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塬一名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亚圣孟子西行讲学,于魏长城以东传播儒家教化,深受其思想熏陶的人们便立庙以祀,取名“孟子庙”,所处台塬也就传为孟塬。经过各朝各代历史演变,1961年被命名为孟塬人民公社,之后机构改革又改为孟塬乡、孟塬镇。
秦岭七十二峪之一的蒲峪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蒲峪位于孟塬镇东南部,曾经是重要的黄金产地,穿峪越岭可达洛南。峪内植被茂盛,清泉流水,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峪内蒲峪河河水出峪后于三河口(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附近汇入渭河。
蒲峪是一条英雄的峪。据记载,当年李自成率农民军在潼关与官军大战,起义军失败后,千骑从此峪突围奔灵峪,撤往洛南。当地人又称蒲峪为赶蟒谷,相传古时候,这个山谷中有条大蟒,时常出来吃人,远近百姓多遭伤害,以致禁令民众入峪。杨大郎只身持剑进峪,奋力拼搏终于杀死巨蟒,而他本人却不知所踪。从此,这个山谷平平安安,人们便给它取名赶蟒谷。蒲峪内的朝阳山、留翎瓒等处景点,流传着与杨震蒙冤昭雪有关的感人故事。据载,关西夫子杨震平反昭雪,改葬潼亭,有大鸟前来奔丧,大叫三声,向东南飞去,一直飞到蒲峪的朝阳山上,把它的羽毛留下,后人把留下羽毛的山头称为留翎瓒。留翎瓒上有百亩田地,由于交通不便,改革开放后已经荒芜,山顶的草甸景观实为稀有。登上留翎瓒可远眺潼关、风陵渡和三河口等景观。
孟塬境内有“中国秋千文化之乡”,司家秋千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司家村古称“南孟屯”,旧时是扼守军事要冲—“潼关”的驻军之地。据传清末有一胡姓军官,为了士兵强身健体,活跃军事生活,常荡秋千。后世道太平,军人就地转民,这一习俗亦传承下来。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秋千会,期间有华阴老腔、迷胡、锣鼓秧歌等文艺节目,还有戏曲、走马、秧歌、杂耍助兴,观秋、打秋者熙熙攘攘,鼎盛之时人头攒动,人潮欢腾。司家村秋千会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全国“山花金奖”,司家村也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秋千文化之乡”称号。
司家村古寨墙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墙。城墙从西北角开始打造,由南向西合拢。整个寨墙全部采用夯土工艺打造。东西设置两个城门,城门上筑有小楼台,供瞭望用。司家村城墙将村落环绕在内,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集生产、生活及防御为一体的古村寨。司家村寨墙被列为陕西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司家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