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平安,是民生之基,也是发展之本。11月13日上午10点,华阴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朴,治安大队三级警长陈婧、四级警长班梦楠做客《环境热线》,围绕治安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群众、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工作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严打整治、治安防控
聚焦公安主责,重拳惩治突出违法犯罪,以打促防、以打固防,今年破获省督案件2起、部督案件3起,破获渭南市首例侵犯著作权案。紧盯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等群众关切的问题,严打恶意欠薪违法行为,以高压严打态势,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坚持将社会面管控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优化“1、3、5分钟”快反圈,设置12条必巡线、38个必巡点,整合多警种联勤,今年已投入警力9600余人次,防控精准度持续提高,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大局安全稳定。
护航县域经济和旅游发展中的“便民利企”举措
在旅游警务模式上,持续创新,不断优化布局。升级改造华山西峰、华山游客中心暖心警务会客厅。依托“智慧警务+视频巡查”工作举措,构建突发警情处置“随叫随到”、便民服务“随时随地”的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山上、山下高效联动,极大地方便了服务游客。景区旅游秩序良好,游客满意度不断上升,有力推动了华阴旅游经济发展。
在社会面巡逻防控方面,构建了“圈层防控+重点布防” 的立体巡防格局。针对华山景区、老城区商圈、高速出入口等重点区域,实行“民警+辅警+景区安保+志愿者”的“1+1+2+N”巡防模式,实现重点区域“5 分钟应急响应圈”全覆盖。旅游旺季,民警带着“旅游警务”红袖标巡逻。同时,将警务最大限度前移,在华山景区西峰、翁峪、游客中心设三个警务室,并打造游客中心、西峰两个标准化的暖心警务会客厅,将常态巡防与重点驻防相结合。旅游高峰期,联合文旅、交通、市场等多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打击涉旅违法犯罪,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同样成效显著。出入境管理部门为商务往来申请人简化手续、加急办证,增设商务活动专用通道,实行“首接负责”制,推出“专项专办”“提质增速”服务。
“节假日预约服务”、“绿色通道”机制服务群众
构建“多元响应+高效处置”的民生服务体系,通过“周末预约服务”“绿色通道”等机制打破服务壁垒,让群众办事更省心、诉求解决更顺心。
在证件办理领域,针对上班族、学生“工作日没空办、休息日没法办”的办证痛点,全面推行“周末预约服务”与“延时服务”:群众可通过线上平台提前预约周末办理时间,出入境、户籍等窗口每周固定开放服务时段。同时,为老人、孕妇、急事群众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实现常规证件“最多跑一次”、特殊需求“上门帮代办”。
打击电诈、源头防范的得力措施?
面向游客,“低价旅游套餐”“景区门票代购”类诈骗最为突出,骗子常以“超低价团购”“内部折扣票”为诱饵,通过非官方平台收款后失联;面向企业员工,“网络刷单返利”“虚假贷款”“冒充领导借钱”三类诈骗频发,其中“冒充领导”诈骗多以紧急转账、项目拨款为由,利用员工对上级的信任实施诈骗,造成个人与企业双重损失。
对此,华阴市公安局联合华山景区构建“打击+防范+宣传”三维反诈体系。在打击层面,依托合成作战专班整合数据资源,今年以来电诈破案数同比提升75%,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67万余元;在宣传层面,在华山景区售票口、索道站、游客中心等10个重点部位设立固定宣传点,同时联动景区广播每小时循环播报反诈提示,借助景区官方新媒体平台推送预警案例;在源头防范层面,组织民警定期深入景区周边企业、商户开展反诈宣讲,手把手指导员工、商户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建立涉诈预警信息“秒级推送、上门劝阻”机制,避免群众受骗。
在此特别提醒广大群众:游客购买景区门票、旅游套餐务必通过官方网站、线下售票窗口等正规渠道,对“低价诱惑”保持警惕;企业员工接到“领导要求转账”“高额返利刷单”等指令时,需通过电话、当面沟通等方式核实,切勿盲目操作;无论何种群体,都要坚决守住“不泄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的底线。若发现疑似诈骗行为,可随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一旦不幸被骗,需第一时间保存证据并报警,最大程度降低损失。