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临渭检察)文化有着呼唤乡愁,建立共同情感的功能,独特的乡土文化与当地历史和集体记忆往往密不可分,近日,为落实省、市院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要求,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临渭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干警实地探访了位于渭南高新区的南焦古村。
南焦村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且被纳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据村史记载,元末明初焦氏祖先为躲避战乱,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南八里焦庄迁至渭南县南焦村(明清称焦村),随后于此开枝散叶,留下了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
南焦村石牌坊,据清光绪《新续渭南县志》记载:此南焦村之石牌坊,是清代光绪年间为州同衔焦耀栋继妻杜氏而建,用于旌表其知政事、通大义,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物,助学修路,以小女子身躯行大丈夫之举。该牌坊为三层叠檐挑角式石雕建筑,高约9米,正面向东,最上层叠檐之上,有一小顶阁,内竖刻“圣旨”二字。紧下边为一横匾,刻“凤诰荣颁”四字。再下是一长行横刻字:“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焕卿焦公德配恭人节孝坊。"再下是一副短柱联:“贞松不老 皓月长明”。最下面是基座大门,门联竖刻为:“冰霜自励千秋志 铁石常怀一片心”。石牌坊背面,除有同样精美的雕花外,其竖刻大门联为:“圣操不让象峰古 清节遥追渭水长”。
焦家大院,为清同治年间修建,最初由九进院落构成,如今只剩一进院保存最为完好,在漫长的岁月里除了供焦氏族人居住,也曾充作粮站、办公场所,最近一次修缮,利用了前院的空间设置村民活动广场,为村民作娱乐休息之用,走近细看,曾经雕楼画栋打磨的细节已满是岁月的痕迹,闲置多年之后只剩一对石狮子守护着旧宅的光辉历史。
南焦村古井,“市井文化”即以市井为中心,为村民们提供人际交流与生活用水,一口水井就是一方世界,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井早已被填埋,但村民们对过去的记忆却没有消失,为了让古井重见天日,村上重新设计开挖了古井旧址,新修的古井以小碎石装饰,并用玻璃砖拼出古井二字,是当地孩子们的一处“秘密据点”。
本次探访中,除了实地考察文物古迹保存现状,检察干警还与当地村民交流了村历史趣闻,并与村负责人、辖区街道办同志就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做了深入交流。下一步,临渭区人民检察院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用心用情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为守护国家民族根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