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刘娜)300亩、1500亩、3000亩……截至目前,合作经营种植面积7200亩,当看到这些干巴巴的数字时,怎么也不会和一个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联系起来。他就是华阴市华西镇北洛村的杜朋,他不但自己种粮,还通过发展粮食产业、良种繁育、种子加工等,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学冶金的大学生回村种地
2008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的杜朋回到了家乡渭南市华阴市华西镇北洛村。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包地、种地,最多的时候连种带管有两万亩地。我刚毕业没找到工作,我妈分给我300亩地,我种上了小麦、大豆。这一年运气特别好,一亩地就挣了1000元,300亩下来挣了3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杜朋走上了种地这条路,还戏谑自己是“农二代”。
“一开始我把种地想得太简单,觉得农民能干,咱大学生还种不了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后就发现了问题。有一年天大旱,等我发现干旱就赶紧浇地,由于技术落后,一天只能浇10亩地左右,200亩地就需要20天左右,有的还没浇到苗子就旱死了。现在回过头想想如果管理跟上,早早发现问题所在,提早行动,也不至于让苗子旱死。”杜朋唉声叹气道,“同样种地,别人种一亩地小麦要比我种的多产一百多斤,玉米一亩地也多产一百多斤,这样一亩地人家要比我多收入二三百元,虽然我种地没有赔钱,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杜朋正视自己的不足,没事就去学习充电。他在农技中心农广校报名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积极主动学习种植技术,并自费到农业发达的河南、山东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靠着一股钻研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勤奋努力认真学习、辛勤劳作,他的视野更加宽广。他说:“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华阴市农技中心不但从技术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而且惠农资金也向我们这些种植大户倾斜。如果第一桶金让我有了种地的冲动,那么国家的利好政策和学习交流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从2011年开始,杜朋开始揣摩走规模化种植的路子。
初试规模化种植之路
2011年,杜朋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他的种植模式也从自己种转变为跟着师傅合作种。
“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于是我专门挖了两个师傅,一个是王建刚,一个是卫平,师傅就是师傅,他们手把手给我教。慢慢地收成稳定了,我也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学的多了,见识广了,我发现两位师傅太传统没有创新。于是,我把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品种给师傅一点点渗透。刚开始他们不愿接受新事物,后来到尝试着种,再到后来主动接受,经过几年磨合,我们的种植面积从1500亩扩大到3000亩,2017年成立了华阴市黄金穗农业开发公司。”杜朋向记者讲述他的种植变化。
公司成立后,“黄金穗”就像一个灌浆的种子,在不断发展壮大。“刚开始只是一心想把地种好,地里稳定后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如何破解传统农业收益低下?如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如何带动周边乡亲们富起来?”曾有一段时间,杜朋像陷入了泥潭,找不到突破口。
“通过不断学习,我首先想到的是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拿得起、放得下的变化和实惠呈现在他们面前。我认为粮食要增产,技术要先行,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每年组织农民集中培训,聘请农业专家,从以品种选择为前提,提高整地质量为基础……还有我们公司化的运营模式,人性化管理……”杜朋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起他的种植理念。
公司+农户的合作种植模式
“从过去粗放式放地到双方管理,各显其能。我根据他们个人的种植情况将7200亩地分给12个人种植,他们把地种好了,我的收成也就好了。”2018年,杜朋的种植面积又翻了一番,增加到7200亩。为了让记者更好理解,他耐心地讲解着公司的运营模式。
“每个人的种植习惯和需求都不同,所以每次种地前我们会开会沟通,你今年种植铜麦6号,他想种徐麦35,另一个要种伟隆169,我会根据大家的需求统一采购,这种集体采购的种、肥、药比市场价格低15%以上,农机作业费比市场价格低20%,产量提升10%,统一销售的价格比市场价格高5%,整体效益提高了20%以上。”杜朋眉飞色舞地说道,“经过多年运行,这种股份制运行模式不仅让群众压缩了成本,产量更高了,钱包更鼓了。”
2021年6月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公司种植的铜麦6号小麦百亩攻关田进行实产验收,经过丈量面积、机械收获脱粒、称重、水分测定等环节,实收单产704.6公斤,创下当年陕西省百亩高产攻关田(截至目前)单产量最高纪录。
有了这个金字招牌,杜朋的路子更广了。按照公司+农户的合作种植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除此之外发展良种繁育和种子加工。2021年,建成2000平方米粮食临时储存库房两座,200吨粮食烘干塔一台,5500平方米晾晒场。目前合作经营种植面积7200多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面积2000余亩,辐射带动整个北洛村、新和村发展良种繁育和粮食种植。
多年的种植经验,让杜朋明白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是获得粮食优质高产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一个“新农人”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