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小“武功”这个地名便印在了我的记忆里,只因同村的一位同龄女孩过继给了家在武功的舅舅。一到放假我们都期盼她能早点回来,因她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好多玩耍的花样与乐趣。她犹如一位文明的传播者,让久居乡村没见过世面的孩子能听到城市里的故事,也就从那时起便多了一种对城市的向往,至于武功的具体位置在哪?为何以武功命名?年幼的我却那时竟未曾想过。
今年夏初,适逢周末,华阴作协一行4人受武功作协杜主席的盛情相邀,遂欣然前往,圆了我半个世纪的梦,来到了儿时向往的地方——武功。
天公作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顺利抵达武功高速路口。从车内便看到了一座雕像的座基旁书写着“武功到,自然成”的标语。走下车来,艳阳高照,无意间回头看见一座威武高大的汉白玉雕像矗立在蓝天白云下,疾步走近,肃然起敬——他就是苏武像。
随后在武功作协杜主席一行的带领下,参观了后稷养老院。走进院里眼眸中看到的是别样的景色:这是一座田园风光的养老院,好似游走在一处花园别墅!一栋栋黄色的小高楼洒落在花丛里,漫步在两旁高大的法桐林荫道上,穿过木制精致的长廊,楼阁亭台,我不由自主赞叹起来,这里的环境不错,是一项亲民、为民的阳光事业,一处适合养老的好地方!张海红院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院的发展概况,可以说后稷养老院是集医疗中心、康复中心、托管中心、教学中心、养生中心、文化中心为一体,一条最先进的养老产业链,全面解决老年人的康复、医养问题。后稷养老院使我深深感觉到他们富有大爱,富有人性化,富有责任心,富有奉献精神!是一所真正让子女放心,让老人们能够满意的全方位的养老院。晚上我们住在这里,真正体验了这里的宁静。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作协杜主席等人的陪同下,行走在武功大地,感受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夏的武功平原,到处翻滚着无垠的金浪,流淌着沁人的麦香,淡淡的麦香纠缠着白花花的阳光,云朵探望着麦浪,麻雀也在那麦芒上跳跃着,引来了布谷鸟的歌唱。
沿着清风拂面、郁郁葱葱的漆水河畔,我们驱车从小路来到姜嫄墓,到了塬顶,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放眼望去,沃野千里,一马平川,郁郁葱葱的树林,我禁不住用手机拍下了那似乎在向游人点头致意,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姜嫄墓位于武功老城南侧小华山上,其墓冢面朝东方,墓前有清代牌楼一座,正面顶额书“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为光绪丙子年立,牌坊匾额字迹漫漶,两边对联已不见。左右对联上方横额分别镌刻:“厥初生民”,“炎黄巨尊”。背面匾额上书“母仪邰城”,左右对联为:“益稷三章漆永明”,“大雅一歌山川秀”。我们也把脚放在姜嫄踩过的巨人足上,真是浮想联翩。
姜嫄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站在美阳关的东塬上,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空气新鲜,有点醉氧的感觉,黄土高塬上已不见往日的苍老荒野,变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据陪同者讲,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山势连绵,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战争防御的天然屏障。他指着前方的一片高地说:“西出阳关就是从此开始的,武功是个千年古县,这里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乡,武功的城隍庙也很有名,不妨也参拜一下中华民族民间信仰中最为著名的神祇,从中会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城隍文化。”
我们在杜主席等作协会员的陪同下,沿途参观了后稷教稼台、后稷祠、城隍庙、报本寺、康海墓等诸多名胜古迹,的确武功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我们先后参观中,使我有幸切身感受武功“中华农都、千年古镇” 的特色景观,我们在惊叹之余,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不觉中我们来到了苏武纪念馆。它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东临漆水,西依凤岗。苏武墓穴东向,背附青山,漆水河自墓前蜿蜒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纪念馆前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夏风微微,晴空朗照,拾级而上,丝毫感觉不到初夏的炎热。
站在苏武牧羊铜像前,脑海便浮现出他出使匈奴十九载,在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虽受尽折磨却表现出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气节,始终表现出了忠于祖国,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的堂堂正气。他的忠贞爱国的正气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
据作协杜主席讲,如今的武功县名的由来源自“苏武有功”的历史渊源,史料称武功古镇又叫有邰古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新石器时期,炎帝姜姓沿沮水而住,黄帝姬姓以漆水而居,二水汇于有邰”。
农业始祖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黎民百姓曾在这古战场上,歌颂着“文武伐纣”的丰功伟绩。就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哺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华夏儿女,传承了悠久、厚重的农耕文明。
不知不觉已是该吃午饭了,一看时间快一点了,我们随即来到一家老字号旗花面馆,点了卤香猪蹄、普集烧鸡、武功馇酥以及腊汁肉夹馍、陕西凉皮等,还要了几盘旗花面。我们一边吃着旗花面,一边听着王主席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正宗的旗花面,面要薄、筋、光,汤要汪、煎、稀,醋要出头,那样才有酸香特色……”或许肚子饿了,盯着桌上的旗花面,大家顾不得斯文低头猛吃起来。用王主席的话说,就是“等咥饱了再斯文!”引来了大家的一阵哄笑,觉得这样才更实在、更真实。
返回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思索着、回味着:早在七千年前,先祖们便在武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华夏民族国家形式的新纪元。漫漫的历史长河,演绎并发展了姜嫄母仪、后稷农耕、苏武爱国、唐宗感恩、张载关学、康海戏志等特色的历史文化,武功以一个崭新的文明符号延续下来,耀眼生辉。并有幸参观了现代农业金沙河面业、网红直播基地,相信武功的明天将是一个现代农业和旅游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城市,武功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
赵雪侠,渭南作协会员,华阴市作协会员,愿用真心聆听自然,用拙笔抒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