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军旅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军旅在线
91岁老人隐瞒军功61年,连妻女都不知晓,直到女婿用组织诈他

91岁老人隐瞒军功61年,连妻女都不知晓,直到女婿用组织诈他

捡史官

发布时间: 04-0621:20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当时国内的仗都打完了,但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战争,我国常备军数量已经超过500万人。于是在1950年,中央决定进行大裁军,将全军的总员额压缩到了400万人数。

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这个人数还会再继续压缩下去,但随即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却让一直在进行中的精简整编工作戛然而止。而且随着前线战争的吃紧,全军人数甚至迅速扩充到600万以上。

不过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切都归于平静,此时发展经济才是重中之重,而我军维持如此庞大的军备确实很耗成本,于是从1952年开始到1958年,我国再进行了大大小小一共三次裁军,到1958年年底结束,全军总员额已经降至240万。

不过裁军看起来轻松,但真正处理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毕竟当年国内经济也不是很发达,工作岗位基本都处在饱和状态。而被裁的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口,转业后如何安置?毫无疑问是十分令国家头疼的。

于是当时国家便号召军队的士兵,同时也包括军官们,响应国家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到工厂里面去做工人,又或是到农场里去做农民。在缓解国家压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举两得。

于是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有个老兵十分主动地响应了国家号召,他立即背起了行囊,走出了军营,转业到了地方安心当起了新中国需要的那股力量,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文魁。

那么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了,转业的那么多人中,为何我们今天非要说他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当时凭借着他的功绩,若留在军中的话,远比去其他地方要更有发展,但为了国家,他却仍然舍弃了自己本该潜力无限的未来,去了国家需要人去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有他的带头作用,让军队里的很多曾有怨言的人自此踏实下来。由于他的榜样力量,以及他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2019年10月,张文魁荣登《中国好人榜》,并获得“敬业奉献好人”奖。

                                        

一、从军之路

张文魁生于1928年,是如今的长治市上党区西池乡南仙泉村人。

在他出生之前,其实他上面还有6个哥哥的,只是当时家里穷得看不起病,所以这些哥哥都早早夭折了。而更让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就连他的母亲在生了他三天后也去世了。所以一直以来,整个家庭仅剩他与他的父亲两人相依为命。

没过多久,日寇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整个华北都陷入到了战火当中,而他所在的家乡山西长治也很快沦陷了。

众所周知,山西是煤都,而日寇占领了他的家乡之后,自然不会荒废这个优势,于是将当地强壮的劳动力都强征到煤矿上去挖煤以供日军军需。

后来张文魁的父亲因为一点小事与看矿的日本兵起了冲突,结果日本兵不分轻重地把他打了一顿,就此落下了残疾。看着父亲落下的残疾,再看到身边的父老乡亲都饱受日寇的残害,张文魁的内心十分愤恨,他的心中也暗暗发誓:这个仇无论如何一定要报!

1945年6月,此时的日寇已经日薄西山,毕竟距离其投降也不过只有数月,但他们并不甘心失败,仍要做着殊死抵抗,他们以碉堡为据点,继续打击着周围的抗日武装势力。

                                                           

而此时的张文魁年方17,正是意气风发之际,他带着满腔抱负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抗日民兵队伍中去。很快,他便因为表现积极、做事认真被提拔为民兵队长。

——他带领着由乡亲们所组织起来的民兵队伍,奔走于各处抗日战场之上,或是正面掩护正规军作战,又或是在敌后送粮食、救伤员、挖战壕等等。总之哪里有需要,他就带着自己的队伍出现在哪里,提供他所能贡献的所有能量。

1947年,此时正处在解放战争的焦灼阶段,而张文魁所在老家恰好在这个时候来了解放军,他们是来招募新兵的,而且这次一招完,就得立即远赴前线。

这时的张文魁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了,而身为党员自然要响应国家号召,起到模范作用,于是他挨家挨户去动员曾经手下的民兵队战士们,鼓励他们入伍参军,为国家出力。在他的动员之下,村里有六位年轻人参加了解放军的队伍。

张文魁带来的六位年轻人,解放军照单全收,但对于他这个曾经的民兵队长,解放军的招募人员却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他家中就剩他和他的父亲,而且父亲还是残疾,家里需要他这个顶梁柱。

不过张文魁却很倔强,他表示自己一定要参加解放军,于是部队里还专门派人前去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你是独子,父亲又是残疾,家里人需要照顾,就不要去参军了,在村里带领民兵一样是干革命。”

