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 ..
· 2023海内外河南商会会 ..
详细内容
 
华阴迷胡唱凉州

                                  华阴迷胡唱凉州


 听华阴老乡多次说过,他们的先辈曾把华阴迷胡唱到甘肃武威那里。出于曾经接受过华阴山水恩惠的情结,这件事我常记于心,处处留心关注。

偶然间在纷繁的资料中,我翻到了一位戏曲音乐老艺术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华阴搞的华阴曲子考察。这份内部座谈资料中,众多的知情群众讲述了许多有关华阴迷胡传承流布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涉迷胡信息涵盖面虽宽泛,但是结合其他资料对接分析,从中还是能清晰地看出华阴迷胡戏曲传播到甘肃武威一带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背起三弦琴 谋生向西行

华阴迷胡曲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初年,地摊子曲艺形式的清唱剧,已开始流行。到咸丰年间,华阴乡村演唱迷胡舞台大戏已蔚然成风。境内迷胡班社林立,在后来的县志中记载有成就有影响的近三十个。各个村子大 都组织起了“同乐会”“同乐社”“走马会”等名称的迷胡演唱团社,即使小的村子也有规模不等的“家戏”。他们自娱自乐,自我装备,不请一个外援都能单独演清唱剧或舞台大戏。晚上要开曲子戏了,放土炮三响,欢迎周围老乡来看戏,这成了华阴的一个习俗。也有特殊的晚上,炮声四起,你真不知该去哪方。

华阴曾自发兴起的迷胡戏曲活动绵延时日长,普及范围广,深入人心,妇孺皆乐。随之也造就了许多身怀绝技,有声望有成就的民间演艺和戏曲音乐优秀人才,其中成为有建树的迷胡戏曲艺术家者也不乏其人。然而透过舞台光鲜,这些民间艺人和同时代的百姓有着同样的悲哀伤痛。

说起迷胡艺人的悲苦,他们在封建时代都是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他们都有着坎坷不平的苦难经历,有的因四处奔波,孤身终生;有的被拉壮丁当苦役而家破人亡,妻死子散。尽管如此,当遇到兵荒匪乱、水患冲淹、年馑饥荒,他们依然如故要游走四方,卖艺谋生。艺人卖艺当然是为了生计,在他们的灵魂里,却把卖艺看作是自己能耐的体现,或是文化信仰的驱使,他们甘愿做传播艺术的使者。就是平常年份,华阴土地狭少,且有当年秋种来年夏收一料的习惯,剩余时间为生计虑或因艺术爱好谋,也都走出卖艺了。

华阴迷胡艺人走四方,他们走过的历史路径多了。这里只说说从华阴出发,沿关中经宝鸡出关一路向西的事了。虽然对这条路已无法再作系统和确切的历史考证,但这里收集到零碎的众多的真人真事,却也能从中听到迷胡“铁马西行大散关”的生动故事。

华阴滩子村有个叫梅长林的,生于1912年,迷胡清唱剧艺人。早年他就踏上先辈踩好的路线,奔波于陕西到甘肃武威之间,边做生意边卖艺。他把迷胡唱到兰州、永登、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年轻时的梅长林每年都要卖艺去武威,有次他认识了一位唱华阴曲子的王姓乡党。这位王姓老乡年轻时到甘肃,因为在兰州唱华阴曲子出了名,永登西山有个姓陆的土司便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梅长林每年卖艺到武威后,都要专门去永登找陆土司的这位王女婿,两人兴致勃勃地合作唱上一段时间的迷胡曲子戏。他们两人合作了好多年,当土司的女婿70多岁时,他们还有过合作。

吴思谦,华阴西阳村人,生于1900年,卒于1975年。家境贫寒,从小就从事迷胡曲子演唱,大半生走江湖卖艺,走到哪里群众都欢迎。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到甘肃平凉、庆阳、兰州、永登、民勤、武威等地卖艺为生,一唱就是半年以上,在武威时间最长。群众见他演唱的剧目丰富就问他,吴师,你肚子里有多少戏?他风趣地回答:“牛身上有多少毛,我肚子里就有多少戏。”回答虽有意夸张,但他肚子装的迷胡戏确实不少,据行家说120部之多。后来,吴思谦成了陕西戏曲研究院的戏曲音乐教员,还被甘肃省戏校和艺术学院聘为迷胡唱腔教员。他是卖唱艺人成长起来的民间戏曲音乐家和戏剧家。

还有一位民间迷胡戏曲艺术家崔春华,华阴北乡滩子村人,生于1920年,卒于1996年。他幼年学艺,在迷胡曲子清唱剧方面很有造诣,也弹得一手好三弦。从年轻时开始,背起三弦琴,卖艺走四方。他也曾多次到甘肃平凉、庆阳、兰州、永登、民勤、武威等地传唱迷胡曲子。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卖艺糊口的同时,每到一地还特别注意吸收当地曲艺精华,博采众长,终于成为一个功底深厚,技艺精湛的迷胡戏曲艺术家,他的成就被录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他曾被选拔入省级文艺院团当戏曲音乐教员,先后为陕西和甘肃等地二十几个艺术团体培养了一大批戏曲音乐人才。

资料还提供了郑士恭、郑广林、赵长河等华阴不少民间艺人到兰州、武威传唱迷胡戏曲的有关活动,这几个人都先后被聘为兰州艺校、兰州戏校、兰州战斗文工团、兰州歌舞剧团以及甘肃有关地方艺术团体的迷胡曲子教员。他们对在甘肃传播迷胡曲子艺术,培养青年一代艺术人才是有贡献的。

武威古称凉州,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古代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中原文化与西北少数民族西域文化的融汇交流传播之地。华阴迷胡艺人要把迷胡曲子传播到这里,要在这块文化厚土上站稳脚跟,生根开花,丝毫由不得你。值得庆幸的是具有《凉州词》博大文化胸怀的凉州包容接纳了华阴迷胡曲子,这也证明了代表中原文化冰山一角的华阴迷胡曲子的魅力与荣耀,华阴迷胡曲子艺人的成就何其壮哉!

