漂泊的陈仓终于在上海生根了,他在这个大都市有了自己的人脉。那天晚上,另一位朋友的客人留宿,我没有办法订到新的房间,正好被陈仓知道了。他说,去我家吧。我也想去他家里看看,等我走进陈仓的家门时,才发现他一家并不住在这套新房里,一百平方的房子成了他的书房。我独自一个人享受陈仓的书房,看看那一排排的书架,看着四处摆着的奇石与字画,发现今日的陈仓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吃穿都有问题的陈仓了。他终于安定下来了,根在向那块土地里扎了。临走的时候,陈仓还送给了我两本书,一本叫《诗上海》,是赵丽宏先生作序的,被评论家称为一部“诗歌导游手册”,还有一本是《传世博》,八十幅世博图片是陈仓给配的诗歌。2013年的一天,陈仓给我打电话说,他见到了莫言。那是在山东高密莫言的老家,因为他的又一本诗集《艾的门》获得了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陈仓回归文学后,他除了诗歌还在继续,突然在小说方面有了不凡的表现,先后在《花城》《江南》《清明》《钟山》《上海文学》《长江文艺》等刊物陆续推出了16部中篇小说,且大部分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转载,4次进入“年度作品选”,多次入围年度小说排行榜,4个中篇小说被推荐参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还获得了“上海市首届(2013年度)作品奖”和“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展大奖”等权威奖项。  他的进城系列小说被认为是当下的《陈奂生上城》,是为“一代进城者写史,为大移民时代立碑”,引起了中国文坛不小的关注。今年4月份,红旗出版社一下子推出了他的8本“进城”系列小说集,不但被《北京晚报》《钱江晚报》《东方早报》《青年报》大篇幅报道,成了社会关注的文学事件,还引起一系列的社会话题。 今年正月,陈仓带着一大队人马,有导演,有摄像,有作家,不远千里,直接冲进了丹凤县的塔尔坪。他们一方面是根据陈仓的小说,前来拍摄一部微电影,也是为把陈仓的小说搬上银幕而来踩点的;另一方面,他们是带着好奇心踏上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的,因为在陈仓的每一部小说里,都有一块神秘的、即将消失的、让人魂牵梦绕的土地,那就是陈仓的故乡塔尔坪。  刚得到消息,经过相关部门推荐,陈仓即将进入鲁迅文学院参加“中国作协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相信这既是对他创作成绩的认可,也为他未来的创作提供了帮助。在文学非常不景气的今天,陈仓能够突破重围在全国的大舞台上冒出来,这应该是他坚持理想的结果,也是岁月到了应该偿还他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芦芙荭,陕西镇安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文学艺术百人计划入选者,商洛市作协副主席,《商洛文化》杂志执行主编。作品散见《北京文学》《小说选刊》等报刊。出版有小说集《一条叫毛毛的狗》《袅袅升起的炊烟》等多部。曾获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第六届、第八届、第十五届中国优秀小小说作品奖等。



【作者:芦芙荭】  【发表时间:2021/6/1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