但他却宁死不答应,招募士兵的解放军干部也最终拗不过他,在无奈之下只能准许他参军入伍。而在临行之前,张文魁的父亲还跟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不用担心,到是你啊,你当兵我不反对,但别开小差当逃兵跑回来给我丢人就行了……”

就这样,张文魁就正式加入了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九纵队,成为了该部队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那传奇的一生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身经百余战,九死一生

1948年,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九纵队为了配合刘邓大军主力的千里跃进大别山行动,司令员秦基伟率领军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在这一场战役中,张文魁所在的第九纵队打得十分漂亮,几乎是一路披荆斩棘连下十五座县城,数月后便打到了郑州城下。

不过郑州可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依靠碉堡工事,抵抗得很是凶猛,双方都是拼尽全力,咬紧牙关的在打,战争十分的胶着、激烈,一直打了两个多月,郑州才被打了下来。而张文魁所在的九纵27旅,在这场焦灼战中表现得极为突出,据张文魁老先生晚年回忆:当时光俘虏便抓了上千人。

而在淮海战役中,作为部队里最为优秀的战士之一,他还曾被抽调加入师部警卫团,维持首长的安全工作。总之,无论是作战,还是做警卫工作,张文魁都十分认真、机警,而这一切军队领导们也都是看在眼里的。

在当时,解放军虽然有炮兵,但炮兵的素质与国民党相比较的话,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差一些的,毕竟武器这玩意一直都在更新换代,尤其在战争时期,随着军队对武器性能与需求的不断提升,这种更新的频率就更加快了。

而在当时打了胜仗后,我军缴获了很多新款的国军大炮,但这些“新玩意”我们的炮兵几乎见都没见过,有些即便摸索摸索能凑合使用,但一旦坏了的话那就完全无能为力了。

这种大型武器若是用了一两次,坏了便直接扔掉的话,毫无疑问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我们的炮兵也要学习一些大炮知识,做到不仅能使用,更要会修理。

自参军后,张文魁一直得到领导重视,而且他的勤勉认真也是公认的,所以他临危受命被军队安排派往郑州,专门学习修理大炮。而他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便一直跟大炮打交道,再也没有离开过炮兵岗位。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当时张文魁身为炮兵,主要任务便是给江面打烟雾弹,给渡江的士兵做掩护,而当部队渡过长江之后,炮兵则一直跟在后面,一路追着打,打完江西,就进福建,过了福建就打浙江,打完浙江,不久就要突到广州。

这样高负荷的作战,其实对于身为炮兵的张文魁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毕竟当时的解放军条件仍然十分恶劣,很多时候大炮都没有卡车拉,甚至有时候居然连牛车、马车都找不到。那该怎么办呢?只好有人力勉强拉了,炮兵跟着军队千里追击,还要拉着大炮,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还是撑了下来。

张文魁跟着部队转战大江南北,他先后打过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这些大规模会战,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但这并不是他的终点,因为在此之后,他还参与到了入云攻贵打四川,还有剿匪等各式各样的战争中去。

1950年的时候,张文魁所在的部队在四川休整了片刻,便北上参加抗美援朝去了。他们当时在1951年4月于丹东开完誓师大会,当天晚上便过了鸭绿江。第五次战战役,上甘岭战役他都有参加。

                                   

朝鲜战争的惨烈程度人尽皆知,尤其是上甘岭战役。

当时的张文魁是炮兵连一排副排长,由于炮弹是每隔五分钟才打一发,因此张文魁有足够多的空余时间,所以他和炮兵连的四十多个战友一到孔隙就会给坑道里的战士送物资。但这条路上一直被敌人用机枪封锁,所以一路上几乎都是牺牲战友的尸体,极其危险。

张文魁后来回忆起朝鲜战争,颇有些伤感,他有些哽咽地说道:“和我一起当兵的死了有不少,后来到了朝鲜,老乡好多都牺牲了,难受。”

三、选择回家当农民

在张文魁的众多战役中,朝鲜战争是他最为高光的时刻,他所在的十五军也是整个抗美援朝中的模范军队,除了他之外,著名的抗美援朝烈士黄继光与邱少云也同样是出自十五军的英雄。

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他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奖章,还有和平万岁纪念奖章。加上之前已经有的淮海战役奖章,渡江战役奖章,中南战役奖章,西南战役奖章,张文魁可以说是战功卓越。

如此说来,其实我们说他身经百战都是谦虚的说法。毕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下来,“百战”感觉都是说少了。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双方也都有停火的意愿,于是志愿军挑选出那些历经战火的老兵们,把他们调回国内加以培育深造,而张文魁因为表现出色符合标准,所以被国家让他提前结束战斗,回国到军校里面去学习。

