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详细内容
 
陈永江:“小蚕茧”孕育“大希望”

陈永江:“小蚕茧”孕育“大希望”


“国家‘东桑西移’政策这么好,我们那边地域辽阔,人力资源丰富……”“那你回来,我支持你。”这是隔着屏幕和爱人最后一通电话。

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这些年辗转南方各大城市学技术讨生活。这一次他像只迁徙的鸟儿终于找到了回归路。

2019年江苏学习养蚕技术,2020年国庆前后回到故乡华阴自己养蚕创业,第一年收入五万余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致富。他的名字叫陈永江。



我国是世界蚕丝生产、出口大国,不仅茧丝绸资源、从业人员数量、贸易总量均居世界第一,而且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尤以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市最为集中。“当时在江苏省盐城市打工,看到那儿就没闲下来的人,也没有撂荒的地,哪怕是房前屋后,都会被种上桑树,养上两三张蚕。”陈永江感慨道。

这一幕幕,被陈永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成为了他想要圆的一个梦。

“虽说东部地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种桑养蚕逐步失去优势,‘东桑西移’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陈永江对要实现的梦显然胸有成竹。他说,在广西,鲜茧卖到每斤4元即可保本,而东部地区要7元,中间相差3元,西部地区发展桑蚕业优势不言而喻。

2019年,陈永江进入江苏明赫丝绸厂,成为生产线上一名普通员工。当他了解到一个个蚕如何抽丝剥茧,看到一根根丝如何织就漂亮衣物,更坚定了他回家养蚕致富的决心。

“种桑养蚕说到底也是技术活,是技术就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现场学习经验开拓思路。”在丝绸厂工作不到半年陈永江提议要去大型基地学习,整整两个月,从桑树种植到养蚕加工装备技术、从现场管理到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深入学习。

他的努力进取让对方看到强烈的合作意愿,当场签订了合同。“好好干,抓住机遇,等发展规模大了,将生产线建过去。”这是2020陈永江离开时公司经理留下的话。



要养蚕先种树,要种树先有地。如何拿到地?“村里地多是种植传统农作物,一家只有几亩,而且很分散。他找来了村里威望高的能人,挨家挨户做工作,很快20多亩被签订,这一签就是510年。

2021年3月,16亩桑树栽好了;8月底,300平米的厂房搭建成功;96日,他记忆深刻,开始养第一批桑蚕。

“蚕和人一样是有寿命的,它的生长期一个月,吃三天,睡一天,褪一次皮,这样循环四次后,成为五龄蚕,便不眠不休吃桑叶,只到吐丝结茧。”这期间的孵化阶段及五龄蚕养殖,让他有种“初为人母的滋味”。“孵化期间,几乎不断的查看,光照和温度不点马虎不得。五龄蚕后,一张蚕一天吃300斤桑叶,累是次要的,让它们统一吃睡可是技术活。”正说着,陈永江用手已经开始给我们比划了。10月吐丝结茧,陈永江笑着坦言,第一次很成功。

走进厂房,指着准备出售的蚕茧,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从小蚕到卖出蚕茧20天周期,目前保底收购价20元一斤,一年最少可以养6批蚕,收入大约十万元。如今提倡密集养殖,利润更客观,去年一年,带动村里10多人有活干有钱赚。


                                     

“最近结茧,气温低了,要加温,我的已经全部结茧,就等你了。”采访期间,询问陈永江的电话不断。

可观的收益让附近不少群众开始种桑树建厂房。他的目标不仅仅如此,他要凝聚周围更多人、周边县市抱团发展。今年8月,他将养蚕技术拍成抖音,短短一个月已有上千名粉丝。“科学养蚕能致富。”在他抖音列表里一咸阳兴平人这样评论,年初他驱车几小车专程跑来学习,面对提问,陈永江倾囊相授,并发展成合作伙伴。

“‘东桑西移’不仅仅是把种桑养蚕转移到西部来,最重要的是把东部生产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移到西部。随着它的逐步推进,将有助于形成一个东部巩固、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扩大我国丝绸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到以后,陈永江分析的头头是道,规划也是明明白白。

“华阴气候,日照、气温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桑树生长期长,一年可养蚕710批,而且由于气候适宜蚕生长,蚕茧十分优质,最优的蚕茧丝长达千米,这也是提高丝绸产品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明年准备建育种孵化场,后期在华阴孟塬一带扩大规模,最终在华阴形成集蚕种制造、蚕种生产、蚕茧收购、缫丝加工、丝绸织造为一体的发展格局。别小看小小蚕茧,它孕育着致富大希望嘞!”陈永江信心满满的说。

                                                                                     (通讯员:闫佳琳)


【作者: 】  【发表时间:2022/10/1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