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阴市区里,有一条杨震路,因为南端不通,所以很少进入。2019年8月26日清晨,骑着共享电动车,在华阴市区吃饭,经过杨震路的时候,我专门拐进去转了一圈。道路南端的西侧,矗立着一块照壁,上面写着“汉太尉杨震故里”几个大字——
每次沿着东岳路,经过华阴市区时,都会看到南北向的杨震路。在杨震路口上,竖立着写有“廉政文化一条街”字样的路牌,表达对杨震一生“清正廉洁”精神的传承。
同时,路边还有一块写着“天下杨氏第一村”的纪念碑,每次经过这里,都会被它吸引,感到非常好奇。原来所谓的“天下杨氏第一村”,便是指杨震路南端的东宫村,也就是东汉太尉杨震的故里。
绕过路边写有“汉太尉杨震故里”的照壁,便进入了东宫村内,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延伸至村子的中间。放眼望去,道路尽头,有一座古老的小庙。
东宫村原名“紫微宫”和“晋公子宫”,为华阴杨氏先祖所建。据说,杨氏宗族为周武王的后裔,因封地在羊舌,史称“羊舌氏”。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六卿欲弱公室,制造了“祁盈之难”,对晋室之中坚羊舌肸(晋太傅叔向)之子羊舌食我,以“党于祁盈,犯上作乱”相诬陷,尽灭其族。
当时,有秘密逃亡到华山仙峪的羊舌氏,生子名道,命系一脉,以叔向的食邑“杨氏县”为姓,创姓杨氏。杨氏家族劫后余生,一直居住在东宫村,繁衍生息,重铸辉煌。因此,有这样的说法:“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氏归东宫”。
顺着东西向的道路,来到东宫村的中央,三官庙和杨公祠赫然呈现在眼前。根据旁边《紫薇宫堡月匝十六日会布施碑》的记载,三官庙重修于清咸丰七年(1857),供奉着道教的天官、地官和水官;杨公祠修建于2013年9月,为东宫村两委会和杨氏宗亲会发起,集资修建,以便祭祀。
杨震(?—124),字伯起,隐士杨宝之子。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夫子”之称。五十岁时,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举荐,先后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州太守等地方官吏。
元初四年(117),入朝为太仆,相继升为太常、司徒和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被中常侍樊丰等人忌恨。延光三年(124),杨震被罢免,返乡途中饮毒酒自杀。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清朝末年,东宫村依然有周长636米的城墙,东西两座城门上分别镌刻“紫气东来”和“呈祥西土”,门楣多雕有“清白传家”四字,并且在路边种植大量槐树,继承了杨震的“槐市遗风”。1924年,城墙被镇嵩军的炮火所毁,村内的建筑也遭到了破坏。
战国时期,从杨道的第五代孙杨琪,到第十一代孙杨章,七代中有六代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为周王朝的司马、大夫、左将军、左庶长等命官;西汉时期,杨硕率八子,随刘邦征战,第六子杨喜击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将军,杨硕本人封为太史;杨喜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史称“西汉十轮”;
东汉时期,杨震之后,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继承杨震遗风,官至太尉,四世三公。此后,历朝历代,华阴杨氏皆名人辈出:西晋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北魏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隋朝的文帝杨坚和炀帝杨广,唐朝的十一位杨姓宰相,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