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详细内容
“莎姐”,一个温暖山城的名字
“莎姐”,一个温暖山城的名字
  作者:满宁 刘一菡  来源:检察日报-两会特别报道

陪伴“折翼天使”重新起飞

——记重庆市检察机关“莎姐守未”成长二十年

2024年12月,“莎姐守未”检察官团队荣膺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

“莎姐”,一个温暖山城的名字。

守在百花未盛时,护“未”巴渝千万家。前不久,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重庆市检察机关“莎姐守未”检察官团队荣膺特别奖。

“德法相伴,托举‘折翼天使’展翅高飞;让爱成灯,照亮迷途少年成长归路……”短短几句颁奖词背后,是重庆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部门一路走来的初心故事。

二十年,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2017年8月,重庆市云阳县检察院“莎姐”检察官前往渠马镇土岩村,为该村贫困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用品。

“当父母不管我,别人欺负我的时候,你们在哪里?现在我犯了罪,你们都出现了……”2004年,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的庭审现场,少年撕心裂肺的一声声哭泣,刺痛了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干警梅玫的心。

“除了办案,能不能为这些孩子多做点什么?”在梅玫的推动下,2004年底,“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在大渡口区检察院成立。“莎”取自“莎草”,莎草向阳生长,具药性,可治病救人,“莎姐”意喻用法律与温情滋润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开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只有7个人和两三间办公室。怀着满腔热忱,梅玫和同事们在办案之余设立“莎姐”谈心室、“莎姐”热线、“莎姐”信箱,奔波在中小学校园开展普法教育,做孩子们信赖的“知心朋友”……

随着大渡口区未成年人涉嫌犯罪人数由2004年的60人,慢慢下降至2010年、2011年的个位数,“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做法渐渐为人所知。2012年8月,为推广这一经验做法,重庆市三级检察院统一设立了45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

2013年7月,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团队前往柏华社区开展普法活动。

2023年6月,重庆市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莎姐守未”专项行动,“莎姐”检察工作品牌上升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品牌。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莎姐”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以“莎姐守未”为平台,重庆市检察机关正推动构建集惩治犯罪、教育矫治、维护权益、预防犯罪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体系,不断强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

“莎姐”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莎姐”检察官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501人,且吸纳形成了涵盖1600余名社会志愿者、41个社工组织和100余名心理咨询师的“莎姐守未”大团队。

“莎姐”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莎姐”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四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获评省级以上荣誉40余项,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检察成果。

集火成炬,为“少年的你”照亮成长之路

“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一生”“看到‘悬崖边’的孩子,能拉一把就拉一把,能救一次就救一次”……

当诉则诉,应救尽救。“莎姐”检察官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一以贯之,对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社会危害性大的未成年人依法起诉,“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社会面”;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较轻的,积极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小宇(化名)原是巴南区的一名高中学生,父母离异,6岁起,他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步入青春期后,小宇变得有些叛逆。一次,他被教唆在他人盗窃摩托车时“望风”。案发后,考虑到小宇系初犯、从犯,且真诚认罪悔罪,2022年4月,巴南区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为其量身定制帮教计划。同时,该院将一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通知书送到了小宇父母手里。

小宇被安排在巴南区检察院与某仪表公司联合设立的企业观护基地接受矫正。考验期内,他逐步掌握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从几百名工人中脱颖而出,被该公司选中接受相关资格培训。2022年8月,巴南区突发山火,小宇还挺身而出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这是我拿到的第一笔奖金!”2023年1月,被宣告不起诉两个月后,小宇因表现优异被该公司正式录用。昔日“问题少年”,今朝自食其力,他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截至目前,我们联合有关单位设立了劳动、学校、企业、社区四类共73个观护帮教基地,引入41家社工组织参与其中,对涉罪未成年人实施精准帮教。”重庆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共帮助5000余名像小宇这样的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其中200余人考上大学。

宽容而不纵容。2024年10月,重庆市检察院与该市教委会签《关于建立专门学校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在市级层面明确建立定期联席会议、送校离校评估、联合帮教救助、家庭教育指导检教联动、检察送法进校、问题线索双向移送等多项制度。《意见》明确规定,专门学校所在地检察机关应在专门学校设立“莎姐”检察官工作室,选配检察官担任专门学校法治副校长或法律顾问,促进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监督保障在校学生合法权益。

“目前,全市共有10所专门学校建成投用,‘莎姐’检察官工作室基本实现入驻全覆盖,将进一步加强临界预防,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矫治。”重庆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光如芒,驱散“隐蔽角落”里的阴霾

