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空前孤立!美国制裁伊朗提案被否,原因何在?
央视网2020年08月26日 23:06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阚纯裕):当地时间8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印尼常驻联合国代表达贾尼(Dian Triansyah Djani),就美国要求联合国启动针对伊朗制裁的“快速恢复”表明立场。他表示,由于安理会成员持有异议,因此安理会不会采取相关措施启动制裁机制。安理会绝大多数成员认为,美国已经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美方要求不具备任何法律基础。
8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提出的延长对伊朗武器禁运的决议草案进行书面投票结果揭晓,15个成员中,美国和多米尼加投了赞成票,中俄两国投了反对票,英、法、德等11国投了弃权票,决议草案未通过。
这一悬殊结果在安理会表决美国提出的重大决议草案的记录册上实属罕见,美国之孤立堪称空前。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以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为由,向联合国提交议案,申请对伊朗实施制裁。央视网记者经梳理发现,除去此次对伊制裁提案受挫,此前美国涉伊提案均以压倒性优势获得通过。
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李庆四教授认为,此次美国对伊制裁提案未能通过,与此前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有直接关系。他表示如果美国没有退出伊核协议,投票结果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至少英法等盟友不会弃权,“自己把自己的路给走绝了”。
李庆四教授认为,此次安理会表决结果,表明美国在伊朗问题上已经丧失了主导权,“(美国)在西方世界一手遮天的身份地位恐怕已经不在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在包括伊朗问题等一系列外交问题上,均采取激进的政策,“失去分寸,穷追猛打,不得人心”。
另外,美国当前的处境可谓内外交困:大选临近,内部政治极化;经济下滑,失业率猛增,加剧社会动荡;国内疫情形势目前仍不容乐观。李庆四教授表示,对于这样一个美国,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盟友,也不免会对其失去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