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详细内容
一张合影记初心

 

           一张合影记初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07-21

广袤的陕北大地上,有一座叫梁家河的小山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曾在这里度过七年知青岁月。

在梁家河,他与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初心,来自人民

习近平曾深情地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

在真切感受到梁家河人关心的同时,习近平也真心把老乡当成自己的亲人。看着他们缺吃少用,甚至还要为烧柴发愁,他立志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改变梁家河的面貌。

建沼气池、磨坊、水坠坝,办扫盲班、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打甜水井……短短几年,习近平带头为乡亲们干了诸多实事好事。

一张珍贵合影记录着习近平与乡亲们的真挚情感。

1975年10月,习近平被推荐上大学。像当年送亲人上前线一样,梁家河的村民们家家户户请他到家里吃饭;张家送一碗南瓜籽、李家送一包大红枣;还有好几个婶娘、大嫂送给他精心绣制的鞋垫……

当全村老老少少站在晨曦里送别这个年轻人时,许多人哭了,习近平也哭了。

第一程,全村男女老少步行把习近平送到梁家河沟口;第二程,村民们选出梁玉明、石春阳等十三位代表,又步行四十多里,一直将习近平送到延川县城。

1975年10月8日,梁家河村民欢送习近平入学留念。

在延川县城,大家临时起意,来到一个照相馆,你三毛,他五毛,凑钱拍了一张离别合影。

一张黑白照片,将时光定格在那个瞬间。

“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几十年过去了,从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不论何时何地,习近平始终对人民饱含深情,始终同人民面对面、心贴心。

初心,回馈人民

在正定,他骑车下乡、街头接访、圪蹴着吃饭、与群众促膝谈心,是人们口中最亲切的“老书记”;

在福建,他喝下“艾叶蛋”,“三进下党乡”,扎根艰苦地区带领群众们一起摆脱贫困;

在浙江,他扑下身子倾听民意,全心全意为民排忧,切实履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

在上海,他进社区,下基层,从繁华街区到老式里弄,从田间地头到村宅农家,他询问百姓办事是否方便,察看群众住房如何改善,关心农民收入有无增长;

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他时刻将人民冷暖记在心头,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只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15年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调研时同村民边走边聊。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在村史展馆,他站在当年那张合影前,一一指着当时的小伙伴,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了解每个人近况。

时光荏苒,如今这张照片已然有些泛黄。当年送别习近平的年轻人也都已年过花甲,有的甚至已经作古。但习近平与梁家河群众间的感情从未改变。当年照片中的“后生”,如今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怀揣着一颗不变的为民初心。

“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近平同志多次跟我说过的一句话:‘我早已是以身许国了。’这是我们在一块的时候,他对我说的掏心窝子的话。那个时候,他年轻,我也年轻,我觉得我听到的是一个热血青年带有强烈理想主义的话语。现在,3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与习近平在正定共事三年多的张银耀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

“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菲科这样问。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习近平的目光沉静而坚定。

自黄土地一路走来,从30多年前的“以身许国”,到如今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的初心始终如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作者: 】  【发表时间:2019/7/2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