生意遍地花 曲子别样红

人们从诗词中看到凉州的印象常是“长河落日”“孤城万仞”“大漠黄沙”“空旷寂寥”“春风不度”,而实际上武威这片天地处在古丝绸之路要冲,它不单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更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枢纽,是丝绸之路上名副其实的贸易中心。

不知是华阴迷胡艺人先嗅到了这里的贸易气息,还是华阴商人早窥到商机,也无法知晓从哪个年代起华阴人就来这里做中药材生意。但是我们可以联想华山出药材,武威也是药材产地,这里又是一个中原和西域物流交易集散地,华阴先辈人还蛮有眼光和经济头脑的。历史上就有华阴人背井离乡奔波在河西走廊一带做中药材生意,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甘肃兰州、永登、东昌、张掖、武威等地做药材生意的华阴人更多了。据多人确切回忆,1948年左右,仅在武威城能叫上名的字号就有“永和堂”“万兴堂”“复生永”“公盛和”“振盛堂”“广顺昌”“寿宁昌”“同聚元”“同济成”“长顺堂”“荣盛堂”“新兴长”“中记生”“祥顺成”“天顺长”“祥泰堂”“三合众”“福寿堂”“广泰堂”“源泰堂”等20多家字号。在那个年代,华阴人中有“武威街有半个华阴”的说法。值得说的是,这些华阴字号的老板或伙计中有不少人本来演唱迷胡曲子的造诣就很深。另外,华阴人办的这些药材生意字号,也成了华阴迷胡曲子走江湖艺人的驿站。

有人记述临潼在甘肃工作的老干部马天成后来曾说过,当年到武威、东昌等多地乡下开展工作时,发现唱迷胡曲子戏的都是华阴开中药门店的人。甘肃唱曲子戏的都是陕西人,最多的是华阴人,他们把华阴迷胡曲子传到河西走廊。

距武威城十多公里的永昌有三四家华阴人开的中药材经销商号,其中一家主人叫安志福,是华阴安家村人,1895年生,他40岁左右就到武威永昌做药材生意,在那里奔波几十年。去武威前在华阴从事迷胡曲子戏舞台表演已20多年了。他有文化不仅能弹能唱还能编戏,在武威时他把《张连卖布》《金碗钗》《十月花》《二姑娘害病》等戏移植改编成迷胡清唱剧。抗战初期他还在武威写了一个抗日的剧本,揭露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暴行,戏中的主要情节是一个男主角男扮女装,把一个日本小军官骗到家并将其杀死。安志福自编自演男主角,演得惟妙惟肖,声情并茂,连连演出,群众欢迎。安志福在河西走廊永昌做药材生意时,结识了华阴土洛坊的迷胡曲子艺人郑广林,郑广林比他还早到武威七八年,他俩联手每天晚上都在安志福的生意门店里演唱迷胡曲子,引来当地观众盈门,常常欢娱到深更半夜。他俩的演唱也让不少人迷上了曲子,因而也成了当地喜爱迷胡曲子者的教师。安志福和郑广林经常要去武威城办商务事,常常被华阴药材“字号”的同仁们留住轮番唱曲子。有时候是被他们特地邀请去办迷胡曲子演出交流活动的。他俩曾给家乡人说,不去武威城不知道,去了真叫见世面。那里的华阴商号家家都有会唱曲子的;家家都有实力办演唱;天天晚上都有华阴商号办曲子自乐会;隔段时间就有华阴商号联办的迷胡演出大活动。这些较大的活动,不管是唱戏促销还是专门娱乐,常使静静的武威城变得车水马龙,人如潮涌。还真是“生意凉州遍地花,迷胡曲子别样红”。华阴商人的经济活动,也为迷胡曲子传播功不可没。

华阴艺人和商家把中原迷胡戏曲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古凉州丝路上,这颗种子扎根那里开花结果了。武威当今的资料这样说,迷胡自传入河西以来,就与当地传统民间小戏融合渗透,受到了河西民众的普遍喜爱,成为河西走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最深的外来剧种。又因迷胡戏在当地不断发展演变,“借用乡语”“音随地改”逐渐成了河西走廊一个独立的地方剧种,称之为“河西迷胡”。新疆的有关资料这样写,眉户又称迷胡,原流传于甘肃武威地区,原籍甘肃武威的狄氏祖辈们,自清朝末年进疆后就将迷胡戏带至新疆,代代传承流传至今。那就是说华阴人把迷胡戏唱到武威,武威人接棒当了二传手,把它又传播到边疆。这叫作:丝路凉州传古韵,源头活水华阴来。                         (崔晓极)

【作者: 崔晓极】  【发表时间:2023/2/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