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梦想?有人天亮赴远方,有人星夜归故里。陈双艳,一个92年出生的姑娘,毕业于物流管理专业,进修武警指挥管理,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岐山县蔡家坡镇胡新村,做起了人们眼中最脏最累的活——“养猪”。
从零开始,到年出栏15000头,年产值4000万元,并没有什么不可外传的秘诀,正如她说:两年的军旅生涯给我最大的底气,那大约是什么苦都能吃。这就是陈双艳,2012年入伍,2014年退役,退役之后重返校园,毕业后返乡创业,2017年创立了京宝康鑫合作社,做起了生猪养殖的事业,也希望这份事业能为乡村振兴做一点贡献。
“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两年最大的成绩,其实不是我养了多少头猪,而是我在基层的成长,这些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陈双艳聊起自己创业,说这是一个从内向外打开自己的过程。要厚起脸皮与人打交道,也要硬起心肠杀伐果决,更要担起回报社会的责任。
养殖场建立之初,没有水,陈双艳便带人挖井;没有电,便从邻村牵线;没有路才是最让人沮丧无助的。进场道路崎岖不平,到处是坑坑洼洼,每逢下雨,饲料及物资运输车常会陷进泥沼里,造成饲料物资无法正常供应,全部心血建设的猪场几度无法正常运转。不怕苦不怕累的陈双艳,面对暴雨里寸步难行的运输车,却只能偷偷抹泪。
退役军人创业,并不是单枪匹马。2019年,岐山县农业局及镇政府在了解到合作社遇到的道路问题后,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历经15天时间,为养殖场铺设2公里左右的砂石路,并在猪场大门口硬化了水泥消毒区域,及时解决了猪场饲料物资的运输难题。
目前,合作社与行业内大公司进行“育肥猪委托养殖”模式合作,公司配套提供技术支持。陈双艳通过与合作公司的技术团队交流、学习,掌握了现代化的养殖理念和技术要点——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先进的养殖理念、严格执行的生物安全制度,才能确保猪群的健康安全,从而获取稳定的收益。
“希望能够给他们带去一点温暖”
从猪场的设计、建设到猪群的饲养管理、免疫、治疗、销售,各个步骤走过来,淬炼了陈双艳一身的筋骨。同时,京宝康鑫合作社的发展,也给了陈双艳无数触角,让她看到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萌生了想要帮助身边人的初心。
岐山县蔡家坡镇胡新村,东邻眉县,西与石头河为畔,共有14个村民小组,1012户,4106人。目前,京宝康鑫合作社帮助解决农村劳动力15人,其中,贫困户和残疾人5人。据陈双艳介绍,公司已经进入二期扩张,继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年内计划再建设年出栏10000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一座,预计需要招募建筑劳动力30人、增加劳动力15人。
从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复退军人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就业扶贫基地,而陈双艳平时也会与对本行业感兴趣的相关大学生、复退军人进行线上交流,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2020年1月16日,陈双艳在看望胡新村一名贫困户时深受触动。这名贫困户长期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无水无粮,药也买不了。了解情况后,陈双艳及时送去了慰问金,“希望能尽绵薄之力,给他们带去一点温暖。”
此后,这样的探望便成了常态。陈双艳介绍道:“每年,我们会对合作社所在村的贫困户、残疾人团体进行慰问,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今年2月,陈双艳组织合作社成员带着日常生活用品、水果等物资到宝鸡射击馆慰问正在备战全国第21届残奥会的陕西省残疾人射击队。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广大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兴办实体产业,将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程中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