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公安:“四位一体”提升党建 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本网讯 (郝泽超) 今年以来,华阴市公安局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党建带队建、队建促提升”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让公安民警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一、围绕思想建设“核心点”,提升党建“高度”。一是明确细化工作职责。明确支部书记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动抓、亲自抓各项党建工作的推动和落实。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党建工作,支部全体委员坚持“一岗双责”,每月研究分解局党委《基层党建工作任务交办单》,把政治理论学习、党员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党建事项逐月列明,保障党建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提炼党支部精神。结合工作和基层所、大队的队伍实际,发动全体党员民警共同提炼,形成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发挥党员民警进社区(村)开展法律帮扶等作用,通过品牌精神来强化党建示范性、带动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建公安民警主业作用,形成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三是设计特色化标志。把支部品牌精神融入到基层单位标志的设计中,在庄严的警徽右侧加盖一枚刻有“温暖•守护”红色印章,提醒全所民警入党和从警的初心,并在每位民警从警的生涯里深深刻上“温暖百姓,守护平安”的烙印,最大限度提升民警职业荣誉感。
二、抓牢载体创新“切入点”,保持党建“热度”。一是开展“百姓元素”党性教育。创新开展“在警营建功、为党旗添彩”“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等主题活动,通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等形式,转变党员思想作风。以党员民警进社区(村)为平台,访民忧、解民苦,进一步融洽和谐警民关系。二是融入“智慧警务”党员服务。坚持党建为民思想,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向群众指导操作平台使用,让群众时时触摸党建脉搏、感受党员民警温度。截至2019年5月,华阴市公安局18个党支部374名党员,向群众推荐使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打破微信公众号仅用于宣传防范的壁垒。三是建立“功能型”党小组。各所队在设党小组以外,还根据年龄层次、入党时间等因素划分出“青年骨干”及“老警干部”功能型党小组。“青年骨干”党小组由青年党支部委员和青年民警组成,侧重对青年党员的学习督促和行为养成。“老警干部”监督党小组由优秀“军转干”党员民警组成,充分发挥他们理论基础扎实、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及时开展思想沟通引导,发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三、站稳阵地建设“立足点”,拓宽党建“深度”。发挥警营文化细雨无声、滋润留痕的教育功效,设立系列设施提升党员民警职业荣誉感。一是在图书柜张贴“识规矩”。用党徽、警徽、支部标识互相交映下,引出支部“三会一课”及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要求,让党员民警在每一次借阅书籍时都能重温初心,增强民警自觉遵守廉政规定的意识。二是学习榜样专区“激进取”。通过展现荣获2019年全国优秀人民旅游警察称号的华阴市公安局民警孟拉石,坚守景区的榜样故事,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青年民警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激发民警践行诺言。三是超越自我专区“展新颜”。设置健身房、“晾衣房”“休息室”“图书室”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民警之家”,用专业化的基础设施、个性化的展示,鼓励民警在阅读中丰富知识结构,在锻炼中强身健体,在工作同时树立家风意识。
四、裂变品牌效应“闪光点”,发挥党建“力度”。一是坚持“党建+公安工作”。紧紧围绕“温暖百姓,守护平安”的目标,把党建工作与打造良好的社会治理格局相结合,鼓励、支持、督促党员民警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争当执法、服务的先锋和表率,以党建工作推动警务实战,以警务实战检验党建工作,迸发出党建工作在服务警务实战方面的强大动力。二是坚持“党建+队伍管理”。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在全国公安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依托“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党日”等载体,分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做到跟进学、反复学、深入学。紧密结合青年民警、辅警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的特点,着力打造“家”文化,营造“家”氛围,党支部班子成员扮演好“家长”角色,在民警、辅警遭遇家庭变故、遇到工作困难时,主动开展谈心谈话,抓早抓小,及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坚持“党建+文化育警”。把党建教育与“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主题相结合,组织开展警体运动会、诵读会、演讲赛等活动,使党建工作既“无处不在”又“实实在在”。积极组织警营开放、随警同行等活动,把优质的公安服务落实在服务群众的各个环节,以更有温度的服务质量换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