“如果,你是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发现她的异样。”“如果,你是人民教师,在教学时感受到她的变化。”“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在家访时看见她的无助。”……这是曾全网刷屏的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公益宣传片《聚光》里的文字。这部由最高检、重庆市检察院、重庆市九龙坡区检察院联合摄制的短片,引发全社会对被侵害未成年人的广泛关注。

强制报告制度对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督促相关主体切实履职、提升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悉,2020年12月,重庆市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出台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强制报告流程及相关责任。同时,该院探索开发“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法律监督一件事”,该应用具备多部门渠道线索智能识别、案件处理情况全程追踪、多元救助帮扶等功能。

2019年8月,重庆市“莎姐”未成年人关爱中心暨重庆市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示范点建成并投入使用。

此外,为破解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取证难”等问题,重庆市检察机关推动建立省级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上线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一系列从0到1的破冰之举,为推动少年司法制度建立贡献了“重庆样本”。

“‘一站式’询问场所设在医院,可以有效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恐惧心理,也方便开展心理疏导、取证和医疗。”走进设在重庆市中医院的“莎姐”未成年人关爱中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该中医院原副院长李延萍介绍,关爱中心设有询问调查区、心理疏导区、检查取证区等6大功能区,安全、温馨、私密的环境可以有效避免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这样的“一站式”办案场所33个,相关建设标准也被最高检向全国示范推广。

有了“警报器”,还要守好“隔离墙”。自2018年起,由“莎姐”检察官团队创建并上线运行的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迄今已累计查询100余万人次。

“有犯罪前科及对未成年人来说有潜在危险的前科人员,均被清除出教师队伍或被禁止招录。”重庆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协同发力,绘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同心圆”

一大块白板,一支记号笔,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青坪村一户农家小院里,一名老师上门为坐在轮椅上的小佳(化名)上课,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小佳听得格外入迷。

“娃儿下半身瘫痪,她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我们老两口腿脚不好,实在没办法送娃上学。”3年多前,“莎姐”检察官从小佳奶奶口中得知,小佳已辍学4年之久。

“不能耽搁娃儿的教育。”“莎姐”检察官与当地教育部门商量,既然小佳去不了学校,就由学校老师每周“送教上门”。这一送,就是3个春夏秋冬。

像小佳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綦江区检察院针对全区适龄残疾未成年人入学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后,向当地教育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一人一策”推动79名适龄残疾儿童圆了“读书梦”。以此为契机,该院研发“保障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法律监督模型”,并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迄今已在北京、河南、黑龙江等省市推广运用。

哪里有孩子需要帮助,哪里就有“莎姐”。

2018年起,最高检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重庆是13个试点省份之一。

依托“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优势,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展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场所检察公益诉讼监督,督促处罚违法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网吧等400余家;围绕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网络文化等领域开展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项监督,推动清理整顿违法经营单位1万余户。

此外,重庆市检察机关发出督促监护令1400余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600余人次;通过支持起诉等方式为困境儿童指定或撤销监护人,争取各项保障及司法救助金,以检察保护促进“六大保护”攥指成拳、协同发力。

“父母的角色无可替代。”“我们通过陪伴孩子传递的爱、信任和安全感,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2024年5月18日,一场法治大讲堂在重庆八中渝北校区举行。活动现场,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受聘为该校法治副校长,他运用大量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法说责,为上千名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2018年8月,“莎姐”检察官走进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陡沟河村,为近50名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法治课。

近年来,重庆市三级检察院45名检察长全覆盖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共建设31个“莎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组建由“莎姐”检察官、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组成的41个“乡村流动法治驿站”,共计开展“莎姐”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4000余场。

今年2月28日,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团队走进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为该校法律社团的同学们带来法治课。

与此同时,重庆市检察院联合该市教委将法治教育纳入全市教师年度培训计划,将240余名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成为专职法治教师;推出重庆市“莎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联线,拍摄《莎姐日记》院线电影,编写《莎姐讲故事》普法漫画口袋书并公开发行10万册……

春雨无声,一颗颗法治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您还记得我吗?”2020年4月,一名“莎姐”检察官来到武隆区一所小学普法时,一个小女孩高兴地找到她,说起了悄悄话:“您之前讲过‘隔空猥亵’,后来我上网遇到这样的坏人,就把他举报了!”

2024年6月,在“莎姐”发源地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打通“数字壁垒”,整合全区50余项基础数据,研发推出“莎姐”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指数,以大数据赋能,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源头治理方案。

面向数字时代,一块新开辟的“试验田”,等待着新一代的“莎姐”检察官耕耘。

【作者: 】  【发表时间:2025/3/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