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坐落在华阴市东部台塬地带的余家村,在秦岭的环绕中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朝气蓬勃的产业基地也在丰收的的欢乐中迎来了一批批客商,处处涌动着决战贫困、实干大干的生产热潮。余家村脱贫攻坚带头人村委会主任陈俊锋高兴地说:“现在精品西瓜、吊篮西瓜一天能卖2000斤,26个大棚也算是给咱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聚了人气,增了财气。”
支部带起来产业强起来
华阴市余家村共243户1170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53人,贫困发生率为22%,地处华阴东部台塬地带的最东边,远离市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制约着这个村的发展,贫穷的山村留不住村民,村子越来越冷清,呈现“空心化”的趋势。
余家村党支部作为余家人民的坚强战斗堡垒,担负起了带动农民致富的责任,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难局面,四支队伍集中研判,决定既不走传统产业发展的老路,更不走只管发展不管市场让群众亏本流泪的歪路。余家村开始了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10月,党支部召集党员干部自筹70万元,建起了扶贫蔬菜大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员干部”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余家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起了高品质无公害果蔬,并注册“余家果蔬”商标。为了打造品牌保障品质,保证群众不亏本,党支部决定实施“三统一”管理: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解决了贫困户在技术、销售上的后顾之忧。现在,站在余家村眺望,党支部凝聚起众人力量投资150余万元建成28个大棚整齐排开,包裹起了余家村群众产业发展的梦想。
党员干起来致富领起来
“村里的群众憨厚朴实,在产业发展上有跟风、不愿冒险、押宝的心态。如何让村民能相信组织并跟着干,只有党员干部来带头干。”党支部书记王宽容这样说。
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习惯耕种粮食作物自给自足不愿接受大棚种植,于是党员干部就带头筹资建成高规格温室大棚12座,示范种植喜获丰收后,为稳扎稳打带动贫困户加入种植,今年初,党员干部又多方筹资80余万元,扩建钢结构冷棚16个,壮大村集体经济。16个大棚现已投入使用栽植吊篮西瓜,现已开园迎来了大批客商。28个大棚共吸纳贫困户18户73人,10户托管经营挣分红,7户自主管理责任棚挣利金,100余人在大棚打工挣薪金。为多渠道增加收入,结合余家台塬地带干旱、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合种植优质花椒的特点,余家党员干部还带头种植花椒,带领49户贫困户种植150余亩,预期每亩收益3000余元,花椒也成了余家群众的“致富树”。每天“泡”在大棚的党员干部们用带头实干助力余家脱贫,也带起了余家人奋战贫困的精气神,越来越多的余家村人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了致富梦。
团结攻坚打通“脱贫致富线”
“要想富,先修路。余家村的脱贫攻坚需要打通‘脱贫致富线’,只有打破现在交通闭塞的状况,才能治穷病、拔穷根。”余家村第一书记樊玉涛对余家的脱贫攻坚满是感触。
为解除闭塞的交通给余家村产业发展戴上的枷锁,余家村四支队伍凝聚四方力量,团结攻坚,为余家村争取各方帮扶资金300余万,先后加宽加固余家村瓜果外运必经的两座桥梁及路面,打通了“脱贫致富线”,保障了西瓜和西红柿快速流入市场。同时,硬化了4000米的巷道路,使过去村里的烂泥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实现了进村路及巷道的全部硬化,保障了余家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
近两年来,余家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四支队伍团结协作,现在瓜果十里飘香,“致富树”成林成片,余家群众的脱贫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实现,两年来全村180人实现稳定脱贫,余家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22%下降到6.23%,一个新时代下的余家村,绽放出别样芳华。(宋金金 周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