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记者 王军锋 通讯员 孙志成 石超奇) 2月7日晚,杨战胜刚打开一盒泡面,就接到母亲的电话“明天元宵节,你能回来吗?”“这几天疫情严重,我必须要坚守一线,等忙过这一阵我就回来了。”
杨战胜是华阴市岳庙办曲城村的驻村工作队长,妻子是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干部,接到防疫命令后,夫妻二人都要到防疫一线去,两个闺女只能托付给老人照看。在疫情面前,他是村里的“防控员”“卖蛋郎”,也是村民们的“跑腿哥”。
疫情“防控员”
1月24日,大年三十,一家人正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杨战胜牵肠挂肚的却是村里的乡亲们,原来刚刚在微信群他接到通知,需尽快回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你才休了两天假,就不能晚几天再回去吗?”母亲不解地问道。
“我是工作队长,也是党员,这时候不能掉链子。”
年初一早上,扒拉了几口饭,抱了抱一岁半的小女儿,他毅然赶回村里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战斗中。
“家里有没有外省回来的?”“最近疫情严峻,今年就不要串门了。”“有什么情况就给我打电话”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杨战胜同8名村干部穿梭在村子里的条条巷道,一户户叮嘱不要出门,详细登记着外省返乡人员信息。
随后的几天,入户宣传、环境消杀、卫生保洁每天的工作排的满满的。同时,他和村干部积极动员在家党员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充实着人员力量,并多方协调帐篷、消毒液、体温计等物资,及时在村口设置执勤点,劝阻人员进出,登记进村人员和车辆信息,做好体温检测、防护宣传等工作。
当起“卖蛋郎”
“唉,刚接到西安客商的电话,他们也过不来了。”年初七上午,村委委员王莉莉唉声叹气地说道。
“这下可咋办呀,20多万枚鸡蛋库房都快放不下了。”养殖场库管员张颖女焦急地说。
“不能再等了,我们要自己找销路。”说完杨战胜眉头紧锁地发出了新年的第一条朋友圈“在这特殊时期,曲城村扶贫产业蛋鸡养殖合作社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双黄蛋25元一盘,普通土鸡蛋15元一盘,电话……”
与此同时,他和村“四支队伍”逐村、逐小区上门推销鸡蛋,但还是碰了钉子,原来,村里都封了路、小区不让进,这可愁坏了杨战胜。
“那两天,只要有人在朋友圈看到卖鸡蛋的消息联系我们,哪怕只要一盘都会送过去,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这有鸡蛋卖,还能送货上门。”回忆起刚开始推销的场景,杨战胜记忆犹新。
另一边,干部卖鸡蛋的事很快在朋友圈、工作群里传开了,街道党委书记孟振华主动当起了“推销员”号召辖区37个小区、33个村伸出援手。
借着这股东风,杨战胜和村干部三天连轴转,把鸡蛋售货点开到了各小区、各村部门口,即方便了居家群众的购物需要,又解决了鸡蛋的销售问题,短短几日,就卖了近10万枚,他紧锁的眉头终于打开了。
送菜“跑腿哥”
“掐着日子算,老孙他们家也应该没有多少菜了。”杨战胜心里默默盘算着村里6户湖北返乡人员目前的生活状况。
正月十五上午,杨战胜和党员孙建青、孙卫峰一大早却提着6袋新鲜蔬菜和6盒鸡蛋来到老孙。
原来,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年前从湖北省返回村里的6户村民,都按照要求自行在家隔离了,为了保障隔离户有足够的生活物资,曲城村在党员中成立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专门为这6户村民提供“代购送货上门”服务,杨战胜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跑腿小队。
“老孙,你要的东西我都买好了,快出来拿一下。”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些天辛苦了,要忙着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帮我们上街代买东西……”村民老孙接过物品后,脸上笑开了花。
“小文5包挂面、20个鸡蛋”“老陈一箱牛奶、两包卫生纸”……翻开杨战胜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面详细记录着湖北返乡村民的生活需求,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杨跑跑”,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里,杨战胜默默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