只不过回到国内的张文魁却一点都不踏实,他觉得战友们还在前线搏杀,自己却在平和的国内校园里散步,于心实在不安,于是再三请求要重回朝鲜前线,而组织也最终尊重了他的意愿,让他重回前线,一直等到1954年5月他才回到祖国。

1958年,面对国家的转业的号召,一直以来都是信任党,自愿跟党走的张文魁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觉得自己是个党员,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什么名利在他那里完全都重要。

因此他主动回到了地方上,老老实实地做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开始他在厂里做工人,后来又去农场做农民。总之,张文魁觉得:只要国家需要他,自己做什么都可以,他就甘愿做那颗螺丝钉,国家叫他钉哪里,他就钉哪里,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事能对国家做贡献。

到了后来,也就是1959年9月,得知鄂西地区的丹江口市要新建大型的水利设施,需要大量人手,但碍于当时的交通问题,还有地质问题,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

张文魁得知后,却带着自己的妻子,还有八个月大的女儿毅然决然地去了。而我们从他拖家带口的表现中,也可以见识到这位老功勋的决心,毕竟他既然带了家人前去,就已经有了长久在这里定居的打算。

                          

而在到了丹江口之后,张文魁被安排到大坝的建设工地上干活,就这么干着,一直干到大坝竣工并投入使用。

——在丹江口市日子也的确是大家料想的那样,张文魁拖家带口住在油毛毡搭建的简易棚子里,棚子顶大窟窿小洞,每到下雨的时候,外头下大雨,屋里则到处漏雨。而他的女儿也因为环境问题,抵抗能力差,从小就经常生病。

但这些在张文魁看来都不是事,他没有丝毫抱怨,一直都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只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这种务实精神也让其他工程建设者们十分敬佩,所以一直以来他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局都极其有威望。

1966年7月,张文魁在工作中突然遇到火灾,于是他不顾阻拦与消防人员一起出警救火,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不幸出现了意外:他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脑部朝下,大脑受到撞击,严重伤损。

当时的医疗条件还远不如现在这么完善,面对如此严重的伤病,医院虽尽力抢救,但却对其能否醒过来完全没有信心,于是提前通知了家属朋友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而单位甚至连棺材都已经准备好了。

但好在“虽然鬼门关走一遭,阎王爷最后却没有收”,张文魁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竟然挺了过来,不过这次意外也让他留下了病根,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远不如当初。

而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无法胜任领导工作了,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退休,于是向上级主动要求辞去了领导职务,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普通工作,于是单位也顺从他的意愿,让他在丹江口工程局大礼堂做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

1983年9月,这位在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25年的老革命正式离休。

而在他转业一直到离休,竟然完全没跟人说起过自己的革命事迹,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甚至自己所得的这一堆象征着荣誉的勋章也被他藏了起来,连妻女家人也都未曾见过一面,以至于家人只知道他当过兵,却都不知道这位看起来默默无闻的老人,竟然是在战场上立下此等功勋的大功臣。

一直等到2019年,此时距离他离开军队也已经61年了,丹江口市作协主席高飞与张文魁的女婿李令君聊起了张文魁,在得知其是退伍军人后,便想了解一下这个老人的过去的一些经历,便于自己接下来创作。

但张文魁就是不松口,而且整个家里也完全找不到有关他从过军的一些证明材料。在出于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诈”一下张文魁,说是组织上需要对他这样的退伍老兵作进一步登记,如果曾经获得过勋章或者证书的话,也必须要拿出来证明一下。

老人听到是组织要求的,立马从旧柜子里麻溜地拿出一层布,而这层布正是朝鲜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军降落伞布,布里面则包裹着他多年战争以来所获得的各式各样的军功章。自此珍藏61年的军功章重现于世。

也从这时候开始,家人,邻居,乃至整个社会才知道这个已经91岁,说话也不利索的平凡老人其实一点都不平凡。

                                                 

如今的张文魁年事已高,受到脑部挫伤影响,记忆力也衰退得十分严重,很多东西都记不太清楚了,但那些过往的战事,就像是刻画在他脑子里一样,他依然能把当年的波澜壮阔的各场战争一一地给说出来,就好似这些事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而且在后来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也依然能够清晰地一字不差地唱出志愿军战歌。很多人对他曾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要保守秘密61年?而对此,他也有过相应的回答,即:“要兢兢业业搞工作,(战友)他们都死了,我还在,我不能摆架子。”

“他是战场上的勇士,也是扎根基层的英雄”,用这句话来评价他是再好不过了。

【作者: 】  【发表时间:2021/8/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